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找敬德不找秦琼?

薛-旭

我们首先得确认一点,秦叔宝是不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但是,《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又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秦叔宝)

前一个记载里有秦叔宝,有一个记载里没有秦叔宝。那么,究竟有没有秦叔宝呢?虽然已经无可考证,但至少说明一点,秦叔宝不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角,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历史上,秦叔宝和尉迟恭是李世民最重要的两名大将,可以称得上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那么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没有发挥大作用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些原因。

第一,秦叔宝的身体状况不允许。秦叔宝由于早期身经百战,身上受到很多的伤,身体多病。这样的身体,是不适合亲自参与搏杀的。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很可能他参与了讨论,但并没有参与埋伏搏杀。或者在埋伏搏杀的时候,秦叔宝在军营中掌控军队,防止出现意外时,好领兵参战。

而尉迟敬德身体强壮。玄武门之变需要的是刺客,而不是指挥官。当然尉迟敬德是最合适的。

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秦叔宝经常担当的是李世民前锋的角色,而尉迟敬德担当的是李世民贴身护卫的角色,他常常紧紧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和李世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

(尉迟敬德)

第二,尉迟敬德更能够下手。要知道,“玄武门之变”是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管怎么说,这两个人不是一般的敌人,而是太子和王爷,都是皇帝的儿子。所以要动手,谁都会在心里打一下小鼓。这一点,李世民是充分考量过的。而事实上,当发动政变的时候,诸将虽然说得热闹,确实都不敢冒然下手。最后还是李世民率先射死了李建成。接着,李元吉抓住李世民,想用弓勒死他。这时候,尉迟敬德才上前。李元吉逃跑,尉迟敬德放箭射死他。如果李世民不抢先射死李建成,最后能不能成功,还真的很难说。

尉迟敬德敢作敢当,粗豪忠朴,在那一刻,不会犹豫。因此选择他,成功率会更大一些。

第三,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一心要获得他足够的信任,他在政变中有强烈的要证明自己的欲望。

秦叔宝是在瓦岗寨以后就主动投奔李渊,接着被李世民要去了的。而尉迟敬德作为窦建德团队的重要干将,李世民是多次挫败他以后,把他俘获的。因此,尉迟敬德自从投奔李世民那天起,他就被人怀疑。而且,明显的有过两次。

第一次怀疑,是在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的时候,当时和尉迟敬德一起投奔过来的窦建德旧部,好多人都逃跑,背叛了李世民。于是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等人都说尉迟敬德也会背叛,要李世民及早除掉他。但李世民一直表示很信任他。既然李世民表示相信,尉迟敬德就急需证明自己的忠诚。

(李世民)

第二次怀疑,是李建成送了许多金银给尉迟敬德,拉拢他。尉迟敬德赶紧向李世民报告。李世民说,他很相信尉迟敬德,而且还建议尉迟敬德收下这些金银,免得引起李建成的怀疑。李世民如此信任,所以尉迟敬德再一次急需证明自己。

而证明自己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玄武门。李世民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才特别带上尉迟敬德。他知道,那时候,尉迟敬德就是死,也要把忠诚证明给李世民看。


张生全精彩历史

玄武门兵变改变了一个朝代,他是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发动的一次政变。唐高祖李渊被软禁,原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被杀。在这次兵变中,尉迟敬德可算是大展神威,射杀了李元吉,挟持了李渊,逼宫夺取兵符,剿灭了太子府与齐王府,真的是战功赫赫。但是在这么大的行动当中,秦叔宝为什么没有参与,他可是与李世民从小玩到大的,一直形影不离,在这次兵变中,真的一点没有参与进来么?

其实不然,秦叔宝只是角色不同,根据史书记载,秦琼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表现十分出色,每当有对阵的时候,秦王总是命秦叔宝打头阵,万军莫敌。所以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心中最忌惮的就是秦叔宝了。在发生兵变的时候,为了放松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戒备,秦王李世民没有让秦叔宝正面参与此次政变,但是他为李世民把后方的障碍全部清除了。

都知道在兵变的时候,李世民的手下猛将全都出动,却唯独没有秦琼,这个时候的秦琼在干嘛呢?可想而知,李世民在城外还有十万大军,这支大军当然不能没有领导者,秦琼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在他的带领下,就算李世民兵变失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队伍在场外接应,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只能说这个政变是已经谋划很长时间的,秦王李世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连自己的后路都已经想好了。


宅宅史记

尉迟敬德对李世民的忠诚度比秦琼高。尉迟敬德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连李世民都无法调和,没有玄武之变敬德也想整死他俩。反观秦琼他不是秦王派而是保皇党,是否泄密真不好说,且和太子党并无嫌隙,最忿恨土匪的他,对土匪尚且手下留情,少了些杀伐果断,在此事上,不堪重用。


归属势力问题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亲信,秦琼是李渊的亲信。

秦琼并不是直接归于李世民帐下的,他归降的是李唐,是李渊。归唐后秦琼被唐高祖李渊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帐下。自己投奔和受人指派是不一样的。

而秦琼战功的绝大部分封赏都是李渊给的,尤其是柏壁之战,唐高祖加封秦琼上柱国,“如果我的肉可以食用,我都应该赐给你,何况那些子女玉帛?”。秦琼这人最看重的是忠义,李渊这种知遇之恩,秦琼是不会做出不忠之事的,包括杀李渊的两个儿子,想都不要想,报信他倒会是第一个。

尉迟敬德的宿怨

尉迟敬德与建成、元吉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谁说都不好使,毕竟差点让这俩人坑死,要不是世民,他敬德早归西了。

李元吉被敬德三次夺矛,表面激赏,暗中忿恨!多次派人刺杀敬德。又在李渊面前抹黑敬德,捏造罪名,最终李渊颁旨逮捕了敬德,准备问斩。李世民驳斥虚假罪名,敬德免于一死。

敬德与建成也有矛盾。建成想挖人撬墙角,拉拢敬德被拒,“我本贱民出身,流落叛军之中,按理说罪不容诛,但承蒙秦王的惠顾,才使我获得新生,如今又让我担当将领,我唯愿以身报恩。而对殿下实无寸功,所以不敢接受重礼。”李建成能不气么,想除之而后快。


秦琼的不稳定性

秦琼虽然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与建成、元吉却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再加上上文所述的归属问题。他没有原因,没有动力,也没有背叛李渊的道理。所以不能用,包括房玄龄也是见了刀才去的,更何况秦琼了,铁定不惨和,还可能泄密。

最终:  

李世民发动玄武之变,敬德射死李元吉。东宫部将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敬德将建成、元吉二人的头割下示众,众军兵见首领被杀,也就退去了。

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没有再领兵出征,进入雪藏期。于贞观十二年去世。


古今通史

李世民是个好老二,怎么会抢皇位哪,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李世民去找尉迟敬德玩,恰巧撞到秦琼在尉迟敬德家幽会他老婆,尉迟敬德听说李世民到他家玩,就从军营赶回来了,李世民远远看到尉迟敬德骑马赶来,心中微动这下不好了,左思右想片刻于是径直走向尉迟敬德,拉着他去喝酒,俩人喝多了吹牛拍马一夜,觉得无聊了就到玄武门城楼上比射箭,俩蠢货箭法太烂,箭靶没射中,射偏了前来上朝的李建成,事情就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