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整治大限延期下最后的喘息;组团境外上市与监管的冰火之歌;一夜暴富与一朝破产的旦夕祸福;互联网巨头牵手各大银行的联姻潮;”金融监管新“协调员”的亮相、刚兑时代的告别、金融赋能实体的重新定位……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这里的“兴衰成败”故事几乎天天不停歇地在上演。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这样悲喜交加。

①行业整顿风暴

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原定于2017年3月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延期至2018年6月。作为最后的监管验收大限,届时未完成整改的平台将被直接取缔。

但是,2018年4月中旬,有媒体爆出网贷行业登记备案最后期限确认延后(再次延后)。继而又有媒体指出,P2P备案细则发放突然被叫停,并表示监管部门有望统一政策。原本,对许多正积极备案的平台而言,熬过这段时间,平台也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但没想到半路又杀出一个“备案最后期限延期”的通知,这对行业而言,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些“小插曲”,随着互金领域不断“野蛮生长”,而导致的“乱象丛生”,监管部门接连“重拳”出击。尤其去年下半年,互金整治办陆续向全国各地下发规范文件,将校园贷、金交所、代币融资交易(ICO)平台、现金贷、网络小贷等纳入互金整治范畴并进行严厉整顿。

整顿风暴下,校园贷堵偏门(取缔网络贷款平台校园贷业务)、开正门(银行“正规军”补位);互金平台+金交所模式被叫停,相关产品下架;ICO遭七部委联手“一刀切”;年化36%的综合借款利率成现金贷红线,助贷机构需持牌;网络小贷遭排查整治,暂停受理批设。

②组团上市潮

监管风声鹤唳之下,互金公司组团境外上市这股风潮显得格外夺目。去年,多家平台登陆美国或香港资本市场。而在它们之后,一大波互金公司冲刺IPO的消息也在不断发酵。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中国互金概念股扎堆出现、高温不减的同时也引发了投资人对于其盈利能力、政策风险等有关发展前景的担忧。

③“币”圈神话

币圈疯了、一币一别墅,成为了近年来互金领域绕不开的两组词汇。ICO融资高歌猛进,在其助推下比特币一轮又一轮的疯涨,演变成炒币者的造富神话。

好景不长的是,火爆的ICO市场被突然袭来的暴风骤雨浇了一盆冷水。一些想靠ICO暴富的投资者们,刚入场就被套牢。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门公开亮出红牌,ICO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叫停各类ICO代币发行,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不过,在中国禁止比特币场内交易后,比特币的发展脚步并没有停下。单个比特币的价格从2011年的约1美元一路上涨,到2017年末达到19700美元。但但随后的1月份却暴跌至5922美元,此后大幅震荡,4月份出现了明显的上行态势,日前价格已反弹至9170美元左右。

相较年初的1000美元,比特币去年的投资收益高达19倍。一夜暴富、一朝破产,说的就是比特币。

现金贷进入“严冬”

直登天堂、直下地狱,作为美国发薪贷(Payday Loan)的舶来品、中国互金大发展下的产物,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现金贷在今年一路蒙眼狂奔。据估算,整个现金贷行业规模约在6000到10000亿元。

虽然“现金贷”服务了传统金融机构未能覆盖的长尾人群,但在野蛮生长中产生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利率畸高,不少平台是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以各种名义的费用突破民间借贷利率上线,一些现金贷的年化利率超过500%;二是多头借贷严重,债务人在多个平台借款或者以借新还旧形式拉长债务链条,增加平台信用风险;三是暴利催收事件频出,影响社会稳定。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风险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并最终于年底给现金贷行业踩上了一脚“急刹车”。去年12月初,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单来讲,就是国家对于市面上在做现金贷的给了两条路,对于无牌小贷公司,一律下禁令。对于有牌照的小贷公司和有现金贷业务的P2P则从利息上限、催收、借款对象、借款方向上进行限制性规范,并要求严格资信审查,刨除老赖借款人。强监管下,现金贷进入“严冬”。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去年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的呼声愈发高涨。7月14至15日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一金融监管新“协调员”的亮相标志着中央对金融统筹监管和监管协调建立了顶层设计,各方监管也开始竞争性紧缩,发布一系列严厉政策,致力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强调,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有媒体报道称,为了对当前相对分散的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整合,进一步分离发展和监管职能,补齐监管短板,切实履行好中央交由地方负责的各类金融机构,东部省级政府正启动对省金融办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金融办挂金融局牌子,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厅级。相比金融办,金融局的监管职能范畴要更加宽泛,拥有执法权,编制名额更多。

打破刚兑

去年破旧立新的动作中,引发市场声音吵成一片的非“打破刚兑”莫属。以“刚性兑付”为卖点诱导销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开始被定性涉嫌违规,监管部门为此出台了资管新规,提出惩罚措施。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今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⑦BATJ银行联姻潮

从冤家到亲家,互联网巨头与银行之间的“联姻”驶入了快车道,二者均瞄准金融科技方向。BATJ纷纷开始向轻资产转型,输出金融科技,谋求与传统持牌机构合作,而传统银行也敞开怀抱,双方资源渗透,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化学反应亦在生成。

去刚兑、治老赖、组团IPO,盘点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冰与火!

据预测,超过6600亿美元正从传统金融业流向金融科技领域。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导致金融科技的使用场景逐渐摆脱单一的支付、发卡等形式。传统金融对互联网的渗透延伸到了O2O、电商等多个消费场景。二者在信贷、消费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强强联合,勾勒出未来金融新版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会进一步加深,金融科技也被认为是未来全球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

今年,是去糟取精的一年,也是革故鼎新的一年。规范前行、创造更好的投融资环境,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将是2主旋律。我们相信,走过十余载春秋的互联网金融,下个十年还将盛满故事和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