了解一种可怕名字的植物-蛇瓜

蛇瓜(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 anguina L.),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叶基弯缺深心形,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苞片钻状披针形;花萼筒近圆筒形;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花药柱卵球形,花丝纤细。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果实长圆柱形,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嫩瓜细长,瓜身圆筒形或弯曲,瓜先端及基部渐细瘦,形似蛇,瓜皮灰白色,上有多条绿色的条纹,肉白色,质松软,成熟瓜浅红褐色,肉质疏松。种子近长方形,上有两条平行小沟,表面粗糙,浅褐色,千粒重200~250克。

了解一种可怕名字的植物-蛇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长8-16厘米,宽12-18厘米,3-7浅裂至中裂,有时深裂,裂片极多变,通常倒卵形,两侧不对称,先端圆钝或阔三角形,具短尖头,边缘具疏离细齿,叶基弯缺深心形,深约3厘米,上面绿色,被短柔毛及散生长柔毛状长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主脉5-7条,直达齿尖,细脉网状;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及疏被柔毛状长硬毛。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

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顶端具8-10花,花梗细,长5-12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钻状披针形,长3 (-5) 毫米;花萼筒近圆筒形,长2.5-3厘米,顶端略扩大,径4-5毫米,密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硬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2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反折;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具3脉,流苏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药柱卵球形,长约3毫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具3枚纤细分离的花柱。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长2.5-3厘米,径约3毫米,密被极短柔毛及长柔毛状硬毛。

果实长圆柱形,长1-2米,径3-4厘米,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11-17毫米,宽8-10毫米,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了解一种可怕名字的植物-蛇瓜

生长习性

蛇瓜喜温、耐湿热,肉质根,根系发达,在15-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蛇瓜的全生育期约180-200天。蔓性草本,生长势旺盛。

地理分布

原产印度。中国南北均有栽培。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非洲东部均有栽培。

繁殖方法

一般播种期2月上旬。播前,将种子置于温水浸15分钟,再转入50-60℃的热水中烫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取出后放在温水中浸4-8小时。然后取出种子摊在湿布上再盖上2-3层湿纱布,放入30-35℃的恒温箱中催芽,催芽时要注意翻动,并每天清洗一次,2-3天种子即可露白。

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采用温床育苗。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将营养钵排在苗床上,营养土的配制以干净的园土70%和30%的腐熟厩肥混合,每个钵播一粒种子,覆土1-1.5厘米,再覆盖地膜,上搭小拱棚、盖上塑料薄膜,待瓜苗出土后,翻掉地膜。

苗期管理要控制好温湿度和养分。蛇瓜苗期适宜温度是13-28℃,白天23-28℃,夜间13-18℃,提高温度可缩短苗龄。白天生长在适宜温度下,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有利于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促使雌花的形成。定植前10天应进行炼苗。掌握薄施勤施,一般5-6天随水浇些薄肥,不要太多以免徒长。

了解一种可怕名字的植物-蛇瓜

主要价值

观赏

蛇瓜蛇瓜自瓜柄开始有数条绿色线纹,瓜体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弯曲,有的卷尾,酷似—条条长蛇在棚架下展姿。在嫩瓜期,瓜体表面有白绿色相间的条纹似白花蛇,老熟后的瓜体表面又呈现红绿色相间的条纹似红花蛇,体态各异,栩栩如生,稀奇而美观。

药用

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清暑解热,利尿降压,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具有药用价值。

食用

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嫩瓜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以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蛇瓜的嫩果和嫩茎叶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