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唐太宗李世民,号称一代英主,千古明君,他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是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之一。然而功是功,过是过,在成为大唐皇帝之前,为了成功地把帝位弄到手中,李世民也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在皇权的巨大诱惑面前,不惜骨肉相残,泯灭亲情,千年之后读来仍然让人触目惊心。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在这场激烈的储位斗争中,唐高祖李渊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如同历史上绝大部分皇帝一样,在皇位传承问题上,他也犯了糊涂。一方面他坚持立太子建成为继承人,另一方面在征战四方时重用李世民,无形中又培植起李世民的强大势力,为唐朝皇位之争开启祸乱之源。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但出于排斥竞争者的本能,李渊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太子建成,强势而才干卓异的李世民,让他感到一种压力与不安。因此在储位之争中,因为李渊的态度,李世民一度岌岌可危。李建成治国用兵才能一般,但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对李世民也是出手狠辣,毫不留情,时刻想置之死地。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资治通鉴》记载,李建成拉拢后宫妃嫔,日夜不停抓住一切机会,向李渊告李世民的黑状,诋毁诬陷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上信之,将罪世民”,李渊准备对李世民下手,彻底终结这场储位斗争。如果李渊出面惩治李世民,李世民将毫无还手之力。因为他不可能像日后对付太子建成那样,把老爸一杀了之,弑君杀父的罪名将使得他人心丧尽,因此只能乖乖等死认命。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关键时刻,李渊身边的侍中陈叔达出手了。侍中属于门下省长官,职权与宰相类似,地位尊崇。这个陈叔达出身可不简单。他是南北朝时陈朝皇帝陈叔宝的弟弟,为人精明练达,隋朝灭陈之后,他又在隋朝为官。唐朝立国后,陈叔达又得到李渊信任,历任黄门侍郎、侍中等要职,在李渊面前说话很有分量。

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中,陈叔达起初保持静观待变的态度,渐渐他心里拿定了主意。眼看李世民要倒霉,陈叔达立即出面进谏:“秦王曾经为国家立下大功,不应该以小过错废黜他。他性情刚强,如果因为受到压制打击而忧愤成疾,可能会有不测之祸,到那时陛下后悔就晚了。”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陈叔达一席话起到了作用,李渊感念李世民当年出生入死立下的功劳,没有再说什么。李世民因此得以逃过一劫。陈叔达也因此对李世民有了救命之恩。但李世民登基后,事情发展却让人始料不及。贞观元年,也就是李世民当皇帝的头一年,陈叔达就倒了霉。只因为与李世民宠臣萧瑀意见不合,当众吵了几句,陈叔达就被撤职罢免,削职为民。

几年之后,李世民不知怎么又想起了他,授予他礼部尚书,还说:“当年别人在高祖面前构陷我,你直言相助,这个职位就是为了报答你。”谁知陈叔达没干多长时间,又因家务纠纷遭到弹劾,再度丢官罢职。此后一直赋闲居家,直到老死。死了之后,按惯例朝廷应封他一个谥号。经李世民批准,给陈叔达上的谥号是一个“缪”字。

大臣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却送他一个字,未免太不厚道

“缪”字用于谥号,含有强烈的贬损之意。什么样的大臣才会得到这个谥号?唐初大臣封德彝,人品卑劣,在储位斗争中首鼠两端,暗中串通太子建成,深受李世民憎恨,死后谥号为“缪”。北宋奸相秦桧,祸国殃民陷害忠良,死后谥号是“缪丑”。陈叔达挺身翼护李世民,且平生虽无大的建树,也从无大的过错,却遭到不公平待遇,李世民做事确实不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