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市怎么了?还会不会回到我们认识的你?

听他们说,西安就这么火了起来,地铁堵得一塌糊涂。

无数人去摔碗。
西安这座城市怎么了?还会不会回到我们认识的你?

其实从骨子里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

毕竟这个城市已经有太多个千年了,太年老落后了。

有个段子,说是火车上,一群人聊天。

一个大连哥们儿很兴奋地谈起大连建市一百年的活动有多么多么丰富,然后兴冲冲地问对面西安的哥们儿:你们建市一百年有什么活动没?西安哥们儿沉默了一会儿,说:建市一百年实在想不起来了,回去查书。

我就记得建市六百年左右搞过一次烽火戏诸侯!

然后大家都沉默了。

只用一日是读不懂千年的我的高中在少陵塬上,就是那个少陵无人谪仙死的地方。

有同学逃课去上网,从后院翻过去。被老师追,他给我们发短信,我跑到牛头禅寺了,老师没追上我。后来跟父亲聊到牛头禅寺,他给我说道,原先这个寺庙不是叫这个名字的,长安新建大寺,尉迟恭去查看,发现很多僧人不受戒律,震怒之下,把这些僧人全部埋在地下,只漏出头部,那些光秃秃的脑袋,全被牛拉着铁犁全部犁掉了。是以警戒天下僧人。寺庙也更名为牛头禅寺。

然而后来我翻阅典籍,谷歌,硬是没有找到这条记载,很多年后才突然大悟,恍然失笑。

高中语文老师经常说,她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条件拥有一口方言,只会普通话。

于是学习唐诗的时候让我们用方言去读。

比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普通话的发音,这首诗韵是不对的,但是你要是会正宗的陕西话,都是eid的音,无比顺畅。西安的的很多地方,都雕满了唐诗。

以前陪谢二二在西安玩,笑着跟我说,你们那会是不是背不过诗,老师罚站,偷偷地去大街上转一圈就背过了。我说,我们是不可能背不过的。

自认为读诗不少的我,经常也能遇到一首自己从未遇到过的,冷门的诗,读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的就觉得,好像它一直在那里等着我,开心的不能自已。

开远门旁边有一个里程碑,上书:“西极道九千九百里”,以示皆我唐土,远游人何畏万里之行。于是我大姐去了新疆上学,我去了黑龙江。

每次从火车站出发,触动最深的就是播音员的声音“旅客朋友们,你们将要离开古城西安了”,在简单准确的信息中,包含着已知和未知的深情。这句话我听了十四年,一点未变。今年早些时候回去一趟,下车的时候,惊觉这个声音竟然换掉了,无比失落。

后来去上海,去天津,去大连,去各个城市,他们给道路起名的时候,直接用各个省会或者城市的名字命名,觉着这简直是太土鳖了,太没文化了。

毕竟西安,路.环.道.街.巷.市.坊.院.门.桥,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典故。这一切就造就了我的故土荣光情结。就比如,写字的时候落款:在北京的时候,我写北平;回家的时候,我落西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