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 學習,是 一 輩 子 的 事 兒 」

一般同友人分別,詩人大多表達得是同友人的不捨之情,而王昌齡這首《送柴侍御》,面對離別,他寬慰友人,體現的是一種別樣的深情。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① 侍御:古代的一種官職。

② 沅[yuán]水:沅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經中國貴州省、湖南省。

通波:指水路相通。

武岡:地名,在湖南省西南部。

③ 離傷:離別的傷感。

④ 兩鄉:兩個地方,指作者和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沅江的水路連接著武岡,送你並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這一路青山相連,共沐風雨,我們同頂一個月亮,怎麼會是身處兩地呢?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王昌齡是唐朝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極重友情的人。此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後的作品,其友人要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詩的開篇,作者便以一種極其積極的語氣對友人說,你看,沅江的水路連接著武岡。一來點明友人要去之處,而一個“接”字,又似乎把空間的距離縮小。因此作者才說,為你送行,並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畢竟兩地有沅江相通,並不遙遠。

詩人以此作勢,一鼓作氣,靈巧地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承接前兩句。這兩地青山相連,雲雨相同,我們頭頂同一個月亮,怎麼會是兩個地方呢?詩人以一個宏觀的視角,寫出沅水將兩地相連,又創造出青山同雲雨和明月照兩人的景象,辯證兩地的距離並不遙遠。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作者以一種看似積極的態度給友人送行,說自己並不感覺到離別的傷感,還寬慰友人,我們並不是身處兩鄉。實則是將這種離別的傷感強壓在自己的內心。

情感是共通的,我們也曾有這樣離別的時刻,同摯友也好,同親人也罷。我們在離別的時候,是否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呢?只是,我們的真的是心靜如水,沒有絲毫波瀾嗎?我想並不是!

世界那麼小,千里能相會。世界那麼大,一別永牽掛。

這首詩送別詩,寫出王昌齡的面對分別的豁達情感

那時候,交通、通訊並非像現代如此發達,一別就難再見。少說幾月,多則幾年,乃至一輩子都再無相逢。

距離,不管於哪個時期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的魔障。古人不少離別詩詞表達著距離之遠,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中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坦的草地盡頭是重重春山,行人更是在那重重春山之外,可見距離之遙遠。

作者看似不覺距離之遠,相見之難,一反常態,實則以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巧妙手法,反襯出自己內心濃濃的傷感和牽掛之情,更加耐人尋味。

沅江之水不知疲倦地流向遠方,它並不知這離別的憂傷。但朋友,我和青山一樣與你風雨共濟!那沅江之水,會載著我的思念和牽掛一同流向於你,月光亦會共同照耀你我!

朋友,

願珍重!

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