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奶頭樂理論”受害者:“半徑理論”助你尋找意義和價值

常聽身邊的朋友抱怨“沒有意思”、“有倦怠感”,這些朋友貧富貴賤都有,看來這種無意義感是無差別覆蓋。確實,超大城市的人們早已脫離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他們從事的都是第三產業甚至更加虛擬的經濟形式,他們所提供的產品以及他們自己只是產業鏈條上微不足道的一環,遠不像一個農民自給自足那樣能夠經歷一個農產品完整的生產過程,這樣難免產生無意義感。

一、現代人的意義和價值感缺失


1.社會分工加劇。你我都慢慢變成"社會"這個精密運行的大機器上的一個小齒輪,結果是:第一、你的可替代性越來越強。第二、你所做的工作與產生的結果之間相隔越來越遠,這就導致你的存在感和生活的意義感越來越低。


不做“奶頭樂理論”受害者:“半徑理論”助你尋找意義和價值


人們變成了一個個崗位上的螺絲釘,人的意義感和存在感降低了,同時,我們所做的產品和工作也都模塊化了。

比如一個汽車可能有成百上千個模塊,壞了哪個就換哪個配件,修車變成了檢查——換配件;

一個電影劇組的工作人員眾多,每個人只需要幹好自己份內的事,他甚至都不需要知道電影的名字。


社會分工帶來了工作效率的極大提高,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意義感,人們會覺得被社會拋棄了。


我們再也回不到刀耕火種、自給自足的貧瘠但是充滿意義的生活。


物質富足,精神荒蕪,意義消失。


2.現代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物質極其富裕。

有人預言,將來全世界只需要20%的人去勞動和工作就可以養活所有人,其餘的80%的人被邊緣化、被拋棄,他們沒有必要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貧富差距、階層分化加劇。


現在的就業難題也側面印證了這個觀點。

各國政府如果不解決就業難題,會產生社會問題;政府擴大生產、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又會引發生產過剩,真是個兩難的選擇。


不做“奶頭樂理論”受害者:“半徑理論”助你尋找意義和價值


接下來就是就業難題導致的人們的無意義感和被拋棄感,這個邏輯用經濟學理論解釋也很直觀:生產力提高——勞動力過剩——就業難題,這好像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二、"奶頭樂理論"


有人提出了"奶頭樂理論"來解決人們的"無意義感"問題,防止社會動盪、犯罪率上升、階層矛盾。這的確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西方很多發達國家很好的實踐和驗證了這個理論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個人或者政府對"奶頭樂理論"使用不當的話,副作用也是不可承受的。


不做“奶頭樂理論”受害者:“半徑理論”助你尋找意義和價值


"奶頭樂理論"指的是: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奶頭樂"這個麻醉劑確實能夠降低人們的無意義感、防止社會矛盾激化和犯罪率上升,只要不沉迷其中,它是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的。

比如在電子遊戲當中,人們可以設計戰場、購買武器、通關打怪、懲惡揚善,獲得一系列積極和直接的反饋,這是平時工作當中感受不到的。

在遊戲中人們找到的久違的完整的意義,是人類從原始社會遺傳下來的原始需求。


然而,如果沉迷於奶頭樂當中,於個人來說,你會喪失思考能力,成為一個不被社會需要的人;對於政府來說,過度運用"奶頭樂理論"不僅不會緩解階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反而會擴大貧富分化、加劇階層矛盾。


三、"半徑理論"


由於社會分工導致的人們的無意義感怎麼解決?

由於生產力提高導致的很多人沒必要工作、不能工作、被主流社會拋棄的問題如何解決?


"奶頭樂理論"顯然不是終極解決方案,我們每個人都願意成為社會精英、成為二八法則當中的上層人士、能夠獨立思考、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所處的國家和時代,上下層的通道還沒有完全關閉,階層也沒有固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和機會。


不做“奶頭樂理論”受害者:“半徑理論”助你尋找意義和價值


下面我用一個"半徑理論"給出我的解決方案,助你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人生意義和價值,不被主流社會拋棄。

1.認知半徑要大。你的認知座標要足夠大,時間軸上下五千年,空間軸縱橫宇宙間,歷史、地理、天文、政治、人文、經濟、法律各方面儘量去涉獵,這可以提升你的格局、擴大視野、增加看問題的角度。

  • 中西醫對於同樣的病人給出完全不同的治療理念;
  • 語文課本上的歷史人物和史料裡的歷史人物大相徑庭;
  • 物理學上解決不了或者解釋不通的現象,用數學能輕鬆解決。

我們換個角度、換個學科視角,可能會解決很多現實中的難題。


2.能力半徑要清晰。你能調動多少資源、擁有什麼專業能力、能借助多少外力,都必須清楚,這決定了你的能力半徑的大小和能力圈的大小,不做超出能力圈的事。

學會做減法,不真正屬於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必須從能力圈中劃掉。


  • 大家能夠看到,美團出行和滴滴外賣做的怎麼樣?
  • 讓阿里去做社交,讓騰訊去做電子商務,那就會兩敗俱傷。
  • 蘋果、亞馬遜、Facebook 、阿里、騰訊這些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都是在自己擅長的核心領域深耕才會有如今的成就。


3.行動半徑要小。你想做的事越大,你專注做的事就得越少,這樣才能做精做強。

蘋果手機只有那麼幾款,麥當勞肯德基只有極其簡單的菜譜,但他們在各自行業都是老大。他們就是把簡單的動作重複做、做精做強、做成極致。


小結一下,社會分工和生產力提高導致的人們意義感和價值感的缺失,我們應拒絕用"奶頭樂理論"應付自己,應選擇用"半徑理論"等強者邏輯武裝自己。

一個人,要想活得更有意義和價值、不被社會和時代拋棄,除了需要個人付出努力,還需要有一個好的國家和時代、行業、公司,這是一個點、線、面、體的邏輯關係。我們應該感謝生在這麼一個偉大的國度和時代,大環境這麼好,個人需要做的就是躬身入局,積極、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文章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