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 学习,是 一 辈 子 的 事 儿 」

一般同友人分别,诗人大多表达得是同友人的不舍之情,而王昌龄这首《送柴侍御》,面对离别,他宽慰友人,体现的是一种别样的深情。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① 侍御:古代的一种官职。

② 沅[yuán]水:沅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

通波:指水路相通。

武冈:地名,在湖南省西南部。

③ 离伤:离别的伤感。

④ 两乡:两个地方,指作者和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沅江的水路连接着武冈,送你并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这一路青山相连,共沐风雨,我们同顶一个月亮,怎么会是身处两地呢?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王昌龄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极重友情的人。此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后的作品,其友人要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诗的开篇,作者便以一种极其积极的语气对友人说,你看,沅江的水路连接着武冈。一来点明友人要去之处,而一个“接”字,又似乎把空间的距离缩小。因此作者才说,为你送行,并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毕竟两地有沅江相通,并不遥远。

诗人以此作势,一鼓作气,灵巧地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承接前两句。这两地青山相连,云雨相同,我们头顶同一个月亮,怎么会是两个地方呢?诗人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写出沅水将两地相连,又创造出青山同云雨和明月照两人的景象,辩证两地的距离并不遥远。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作者以一种看似积极的态度给友人送行,说自己并不感觉到离别的伤感,还宽慰友人,我们并不是身处两乡。实则是将这种离别的伤感强压在自己的内心。

情感是共通的,我们也曾有这样离别的时刻,同挚友也好,同亲人也罢。我们在离别的时候,是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呢?只是,我们的真的是心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吗?我想并不是!

世界那么小,千里能相会。世界那么大,一别永牵挂。

这首诗送别诗,写出王昌龄的面对分别的豁达情感

那时候,交通、通讯并非像现代如此发达,一别就难再见。少说几月,多则几年,乃至一辈子都再无相逢。

距离,不管于哪个时期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魔障。古人不少离别诗词表达着距离之远,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中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重重春山,行人更是在那重重春山之外,可见距离之遥远。

作者看似不觉距离之远,相见之难,一反常态,实则以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巧妙手法,反衬出自己内心浓浓的伤感和牵挂之情,更加耐人寻味。

沅江之水不知疲倦地流向远方,它并不知这离别的忧伤。但朋友,我和青山一样与你风雨共济!那沅江之水,会载着我的思念和牵挂一同流向于你,月光亦会共同照耀你我!

朋友,

愿珍重!

感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