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運動長壽,有的說靜養長壽,到底哪個對?

惠水濟善

有的說運動長壽,有的說靜養長壽,到底哪個對?

回答:在實際生活中,的確有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也很長壽的例子。但總體來說,經常進行適量合理的運動,更能有助於身體健康,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

談起這個問題,不由得讓人很多年前牛群、馮鞏合說的一個相聲《無所適從》。裡面諷刺了一個養生刊物《活得倍兒長必讀》,經常說一些自相矛盾的養生觀點,讓讀者無所適從。其中就有兩個對立的說法:一個說生命在於運動,一個說生命在於靜止。而且還用了烏龜因為一動不動還能活千年的段子。顯然,這個調侃的段子說的並不是正確的觀點。雖然後來有人用這個段子為靜養可以長壽作為支持,其實這完全是個笑談:因為烏龜和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毫無可比性。而且烏龜長壽的原因與其基因和身體結構的特殊性都有直接的關係,是否運動並不是烏龜長壽的條件。而人的生理結構和烏龜完全不一樣,所以二者根本就無可比性。

好了,講過這個段子之後,還是談談運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WH0)的調查報告顯示,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高血糖,高於超重和肥胖。同時身體活動不足也是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簡稱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WHO在2004年發佈了《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呼籲所有成員國將促進身體活動作為重要的國家公共衛生干預政策。2010年又發佈了《關於有益健康的身體活動全球建議》。美國在2008年頒佈了《美國身體活動指南(2008)》日本於2006年發佈了《運動指南(2006)》,用於指導公眾通過身體活動促進健康。

已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中等強度(3~5.9梅脫)身體活動,如4-7km/h的快走和小於7km/h的慢跑,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等慢性病的風險和病死率。而且經常運動還可以改善體脂率和脂肪在體內的分佈,提高肌肉力量和身體的平衡力、柔韌性以及促進鈣在骨骼上的沉積。

當然,運動一定要適量,有人拿專業運動員平均壽命並不長的例子來駁斥“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專業運動員從事的競技體育,是挑戰生理極限的運動,過度的運動,的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提倡日常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身體活動),即每小時4公里左右速度的快走,或者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0%。這個強度的運動,對健康的促進最大。

劉東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瀋陽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瀋陽市科協科普大學特聘講師

遼寧電視臺特聘講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簽約講師


營養百事通

可以說運動長壽和靜養長壽都是有道理的!

首先,運動長壽主要基於人體的各個器官都需要像機器一樣定期運行,否則長久不用就會功能退化或出現問題。因此,適度運動對人體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提高免疫力,加強骨骼的活力等等。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會攝入過多的各類營養物質,而只有運動才能避免營養物質過多堆積於體內,才能避免造成血糖、血脂、血壓三高,進而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疾病,而這些疾病是造成很多人縮短壽命的罪魁禍首。

其次,靜養長壽的道理主要在於人體的各個器官,也和機器一樣不能過量使用,否則也會造成某些器官的損傷。

因此,運動不能過量,不能為了運動是時尚就為了運動而運動,近年來就有很多人因為過量運動,輕則跟腱損傷、膝蓋損傷等,重則橫紋肌溶解,甚至有的人在不具備身體條件、體力儲備的條件下參加半程馬拉松賽,最終猝死。因此,人體和機器一樣需要動靜相宜,既不能長期不用,也不能過量使用。而實際上靜養對人體來說好處更多,通過靜養,人體可以恢復正常狀態,精神也可以趨於平靜。事實上,很多得道高僧都擅長靜養,從而都是長壽之人。

總之,人要想健康長壽,既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適量運動,如快走、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同時,每日也要注意靜養,恢復體力和精神!


地震博士

在奧林匹克運動的故鄉——希臘山的岩石上刻著這樣的文字:你想變得健康嗎?那就跑步吧;你想變得聰明嗎?那就跑步吧;你想變得美麗嗎?那就跑步吧!

曾今我也堅定的以為,希臘哲學家說的話是真理。生命在於運動,只有運動才能長壽。


但事實並非如此,能否長壽在於你的短板!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任何系統的嚴重損壞都可能影響壽命!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肥胖的人來說,血管都被厚厚的油脂堵塞了一半,如果還保持靜止,要不了多久就會被腦梗塞、心肌梗塞折磨,想要長壽也變成了天方夜譚。

但是氣管炎、肺氣腫的患者,過量的運動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時候只有更多的休息,甚至需要營造一個“溫室”一樣的環境才能延年益壽。


老人家摔跤最常引起股骨頸骨折,被譽為人生最後一次摔跤。因為以曾經的醫學技術,這樣的患者常常需要終身臥床。老人家一臥床,肺部感染、褥瘡、靜脈血栓全來了。很多老人,本來好好的,在床上躺了幾個月就去世了。


很多人認為運動員可以長壽,但實際上很多運動員只是在心肺功能上比一般人更好。但要知道長壽可並不只看心肺。其他任何一個臟器的問題,都會成為阻礙長壽的美好願望。況且,對於大多數運動員來說,退役之後保持身材是最難得事。曾今的翩翩少年,變成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談何長壽?


說到長壽,人們喜歡拿動物舉例子。烏龜壽命長是寫在基因裡的,你認為烏龜真的懂養生麼?蝸牛爬的更慢,但是隻能活3年。

對於長壽來說,可沒有什麼絕對的運動和靜止。久坐肥胖的人,多運動一下有好處;勞累體虛有基礎疾病的人,還是多休息最好。


運動不是目的,只是讓你獲得健康的一種方式而已,而且不是唯一的一種。



醫學江湖

本問題產生的本質在於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而不僅僅侷限於醫學健康層面。西方的思維方式往往是分割、靜態和線性的,因此運動就是運動,而靜養就是靜養,這兩者與長壽的關係也是非此即彼,進而會產生出問題中所提出的矛盾問題,不同專家持不同的觀點也很容易理解。而用東方的思維方式來看待這一問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矛盾,因為運動和靜養本來就是一個整體,運動是一種動態的靜養,而靜養則是一種靜態的運動,兩者之間本身是相互關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割裂的,因此單純的堅持某一方法希望達到長壽的目的是非常困難的,而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將兩者合理的進行安排則更加現實。

具體而言兒童時期人本來就活潑好動,休息時也很容易靜得下來,如果過度鍛鍊對身體的成長會產生反作用,而強制其靜下來也是徒勞,因此這一階段最好能順其天性,給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進入到青少年時期正是精力充沛、心身逐漸成熟的階段,此時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制力,可以適當的增加運動鍛鍊,其不僅有利於讓體魄更加強健,也可以達到一定適當的舒緩壓力的作用。到了中老年階段人的精力和體力都會有所下降,體力鍛鍊的效果也會不如以前,而此時人的心性會更加的成熟,可以讓自己能逐漸靜的下來,因此這一階段逐漸過渡到以靜養為主是適合的。

以上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對人不同的階段進行的分析,而具體到某個人則也是情況有所不同,需要結合身體情況科學的選擇適合的養生方式,而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隨眾或迷信專家。


精靈醫生

到底哪個對?以運動為輔,以靜止為主,三分運動七分靜止才對! 這是唯一正確的無可更改的養生鍛鍊方式。單純運動或靜止,都不對。

咱這裡說的是要長壽,長壽的最高追求是長生。

又跑又跳又蹦噠的,都運動幾千年了。可自古以來,有誰突破人類壽限長生了,沒有一個。再看看靜止,無數年來,喉嚨也喊破了,什麼道家佛家的,又是參禪打坐抱元守一的,又是冥想靜坐修心吐納的了,結果怎麼樣?沒比運動強丁點,不也還是一個長生的人沒有。

無論是運動,還是靜養,都既不能長生,又不保證高壽,更氣人的是:若高對高公平比壽,那些經常運動或靜養的人,其壽命真的並不比那些不常運動或靜養者高。

全國老年協會舉辦了七屆全國十大高壽排行榜,沒有一個養生者上榜,上榜的都是些普通世俗老人。這些老人或喜吃肉,或喜喝酒,或喜抽菸,哎,就沒有一個是喜歡運動或靜養的人,哈,你們說這事氣人不。

排行榜掛那了,這個時候,什麼運動長壽,靜養長壽,他咋就不靈了呢。 還有,美國科研機構調查表明,經常運動的人,並不比那些缺乏運動的人更長壽。國內也有機構做過類似調查,結論是相同的。

所以,你們看到的,什麼運動長壽了,靜養長壽了,都是利益組織想讓你看到的結果,對比的是那些,既缺乏運動靜養,又作死的人。

實際上,只要你不作死,比如別熬夜了,縱慾了,酗酒了等等,遠離那些不良生活習慣,你是不是經常鍛鍊,做不做運動靜養都無所謂,壽命既不會增加,也絕對不會減少,保證你能活到自然死,活到你本人的壽限。 就怕的是,你既不鍛鍊,又作死,那你妥妥成為養生者的參照物。

要這麼說,人要通過鍛鍊而得長生保高壽是不是就沒戲了呢?不是,絕對不是。 鍛鍊絕對可以讓人保高壽得長生,突破人類壽命上限! 之所以古往今來不保高壽又無人長生者,原因只有兩點,再無其它:有些人是鍛鍊模式錯了,有些人是靜養方法錯了。

鍛鍊模式的錯誤,在於單純的運動或者靜養都不對,必須要二者結合,三動七靜。犯這種鍛鍊模式錯誤的人很多,但不是全部。而在靜養方法上,所有鍛鍊者都犯了的錯誤。 之所以古往今來無人能得長生保高壽,就是因為無人會靜養。

能讓人長生的,真正的靜養是什麼?絕不是什麼修心養性自性光明一念不生狗屁的心靜,必須是要身靜,要身體進入超極低氧狀態,是比睡眠普通低氧強上數十倍上百倍的超極低氧!

是的,只要你能做到身若無骨,氣似遊絲,呼吸綿綿,意念空空,呼吸頻率每30分鐘以上一次,並長期在其中浸淫,你,就絕對能長生,高壽更不在話下。

我這廂一說完,那邊肯定有人急了,一聲大喊,說朋友,你真特麼不厚道,我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昂!你說的這是什麼玩意,你說的不就是道家佛家一直提倡推崇的呼吸吐納心息合一嗎,你咧咧了半天,卻原來是老生常談,靠!

兄臺,慢動肝火,容我細講。 對,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各種其他靜養的流派也好,他們以靜養求長生高壽的方向是對的,甚至理論也是對的,但,方法卻都絕對是錯了! 錯在哪裡?錯在就不應該以靜坐打坐追求入靜。 一切以坐姿立姿追求入靜的方法流派都絕對是錯誤的,大錯特錯,無論道家佛家其他各家。在坐姿立姿狀態下,人體絕對不會進入超極低氧狀態。

你們再看看,當今主流的入靜方法,基本都以坐姿求入靜。什麼因是子靜坐,禪修禪定,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等等各種方法,莫不如此。

但,運動無功,長生必在低氧,坐立皆錯,低氧唯有修臥。 單純的運動養生,即使畢生跑步運動,也絕不能讓人長生以及保證高壽,必須要結合靜養才行。可若是通過打坐站樁等,在立姿坐姿的狀態下追求入靜,進入超極低氧狀態,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一件尋常事就足可證明,坐姿立姿是絕對不能進入超極低氧狀態的:即坐立不能安睡,而睡眠只是普通低氧狀態。經驗表明,人只有在臥姿時才能安睡,身體放鬆,耗氧量降低,睡得香睡得好。 當人在保持坐姿立姿時,是無法安睡的,一旦睡過去就會斜倚歪靠,改變規整的坐立姿態。

所以,當人打坐站樁保持規矩板正的姿勢時,是無法安睡的,要安睡就不能保持規矩坐立姿。 那麼,若連睡眠這樣的普通低氧狀態都進入不了,當人在保持坐立姿勢時,又怎麼能做到超極低氧,純粹是妄想空談。

來,你們再看看,佛家道家的所有打坐方法,哪一種不要求坐姿端正板直。 又想打坐站樁保持規矩姿勢,又想進入超極低氧狀態,這就是拎著棒子喚狗,越喚越遠。 坐立姿勢下,是絕對做不到超極低氧的。

當今之世,凡靜養者,莫不以佛道靜養方法理論為尊,而此二者又以打坐為主,其各種打坐方法,所謂的方法不同,流派劃分,不過是曲腿伸足疊掌合十的差別,這不過都是朝三暮四的儀式變化,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在心念觀想方面,二者也都是在意淫,比較的是嘴皮子上的功夫。這個想著騎青牛遨遊太虛,那個唸叨乘黃鶴四海閒逛。切,這些沒有實錘嘴上匯氣的事兒,還不是怎麼說怎麼是,你是能從他腦袋裡牽出一條牛啊,還是能拽出一隻鶴,都不能,他們只是想得美。可真要是想的美就能美的話,人就不會死了。

人之所以死亡,最根本的原因,是身體出了毛病,而不是因為心理有毛病。你心性修的再好,修到植物人那樣一念不生,無慾無求,也避免不了死亡,既不能長生,也不保證高壽。

就目前來說,在醫學技術還未達到的時候,人類若想突然自身壽限長生,除了進入超極低氧狀態長期浸淫外,別無他法。真的,只就目前而言,也唯有超極低氧才能讓人長生了,別的你想都別想。 而若要進入超極低氧狀態,則必須採用臥姿,坐姿不行,立姿更不行。

有史以來,佛道入靜修行方法,一直以打坐為主,而無論坐的再好,練的再勤,若你打坐的目的是養生長壽,那隻要屁股一坐,就妥妥的錯了,錯的不能再錯了,這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得不償失,白費力氣。

網絡上充斥著無數宣傳打坐的文章,現實裡也有好多人以教人打坐謀利,可人家宣傳打坐或為謀利或為傳教,你練習打坐卻是為了養生,那你跟著人家瞎坐個啥。迷途知返吧,千萬別打坐了,勿謂言之不預。

文化人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老百姓說,是騾的是馬拉出來溜溜。打坐靜坐冥想禪修到底對養生有個啥用,你非要搭上一輩子,親身體驗過才能知道嗎?就不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別人身上找例子嗎。

先說遠的,從古至今沒一個人因打坐得長生。再說近的,南懷瑾田誠陽分別是佛家道家打坐的高人吧,你們捫心自問,有誰能與這二人相比,不能吧。可 他二人壽命又如何?

田誠陽52歲胃癌羽化了,行,這很可能是個意外,可田道長清心寡慾畢生修行打坐修道,都沒能改變這個意外,你以為你若有意外,打了坐它就不會來嗎,你沒這個信心吧。

再說南懷瑾,2012年仙逝,活到95歲,是一位大半生教授打坐的佛門大師。95歲屬於高壽了,可2012年全國百歲以上的老人有5.6萬人。你說吧,這事尷尬不,南懷瑾大半生宣傳教導打坐,卻沒活到百歲,而那些活到百歲的老人,應該沒幾個人打坐吧。 佛門道家倡導打坐是以養生為餌傳道弘教,實際並不在意打坐能否養生。你打坐初衷明明是為了養生,結果坐著坐卻想要出家,忘了本心,可笑不。 有些人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事情,磨盤大的事實掛在脖子下也視而不見。此言贈與那些痴迷打坐者。

當然,你要想通過打坐修心,我不攔你。別說打坐了,任何方式都能修心。燃指斷臂穿舌透骨都能修心明跡,妓女一句話也能讓禪師開悟,張口閉口都是禪,又何況打坐了,打坐當然能修心咯。

可修心嗎,簡單的很,把碌碌無為,看做是平凡可貴,哪來的不思上進,不過是佛系人生,就OK。

人生有什麼意義,卵個意義,修心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所以,修身才是根本,健康才有快樂,活著才是王道。軀體一旦毀敗,再強大的心理也挽救不了,但只要你身體永不衰敗,除了自殺外,再嚴重的心理疾病也奪不去你的性命。

明明是根燒火棍,硬說成是AK47,還到處標榜自己是玩槍滴行家。打坐是根燒火棍,進入不了超極低氧狀態,卻被佛道兩家推崇備至,包裝成修煉入靜的養生至寶,說明什麼?說明佛道二者根本不懂入靜,不懂養生。

丹書千萬,佛經萬千,妙語玄言如恆河之沙,奧義至理似繁星無限,佛道兩家的養生修煉大法,理論上講的再怎麼天花亂墜,可落到了地面,最終都歸與入靜,歸於一坐,屁股往那一委了事。可打坐要能靜,無異於公雞下蛋,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道家佛家兩千年來的養生史,全是笑話,都是故事,沒有幾句是真的,只是為了借術弘教,不過是在割養生者的韭菜罷了。

誰要不信打坐入不了靜,不能進入超極低氧狀態,誰馬上就試試,看能否在保持板正坐立姿時進入安睡狀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你可以進入臨睡狀態,可一旦安睡,就會失去對身體的控制,無法保持住板正坐立姿。 所以,如果連睡眠的普通低氧狀態都進入不了,又怎麼能在保持坐立姿時進入超極低氧狀態呢,簡直杆是妄想。

有人又說了,既然你說做到超極低氧長期浸淫就能長生,而非臥姿不能進入超極低氧狀態,那佛道兩家也有臥姿修煉方法,總有人能練成吧,那為啥千百年來也無人長生?

打坐是絕對錯誤的入靜方法,佛道卻推崇備至,說明兩者根本不懂的怎麼入靜。兩者既然不知道打坐是錯誤的,也就不會知道臥修是正確的,能堅持練習的人就少,肯定有這種原因,但是不是全部原因,我並能不確定。那麼,其他臥修者沒有進入超極低氧狀態,沒能長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抱歉,這我也不知道。

但我可以給你們講一個道理: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再說一件往事:天圓地方的觀念也是流行了上千年後才被打破的。 你要問我為什麼那麼多年那麼多人,咋就沒人臥修到超極低氧狀態得到長生,這原因我也不知道,就像你也說不出為什麼天圓地方的觀念能流行上千年才被打破一樣。

但我能拍著胸脯跺著腳告訴你3點:1,要通過打坐入靜,絕對不可能,純是一種扯。2,進入超極低氧狀態必須要修臥。3,堅持在低氧狀態中浸淫就能長生。 這3點中,前2點是事實,第3點是理論。我會再起一篇文章論證,並讓你心服口服。

最後,再強調一遍,養生之道唯一正確的方式:是以靜養為主,運動為輔,三分運動七分靜,只單純的運動或靜養都不對。

靜養的本質不是靜心止念什麼也不想,或內觀意淫想得美,靜養的本質就是進入超極低氧狀態。 進入不了超極低氧狀態,無論是運動,還是靜養,一切養生鍛鍊最終都毫無意義。


氣夢術創始人

有的說運動長壽,有的說靜養長壽,到底咋辦?

運動靜養和長壽的關係,是長久以來養生專家及人們關注和議論的問題。觀點不同,但都有道理。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句話永遠不過時,任何事物都是相對而言的,就是說有個度的問題,掌握好度為好,過度就不好,“物極必反”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事物的生髮乃至衰亡都有一定的規律,違背了規律則事與願反。

生命在於運動,長壽又取決靜養。超強體力運動,和經常不動,都不可取。也不用拿某個事例去證明,如運動員多不長壽或退下來以後疾病纏身,或烏龜不運動很長壽等,不能用這個個例去套。

總之,只要遵循自然規律,勞逸結合,動靜結合,合理膳食,作息規律,心態良好,就能夠健康長壽。

轉推薦長生不老三七分:

1,吃飯,三分肚飢七分飽。2,菜餚,三分鹹度七分淡。3,睡覺,三分晚起七分早。4,穿著,三分涼爽七分暖。5,鍛鍊,三分運動七分逸。6,做事,三分工作七分閒。7,外出,三分坐車七分走。8,健身,三分娛樂七分練。9,飲食,三分葷菜七分素。10,遇事,三分急切七分緩。11,情緒,三分憂慮七分歡。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不知道為什麼,這問題讓小康首先想到的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我們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但又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又比如“宰相肚裡能撐船”,但又有人說“此仇不報非君子”;

  再通俗點的“有錢能使鬼推磨”,和“今年不是萬能的”。

  這麼說,你怎麼看?

  其實,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他們都有合理,跟不合理的地方。當然,與其說是不合理,倒不如說是沒補充完整所造成的。就如題主說的到底是“運動長壽”還是“靜養長壽”一樣。

  凡世間的事物,均有相對性。而運動和靜止,其屬於事物的兩個相對的狀態。就好比在列車車上看列車跟在車站看駛來的列車一樣。若衡量的標準變了,那它對應的意義也就被改變了。因此,面對運動長壽和靜養長壽,還得看它的衡量標準。

  關於運動長壽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這點大家都有所瞭解,或深有體會。比如,愛運動的人對流行性疾病的抵抗力大都比少運動的人要好,這在每個人小的時候體現的特別明顯。在生理上,運動有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技能,促進新陳帶下,提高抗病能力。人體的體質增強了,又不易生病,自然可以得到長壽。

  但是,這裡說的運動自然是有條件限制的。它必須是長期進行的,有持續時間和一定強度的運動。輕中度的運動,以每天一小時為宜。對於籃球、足球等運動強度較高的,宜運動半小時後適當休息為佳。

  需特別注意的是:運動不能過量,也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如突然的運動過猛,腰膝痠軟、肌肉疼痛還算的其次,還可能出現貧血、尿血、肌肉溶解症等嚴重危害。像這樣的運動,長壽也就成了奢望。

  關於靜養長壽

  靜養即靜心休養。是通過精神、身體的休息,以達到情緒平衡,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減輕小號,排除有害因子的目的,使得精神充足,以增進健康。同樣的,這裡的靜養並非是一味的靜養,想長期“癱瘓”在床,光吃不運動這些自然是不可以的。

  靜養的原則在於三分動,七分養。換言之就是,運動與安靜應相結合,如此才能追求長壽。


康愛多中醫養生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運動和靜止是事物的兩個相對狀態。運動對人是有好處的,生命在於運動,但是,人的運動能力是有極限的,超過極限的運動,反而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所以,運動也是要適度的。

而靜養對人體是有好處的,所謂的養精蓄銳。但是,一味地靜養,也會生病的。一個人,吃了飯以後,老是不動彈,血脈就會不暢通,消化系統工作無力,渾身會不自在。

運動和靜養要合理的搭配,不能一味的運動,也不能一味的靜養。大運動量會傷身體,國家級運動員,長壽的人鳳毛麟角。烏龜很長壽,烏龜也有運動量,但是烏龜更會靜養,還會曬太陽行導引之術。

冷清認為,三分運動七分靜養,這才是長壽之道。


冷清先生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縮短。一些運動強度比較大,運動過量的運動員,普遍壽命都不長。據一家保險公司對六千名已故運動員資料分析,平均壽命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動過量所致。 科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能夠導致機體的代謝加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和壽命的縮短。 據說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手下有一個叫約翰·南斯·加納的副總統,嗜好菸酒和肥肉,不運動,是個大肥佬,保健醫生勸他要戒菸戒酒,減肥運動,科學生活,他根本不聽,結果保健醫生死了,他活了99歲。臺灣作家李敖的老孃,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吃東西也是高糖高熱量的可樂咖啡糖包子,過了90歲。他老爸很講究生活品質和鍛鍊,才活了50歲。一些對現代長壽老人的調查表明,長壽老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點,並沒有一定的規矩。 時空通訊以上的說法,並不是否認運動的好處,也沒有鼓吹靜止使人長壽的意思,而是想說人的壽命是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人的情緒和性格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就很大。那種偏重強調某一方面對長壽絕對影響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和片面的。我想適度的運動和相對科學的生活態度,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應該對健康有利,也能夠使人的壽命得到提升。 相信大家對於“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並不陌生,但也有人說靜止使人長壽。那麼,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動與靜對健康與長壽都十分重要,也就是說“生命在於運動”、“靜止使人長壽”不可偏廢。我們知道,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本身就是—個不停運動活體,即便是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心臟,血管,細胞組織從來都未停止過運動,當然局部性的,病態的供血不好則另作別論。 對於‘生命在於運動’的理解,應生命在於正確的運動。尤其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往往就在家打打遊戲,看看電視,這樣一天都沒有運動,久而久之,身體慢慢就出現亞健康的狀態了;然後就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場之後,認為自己鍛鍊運動的目的達到了,又週而復始之前的生活,身體又感覺異樣。所以不管什麼運動,貴在堅持且正確掌握一個度。 那麼,如何運動與靜止呢?如果白天人體靜息時心率低於每分鐘70次者,就需要多運動,否則心臟就無法滿足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產生身體不舒適感,人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而生溼氣,轉生出各種疾病。如人體沒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下,少運動為妙,因為地球上的,每一種物體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等的風險。 用勤勞蜜蜂生命短暫、懶惰的烏龜長命百歲,表面看似挺有道理但是經不住深究。自然界中食物鏈物種不同、習性不同,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特徵也都不同做比較沒有意義,不能完全用人的生存特性去與動物相比,沒有可比性。 可以換個角度,從經常鍛鍊的人與經常不鍛鍊的人之間做比對,個人覺得意義更大些。 老祖宗總說過“一陰一陽之謂道”! 如果將陰代表靜(不動),陽代表動(運動)那麼生活中過分運動而沒有休息,身體過渡訓練、透支肯定也不行。雖然身體是一個可以根據外部壓力不斷進化的有機體,也要講究分寸,把握好度。 靜同樣如此,如果不能保證日常需要運動消耗的熱量同時攝入又不控制,身體會堆積過多的熱量最終轉化成脂肪存儲在身體裡,脂肪堆積過多容易引起身體各項身體指數異常,心血管機能下降,那麼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也將大大提高。 低水平的心肺功能(CRF 有氧能力)與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全因死亡率和 各種癌症的死亡率有關。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和臨床證據表明,CRF(有氧能力)不僅比現有 諸如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和 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更好的潛在預測死亡率,而且,在傳統 危險因素中增加 CRF(有氧能力)明顯改進了不良結果風險的重新分類。並且“有氧能力”被美國醫學界列為“臨床生命體徵”。 所以,過多的強調“靜”而缺乏運動造成心肺機能弱、有氧能力差也會帶來疾病的風險。 因此,運動需要動靜結合、動靜平衡才是最佳答案。


b19690701

運動與靜養是相對的,但又是統一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平衡,運動可分為內動與外動,內動主要指人體氣血運行的活動,只要有生命存在,氣血的運動永遠不會停止,外動主要是肢體的運動,包括勞作,鍛鍊身體都是運動方式的一種反應,所以我們常說勤者體質強,懶人病體多,但運動要講究方法,不能超負荷,超過自身能量無限地運動,否則對身體健康會有傷害。靜養是在運動後或體力不支的情況下的一種修補方式,如果一個人為了長壽整天不運動,不勞作,不思考問題(腦力運動),以靜為養,以靜養為生,其身體能強健嗎?其壽命能長嗎?在運動與靜養的養生討論中,有的人說生命在於運動被誤導了幾十年,公開提生了生命在於靜養,這種觀點有些偏激,至少對生命在於運動與靜養的關係沒有弄懂吃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