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累计亏损上千亿,但还是可以冲击全球最大ipo?

5月3日,小米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然而根据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122.16亿元,但年度利润为亏损438.8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的净负债达1272亿元,累计亏损1290亿元。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累计亏损如此巨大的小米还能在港股上市?还如此受青睐?

为什么小米累计亏损上千亿,但还是可以冲击全球最大ipo?

小米“巨亏”,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要背部分“锅”

其实小米的亏损很多是由于在融资时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造成的。优先股在上市后将转换为普通股,按照港交所计算规则会出现公允价值损失。如果在美股上市,按照其会计原则(GAAP),则不会计算这一项。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指赋予持有人把优先股以特定比例转换为普通股的选择权,优先股股东不能要求退股,却可以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赎回。如果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普通股股价提高,可转换优先股持有人通过把优先股转换为价值更高的普通股,也能一起分享公司的成功。

如果抛去小米历史累计亏损额不谈, 2017年小米亏损438.89亿元, 仅2017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就高达541亿元。根据新浪科技统计,若扣除这部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增益净值、无形资产摊销这些因素的影响,2017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3.62亿元。

所以一家2017年净利润53.62亿元的公司,完全是有实力去冲击全球最大IPO的。

为什么小米累计亏损上千亿,但还是可以冲击全球最大ipo?

小米走出手机销量下滑困境,正在摆脱“手机”公司形象

从2010年小米成立之初,前五年里,一路猛追苹果、三星,保持了令海外都惊讶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前五大品牌厂商。但从2015年开始,小米告别高速增长。小米2016年销量也不及销售额1000亿的目标,第三方数据显示,小米全球出货量跌出了前五。

直至2017年,小米走出困境,收入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的跑道中来,当年收入达到1146.25亿元,同比增长67.5%,自此销售额跨过千亿大关。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米2016年营收中有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利润率方面,小米的硬件业务利润率仅为2.8%,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利润率超过40%。可以看出小米在摆脱利润对硬件的依赖上还是花费了很多精力的。此外小米IoT平台已经稳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综上所述,虽然小米累计亏损上千亿,但是2017年如果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等其他影响后,实际是盈利53.62亿元的。此外小米也在努力拓宽平台布局,行业影响力也在提升,其他业务营收也在增加。这样看来小米是完全有实力冲击全球最大IPO。

为什么小米累计亏损上千亿,但还是可以冲击全球最大i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