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大學時喜歡看《楊瀾訪談錄》,記得有一次楊瀾採訪學者周國平,有兩件事讓我一直記到了現在,一個是他自稱哲學家,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你可以稱自己是文學家,歷史學家或者隨便什麼學家,都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說自己是哲學家,那就有問題了。我們這個時代什麼“家”都可以有,都可以自稱或者被稱,但就是“哲學家”這個身份總是讓人覺得過於崇高,而不適合稱呼任何一個活著的人,哪怕你再睿智;再一個就是關於他的婚姻問題的,他自信滿滿地分享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經歷,那還是在他下鄉時期,那時候據說是因為孤獨而與一位女子結婚。後來他回到了城市裡,覺得自己跟妻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就離婚了。我還記得他當著楊瀾的面說出的那個原因——“因為孤獨”——時的樣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不知道那位女士現在怎麼樣了,周國平一生結婚好幾次,現在都退休好幾年了,不知道他現在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我無意於做太多的道德評判,可能他說的是真的,在那個時代裡,每一個上山下鄉的知識分子都可能以為自己一輩子不會再回到城裡了,然後他們可能已經在命運面前徹底地屈服了下來,帶著苦悶的心情開始了艱苦的生活,甚至願意娶妻生子,開始一段雖然新但未必有多如意的生活。誰能想到有朝一日他們還會重新回到城裡?那個時候的鄉村環境肯定很差,至少受過教育的人很少,女人那就更是了。等到他們回到城裡,越來越發現知識和見識上的溝壑,難以逾越到讓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什麼。你可以說他們很懦弱,或者極其自私,這些都沒錯,直到現在我也認為很有理由去譴責像周國平他們這一類人,但不可忽視的事情是,他們可能也是受害者。可能在那個時代,每個人不自覺地都成了時代的受害者。而且事實上,周國平一度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他的個人生活如何,其實並不影響我對他作品的熱衷,至少是曾經。不再看周國平,只是因為年齡漸長,覺得沒必要了,倒不是因為他的道德瑕疵。

突然想到周國平的例子,主要還是因為一部音樂劇——《西貢小姐》。我有個學生將要去美國學習音樂,最近我在給他補習英語。學習的間隙聊起了音樂劇,他說起了所謂的“四大音樂劇”,我發現自己還不算特別孤陋寡聞,至少那次聊天為止,《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我都是看過的,而且《歌劇魅影》算是我最珍愛的音樂劇了。在他推薦《西貢小姐》的當晚,我就搜索出了資源,花了一天的時間來看。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西貢是越南胡志明市的前稱,這也是我剛剛知道的。越南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美國和越南的戰爭,這場戰爭將整個美國拖入泥潭,直接導致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政策的大轉變。關於越南戰爭的影視作品也有很多,但類似於《西貢小姐》這樣的震撼力倒是很少見——當然,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史泰龍的《第一滴血》雖然血腥,但個人英雄主義濃厚,其實並不悲劇;梅爾吉布森主演的《我們曾經是戰士》雖然主題是“厭惡戰爭”,但終究還是表達著對美國大兵的歌頌,男人在前線打仗,妻子們在家中共渡難關的鏡頭還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西貢小姐》則不同,它並非電影,而是舞臺音樂劇,而且表達出了更加真實但也更加悲觀的情緒:在這場戰爭裡,沒有一個人是贏家。其實,在任何一場戰爭裡,都沒有真正的贏家和輸家。

所謂“西貢小姐”,其實就是妓院裡的“頭牌”。一群美國人來到萬里之外的越南去打仗,他們的寂寞與苦悶恐怕很難以輕易解除,這個時候大範圍的嫖娼就成了他們的歸宿——對於男人來說,一時的快感可以暫時解除很多煩惱。看完《西貢小姐》後,我還搜索了一下相關的情況,我看到過一些照片,上面有真實的當年的經歷,那些妓女的暴露程度絕對不輸於音樂劇,可能還更加瘋狂。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被封為“西貢小姐”的是一個剛來的名叫“Kim”的越南女孩兒,她的父母為她安排了婚事,但Kim並不喜歡她的“未婚夫”。戰爭一來,她所在的村子也已經被夷為平地,她的家人都在戰爭中遇害了,也與那個“未婚夫”失去了聯繫,為了生活不得不出賣肉體。這個時候,Kim遇到了美國大兵Chris,Chris非常苦悶,他跟著同伴來到妓院,原本不想有任何動作,但看到Kim之後欲罷不能,不僅和她發生了關係,還許下了山盟海誓。他們不僅私定終身,而且還趕走了正在逃亡中的Kim的未婚夫。他們原本可以有幸福的生活,但戰爭是殘酷的,殘酷性不僅體現在炮火紛飛之上,更體現在人們不得不面臨太多太多的生死離別。美軍撤離越南時,很多越南人都希望跟著撤離,但因為時間緊迫等諸多原因,最終Kim還是沒能跟著Chris離開,兩個人從此失去聯繫。

美軍撤離,越南獲勝,西貢變成了胡志明市,原來的老鴇被強制勞改,Kim也因為沒能去成美國而被迫流浪,身邊帶著慢慢長大的兒子。越南變成了新世界,但新世界容不下舊人,Kim住進了貧民窟,為了保護兒子甚至不惜殺死了前來威脅的前“未婚夫”。接著,已經放出來的老鴇帶著他們母子二人來到曼谷,然後聯繫美國領事館,想要與Chris取得聯繫。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聯繫上Chris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很快就聯繫到了。但這個時候的Chris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他經歷了大概一年的抑鬱和相思之苦後,終於還是和別人戀愛然後結婚了。雖然他經常在夢裡呼喊Kim的名字,想象著她遇害的樣子,把所有的苦都憋在心裡不跟老婆說,但畢竟他還是有了新的生活。當Chris知道Kim還活著時,當然很開心,但當他聽說還有個兒子時,他就犯難了,畢竟他已經有老婆了。

真正悲劇的地方就在這裡,Kim有權帶著兒子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而Chris現在的老婆也有權不讓自己的婚姻受到傷害。當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時,悲劇性就達到了最高潮——每個人都是對的,但每個人又都是錯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Chris可以把兒子帶走,Kim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兒子走了母親怎麼辦?Chris可以不帶走兒子嗎?也不可以,畢竟那是他的兒子,他不能丟下,只是他沒有理由放棄合法的老婆去接受一個曾經的愛人,那個在他的描述裡因為“內心混亂”而在她那裡得到溫暖的女人。最終,Kim選擇自殺,用的是Chris離開越南前留給她的那把槍。問題解決了,但真正的問題永遠都無法再解決得了了。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你很難苛責與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困境裡身不由己,每個人都渴望追尋自己的幸福,但卻最終還是免不了要互相傷害。類似的困境,在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裡也可以見到,兩個人因為戰爭的緣故,分道揚鑣,他們都以為一輩子都不可能再見了,於是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然後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內心深處。等到五十年後,老頭子要走了,想要見到曾經的愛人,才發現原來他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城市裡,但他們終究還是沒能在一起了,原因很簡單,同樣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說出了一句心酸的話:“我都是人家的外婆了……”那是一個無人可以左右的命運的傑作,或者是悲劇,其中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成了被命運擺佈的玩偶,可以輕易地被撥弄,暈頭轉向,直到生命都不再屬於自己。

《西貢小姐》裡面對戰爭的描寫是極其震撼的,我特別驚訝於作為一幕舞臺劇,導演和製作人員竟然能達到如此的效果,實在是驚為天人。每個演員的唱功都是非常了得,可以讓每一個聽到的人振聾發聵。有一部分情節是我與夫人一起看的,雖然沒有前因也不知道後果,夫人還是情不自禁地為高聲吶喊的Kim流下淚來。作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我想夫人更能體味到Kim的艱辛與堅守。

劇裡的每個人都把美國當成了一片淨土,對於他們而言,美國就是天堂般的存在,彷彿那裡就是真正的樂園。原妓院老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儘快離開前往美國,還有更多地翹首企盼的眾人的眼神,流露著對現今環境的失望還有對未知領土的期待。但他們期待的又是什麼呢?無非是另一片繁華之地,奢靡之所。老鴇最後的一大段的《American Dream》簡直就是對人們所心心念唸的所謂“美國夢”的一大諷刺,你所謂的美國夢其實不過如此,仍舊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在他們自嘆於自己從來都是個受害者時,其實他們也在享受著他們受害者所享有的一切。其實,換個地方,他們仍舊是受害者,當然他們也是始作俑者。

《西貢小姐》: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

同樣,我們也是,我們是我們所處時代的受害者,面對著鋪天蓋地的這個時代我們所無能為力的一切,我們深感自己生不逢時,然而我們又在用自己的雙手去做施害者,一方面為別人挖掘墳墓,同時也把自己的身軀葬送其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