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对中国传统曲艺的发掘、继承与发扬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西湖大学

谁说姜昆对曲艺没有贡献?

笑话

没贡献,他怎么当上的曲协主席?换别人谁能干的来?

换郭德纲?相声界几乎让他得罪遍了,没那影响力。换苗阜,太嫩,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最去年的曲协会议上,姜昆再一次当选曲协主席,是众人对于姜昆的工作的肯定。

往好的方向发展,引路是姜昆义不容辞的责任。

比如,相声说不好,改成脱口秀,再不济,换成相声剧都是可以的。

目的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除了相声之外

曲艺可多了去了,各地的地方戏种,你们知道几个?

不知道吧?姜昆也不一定知道,但是,肯定在发掘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有容忍度。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急不来

要嫌慢,你来做。

在之前,各曲种都有经典之作

比如京剧的《铡美案》、豫剧的《朝阳沟》、《七品芝麻官》;黄梅戏的《天仙配》、山东梆子的《墙头记》……等等

这不,过了几十年了,经典还在传唱。都不知道曲艺为什么没有发展?没有新作?

而且还有得参加了春晚

唱京剧的人不多,怎么办?好说,一人唱一句代表作,图个热闹!

看来曲艺也没发展好啊!

那么本家相声呢?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差点就完了

这得多大的恨才能让一个曲种灭绝了?也罢,既然是曲协主席

就好好的发掘曲艺,发掘人才

做好了,也算是功德一件

做不好,注定会留下千古之名!


蜜桔娱乐

姜昆老师连任曲协主席,可能很多人都不服,为那些真正的为传统曲艺贡献力量的艺人打抱不平。其实我觉得当主席这事与贡献,能力等等没有太大关系,就好比现在足协主席让一个打乒乓球的人当,而那些真正懂足球,为足球的人却靠边站。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么奇葩!

姜昆老师是东北知青,由于在宣传队说相声被马季老师相中。后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调到北京,并拜马季老师为师,逐步在相声界立足。后来又参加春晚,又当主持,又说相声。并于1985年任广播说唱团团长。

从公正的角度来说,姜昆老师应该说在8,90年代家喻户晓,还说了一些好相声的,后来又办相声网站,也一直坚持下去演出,姜昆老师对相声也有很多贡献的。

现在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相声迷们所不齿,更多的还是从与郭德纲先生交恶开始。具体原因不大清楚,但有一点我觉得有可能,就是郭德纲先生的强势崛起,逐步的鲸吞着相声界本来就越来越小的领地,姜主席感觉到自己的盟主地位受到了威胁。

对于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敌人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增长自己的能力,二是消灭挑战者。姜昆老师一直忙于领导工作,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选择后者。但不幸不但没有打压下去对手,反而把自己至于万民唾骂声中,落了个灰头土脸。

公平的说,姜昆老师把相声当做自己进步的阶梯,可能他并不是真正的喜爱相声这个工作,只是靠着相声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姜昆老师现在靠着大树底下好乘凉,说不说相声都一样,反正钱也不少拿。而郭德纲先生从小就是学的曲艺,他拿相声当命,因为他只有靠曲艺吃饭,而没有别的出路,只能玩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吸引观众。


应该说姜昆老师的地位决定着他只能说一些无关痛痒的相声,粉饰太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郭德纲先生则不一样,自己的地盘,说的深点浅点都行,所以吸引走了大批相声观众。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桃花坞主6

姜主席在位这些年正好是曲艺大落魄的这些年,虽然跟现在的传媒发展迅速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曲艺没有跟上时代形式,不管怎么说曲艺没有发展,而且愈见的落魄作为主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看看他自己的本行相声,建国后经过侯宝林,马季等等符合时代的改良最少相声在新中国的文艺界中牢牢地占有了一席之地,还有评书如袁阔成,刘兰芳,田涟源,单田芳等等;而且根据半导体的特点还掀起了一个高潮,京剧也适时的改良(样板戏)虽然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年代特征,但是无可否认得到了发展。但是现在看看呢。什么都没了。相声界只剩下郭德纲还在努力的拉回了许多观众,先放弃所谓的主流非主流支撑,最少他让更多的人来听相声了,让更多的人来学相声,并且自己也努力的通过主持,真人秀等等形式来补偿相声。反过来看看姜昆主席呢,身居高位不但不支持,反而确实玩命的打压,真真的搞不明白。如果您不同意郭德纲的观点和相声风格可以善意的提醒,建议而不是而已的打压中伤,并且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加入郭德纲真的倒下了,相声还沿着您的设想的轨道走到没落(已经证实的)您这个主席岂不是历史的罪人。

所以个人认为数据说明一些,姜主席毫无疑问的是负贡献。


jtzho

姜昆,咱们都是生在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的是共产党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咱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太多了,千万不要丟咱们这一代人的脸啊!相声就是民间市井艺术,说白了,就是下里巴人。不分什么高雅和低俗,就说那个小品,东北二人传,上东快书,京韵大鼓等等等等,你能说他高雅还是低俗?他就是百姓在休闲时间通过这些表演形式来消除精神压力,身心疲劳,修身养性的各种方式方法罢了。不知是那位高人还这些民间表演形式起了个雅称——曲艺。歌唱家的高音、中音、低音,西洋唱腔,民族唱法,普通百姓有几人能唱,而通俗唱法我们百姓很多人都会,尤其是原生态唱法,就是产生于百姓中。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核心思想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一切离开人民群众,脱离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绝没有生命力。侯宝林大师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后,由于政治因素的原因,我们有几人还知道相声界的下一代人?姜昆你能让百姓认识你,也就是沾了后毛泽东时代的光了。就真正的相声艺术,你所说的那些相声段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根本就不能称起为相声。说、学、逗、唱的基本功你会那一个。你和我们不会相声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舞台经验比我们这些百姓强一些罢了。你那个所谓的曲协主席也只不过是民间最普通的群众性组织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能领导谁?人民群众说了才能算数。当今中国相声界人民群众就说郭德纲是相声大师,就德云社说的是真正的相声。你有法吗?你说你是理,可百姓就不认可你那个理,你有法吗?没有,任何办法都没有。低头吧,姜昆。在人民群众面前,都高贵的人都要低头。


舵手52147974

首先,得恭喜姜昆老师,又坐在曲协主席的座位上

其次,这个主席除了他还有谁能当,这是个问题

其实不难发现,曲协的名单里有一大堆没听过名字的相声演员,太多的不知道有什么作品的一级演员,看上去冠冕堂皇,有能耐的不少,滥竽充数的更多,比如姜老师的一众弟子

陈佩斯在采访里批评过京剧上春晚,节目变成了一人一句大家唱,是春晚毁了京剧吗?未见得

相声也是如此,从语言类的主力选手变成凑数的,为什么小品就红红火火呢?区别大概在于小品演员没有行业协会

姜昆能够连任显然有其道理,但这个道理正如同他这些年对曲艺发展做的贡献一样,文章写的花团锦簇,可惜老百姓看不到

这些年曲艺行业没落的厉害,很多曲种都悄悄的消失了,死的不声不响

曲艺是给当下人看的,吸引不了观众只能是死路一条,曲协成立的初衷大概也是为了把传统曲艺发扬光大

姜昆现在位高权重,但他无所作为,说是尸位素餐也不为过,无功即过,这个怪不得观众骂他

郭德纲的存在大概就是为了打曲协的脸,现在的相声第一人依旧是民间艺人,这很讽刺

姜昆是50年生人,现在依然不退休,大概这就是老骥伏枥,虽然看起来更像是英雄迟暮

曲协养了一堆关系户,除了开会不剩下什么了,谁当主席都一样,无非就是关门开会自我表扬罢了

依我看,曲艺行业发展还得艺人自己努力,不靠手艺吃饭专门等着拨款,饿死也是活该


正大光明匾后头

姜昆连任曲艺协会主席,绝对是好事!不要再黑姜昆!曲艺不只有相声,人家如果没能力怎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不要老拿郭德纲来说事儿,他们俩儿的侧重点不一样。姜昆对中国曲艺的贡献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使中国曲艺走向世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一个国家文化输出的能力是这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比如说美国大片,谁都愿意看。中国传统的曲艺也应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姜昆作为曲协主席组织了多次出过演出,让世界了解了我们的文化,说实在的,不是说想去就去的,最初谈判的艰辛谁知道?而且还要有演出后是否受欢迎的担心,领导这一个大协会,想必是操碎心的。

让文化下乡

大众化的文艺才是真正的文艺。对此,中国曲协不断组织人员下乡演出,让偏远地区普通老百姓可以看到精彩的曲艺节目,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一个人领导组织这种文化下乡,肯定要有强大的号召力,也只有姜昆能做得到。

有人说郭德纲的相声大众化,的确不假,但是,那是普通人可以亲眼看到的吗?我觉得姜昆所做的才是让曲艺大众化。

组织整理继承传统曲艺

对于传统曲艺的继承,各位老前辈更是煞费苦心。姜昆整理出版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这是相声界的教科书。《中国曲艺通史》将曲艺的来龙去脉做了分析。

所以说,姜昆面对的不只是相声,他对中国曲艺的贡献才是最大的。

对于人才的培养

相较于郭德纲的以演带徒,姜昆更注重对弟子系统的培养。他经常出入各大高校,将曲艺带入大学,使曲艺走入到现代教育之中。

姜昆作为曲协主席,肯定不会再去有更多时间创作、演出,但他对中国曲艺的贡献从未却停止。

这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听涛轩书法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全方面的回答。

首先,不可否认,姜昆先生真的很忙,贡献自然也非常大,为什么?因为协会,协会,可不是简单的一两个项目就算是协会。那可涵盖相声、小品、快板,大鼓、梆子,评弹小调,太多的曲艺门类。



一方面要把握整个曲艺门类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还要统筹这么多曲艺项目的发展,选拔每一种曲艺的年轻骨干,培养下一代苗子,这些事情,都得需要有人牵头来做,而且,这些繁杂的事情,可不是站在台上逗观众乐呵几个小时,就能做到的。

所以,说姜昆先生,有没有贡献,答案显而易见,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为什么观众,至少有一部分的网友,都对姜昆先生,有所非议呢?

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倒能够,很简单的回答——人太高,见不到。

什么意思?



郭德纲也好,岳云鹏也罢,这些草根艺人,不错,现在是有钱了,也各处拍电影,做节目。可是如果你心情不好了,想听听相声——随时一个手机,他们哪一段,想听就听,说白了,管你什么大碗,来,伺候咱们入眠。

有时间,也赶巧的时候,还可以买张票,亲自去听一听,看一看,这些曾经伺候过咱们的大牌儿艺人,并非是天方夜谭,完全可以做到。什么,票贵?那就不去!继续耳机里面让他们伺候!



反观这一边,说实话,笔者也真没有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但是,由于笔者一没在贫困山区,二没下过矿山隧道,三没有去过街道基层,所以,真的很难有机会,去看一看,自己只有在电视里见过的老艺术家们。

我想,这就是原因吧!无论是谁,贴近大多数观众,才能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你拔上面不成,光拔下面,也不成!我们这些,即不穷,也不富,不上不下的,普通老百姓们,才是真正主流观众群体啊!

好啦,似乎算是说出了笔者想说的话,各位小伙伴,欢迎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所以,谈到姜昆对曲艺的发掘、继承与发扬的贡献问题时,我一下想到了郭德纲,至于姜昆先生,好像跟这几点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边陲后主

实际上这两个人本来是不应当相提并论的。因为身份不同,因而肩上的任务也就不同。姜昆是曲协主席,其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姜昆说相声”,而是推动全国的曲艺发展。郭德纲只是一个相声班主,什么拯救相声和发扬传统文化已经是越俎代庖了——然而他已经做到了,所以人们有理由为他叫好。姜昆现在放下身份和郭德纲较劲,说轻点是不务正业,说重点是私心膨胀小鸡肚肠。他显示正能量的做法恰恰是支持郭德纲,团结郭德纲,共同发展曲艺事业。不能不说“反三俗”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wym33221

说实话他比郭差的太多,特别是传统的东西他一点都不会,但他赶上了好时候,马季先生的离去成就了他,如果他心术正一些,不打压郭德纲的德云社或许他的士途更加有群众基础,错就错在他小肚鸡肠,让国人对他有反感,其实也不遥远了,必定也六,七十岁了,也该退了,愿姜先生晚年幸福,把脾气放下,把相声艺术发扬光大,该让的让吧,这也是最的机会了,别留下骂名德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