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阴历跟西方公历谁更合理?

龙拳舞秀

中国的阴历跟西方公历谁更合理?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说通俗点,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所以阳历比阴历更合理,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全城通

中国夏历和西方公历各有优缺点,难分上下。

(作者@松鼠老孙,天体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其实不存在“谁更合理”,而是各有优缺点。今天全世界通行公历,是历史过程选择的结果。

夏历是阴阳合历,关注太阳也关注月亮

中国的夏历,或者叫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在中国历史上,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因为在我们天朝上国的范围内,没有见到第二家,就像那时候我们不会把自己称为中国人,而是把自己称为唐朝人,元朝人,清朝人一样。到了跟西方交流之后,有了平等交流的对象,我们才需要一个特定的称呼。)它用阴历也就是月亮的周期,来标记每个月的日子。用闰月来调节每年的长度(每年都不是365天),多年的平均长度才是365天。

用月亮标记日子的好处时,每天我们只要看月亮,就可以知道大概是哪一天。但这样造成每一年的长度都是变化的,月份的长短也有大小月之分,这些都需要通过黄历才能知道。在资讯不是那么发达的时代,所见即所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祖先选择重视太阳,也重视月亮。24节气是纯粹的太阳运行规律,但在中国古代,这个节气的日期也是需要进行提前计算,普通人根据黄历才能知道。

公历不再需要照顾月亮

公历则基本上忽视了月亮的作用。而是把太阳回归年365天,作为一年的固定周期(2月有一个闰日来调节小数部分)。这样的好处是,每月每日的日期是跟太阳运行,有非常好的对应。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日子跟月相脱离了关系,不再具有直观性。

本质上来说,这还是因为太阳月亮运行规律周期,并不是成整数比例。导致了每种历法的选择不一样。对于古代社会的需求来说,两种立法都可以满足。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优劣之分。如果想要知道月相,在公历上也可以标示出来。我们的农历则要标识出来每个月开始的时间和24节气日期。

对现行公历的追求催生了现代天文学

有人说,西方不注重月亮。其实并非如此,现行公历的制定,就是在日月运行更加仔细的研究基础上才制定出来的,对于当时的制定者罗马教廷来说,这涉及到复活节日期的计算。复活节日期跟月相直接相关。

即使是哥白尼,进行天文学研究的动力之一,也是为了制定更好的历法(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制定出来)。在那个时候,西方天文学诞生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天文学家,产生了我们所称的现代天文学。


松鼠老孙

用阴历称中国历法是错误的。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历法。

阴历指接月亮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据说古代苏美尔是阴历历法。

阳历指按太阳的公转运动制定的历法。据说古埃及是单纯的阳历历法。后来古罗马学习了古埃及历法,发展成了现在的西方历法,应该叫耶历或西历。

中国起手就是阴阳合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按太阳的运动的节奏制定的,从立春到来年立春是三百六十五天零几个时辰。而朔望也就是初一、十五这个节奏是按月亮运动的节奏制定的历法。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但是,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5天。逢闰年加一个闰月29天,合共384天。384这个数很奇妙,是64卦的卦爻数。

阴阳历合一,称黄历、夏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也叫农历。中华历法不仅表示时间流动的长度,而且用干支表达了时间的阴阳五行性质,就是六十甲子纪年,其实也纪月、日、时。如今年是戊戌年,现在是乙卯月,今天是壬子日,我写该文时是庚戌时。这个纪年干支可不是光表示时间,它们表示了这个时间的能量特性。这个能量做用于天地万物。

我曾经在多年前作过一段俗歌以感叹中华历法比西方历法的优越!

干支花甲歌

十干性属阳,,好比十个男孩子。

十二支性为阴,如同十二个女娃娃。

男孩女娃拉手转圈圈,组成了阴阳协调的六十花甲。

记录阴阳历,先哲使用它。

不只记录时间老人的步伐,还把天地的'运气'性质传达。

只记时间流水帐,那是西洋的历法。

干支有五行,生克冲合纳入卦,演示天地万象的运行变化,更把人世间生活百态了答。

“易与天地准”,此言不虚夸。

子孙后代学习它,好好品味中华先哲的思想精华!

附六十甲子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玄谷真人

中国传统历法俗称阴历。准确的说,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什么是阴阳合历?就是说,同一个历法中含有两个部分,一个是阳历,一个是阴历。

阳历的一年,时间是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365天多一点。这个时间,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测出来了。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有明显的四季变化。随着冷热的变化,地下树木的影子不同,最热的时候,影子短,最冷的时候,影子最长。根据影子的不同,祖先发明了日晷。用日晷测影子,从最长到另一次最长的时间,是365天多点,也就是一年。

中国历法的阳历的月,是与月亮的朔望变化相关,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月亮变化一次的时间是29至30天,这样一个阳历年大概有十二个月。请注意,这里的十二个月不是阴历的月,而是把一年的365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份是一个月。又把每个月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十五天左右。这样把365天分成了二十四份,二十四个节点,就成为二十四节气。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有精确时间的,一般都精确到分钟。

十二个月的表述是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是最冷的时间,也是影子最长的那天,那一天的前后各推十四五天,为子月。其后依次类推。最热影子最短的月在午月。

这个阳历年的天数,和现在的公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一年开始的时间,既元旦是那一天?在古代,这是国家的重大事项。孔子作春秋,开篇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是说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要规定一年开始的月份。直到今天也是政府版布历法。历史上的正月,也就是一月,不是一成不变的。

夏朝时,是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我们现在所用的阴历也称夏历,与夏朝正月一样。即在冬至之后的四十五天左在是一年的开始。这个时间对四季的划分很公平。一年有四季,每季九十一天多点,冬至前后四十五天是冬季,四十五天后进入春天,顺序按春夏秋冬排列。

我们现在采用的公历,与古代夏历一样,(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越精确而己。)不一样的是,公历是以冬至之后十五天做为元旦,一年的开始。比夏历前推了一个月,相当于以丑月为岁首。而中国古代殷商时期,是以丑月为岁首的。称为“建丑”。周朝时又往前推了一个月,岁首在冬至当月。称为“建子”。后两种历法,一年是从冬季开始,而非春季。

上面谈的是夏历中的阳历。再说阴历。我们知道,阳历的月,只是一种时间的划分。与天上月亮没有任何关系。而阴历的月,是和天上的月亮相关的。月亮身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就有太阴、太阳。月亮就是太阴。

月亮有圆缺的变化。从一次最圆到下一次最圆是二十九到三十天。从月圆之夜前推十五天做为一月的开始,这一天叫“朔日”。朔日的前一天,是上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这两天是月亮最不明,看不见的。这就是阴历的月,每个月的同一天,看到月亮的形状基本相同。所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是在阴历的条件下才成立。

上面讲的是阴历的月,再讲阴阳合历的夏历。冬至之后四十五天,是一年的开始,阳历的立春。因为中国的阴阳观念,把阴与阳看成统一体,所以,在实际规定一年开始的时候,既要照顾太阳,也要兼顾月亮。于是把离冬至后四十五天最近的那个“朔日“,做为一年的开始,称为“元旦。“元旦之意,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采用公历纪年之后,一年开始的时间前推了一个月左右,它成了第一天,它就是元旦了。旧历的元旦就改个名字叫“春节“了。因为它是春天的开始,四季也以春为首,现在好多农村人还是把春节看做一年的开始。

南怀瑾大概在《易经杂说》中说:采用西历是“奉了西方的正朔“,似有一点不以为然之意。但阴历有个明显的缺点,因为顾了月亮,产生了闺月。五年中有两年闰月。每一年的实际天数不一样。多时相差三十多天。这在传统社会里倒没什么?在现代社会里,会产生消极影响,比如经济数据的统计上会不准确,无法对比。用阳历基本上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另外,采用公历,更利于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同时,中国几千年的历法传统中,包含着祖先的智慧,到今天依然很实用。所以,中国现在的历法是把中国传统历法与公历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无法说谁更合理。


七月流火140400643

先看林肯为阿姆斯特朗辩护案来了解公历的缺陷。

证人指证阿姆斯特朗于1857年 10月 18日夜 11时15分谋财害命。当时法庭已经定案,林肯要求复审。林肯抓住这天是上弦月,月亮已于10点落下。从而成功翻转案情。那么问题来了,此前法庭蠢到连这天是上弦月都不知道吗,答案是法庭没有考虑到这一关键时刻的月相。西方使用的阳历叫格利高历,也叫太阳历,它是一种纯阳历,是按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划分的。完全没有考虑月相变化,所以他们也不会把月相作为判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公历的缺陷。并且一年各月的天数分配很随意,没有按照上下半年等分原则去分配每月的天数。

林肯为朋友成功翻案,在当时引起轰动,这如果发生在使用农历的当时的中国,县太爷会直接根据月相变化就能判断出证人在作假证。也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蠢得死的假证词,因为中国的农历是十分了解月相变化的。

纯阴历是完全按照月相变化来定月份和年的天数。也是十分不科学的纪年法。我国的传统历法也不叫阴历,“阴历”只是民间叫法,我国传统历法学名叫“农历”,它是综合太阳回归年和月相变化的混合历。比如一年的24节气是按照太阳回归年进行推理的,而每月的天数却是根据月亮圆缺规律定每月的天数的。月相变化与回归年间的误差就用“闰月”来平衡。十分合理。这样既保证了一年四季准确的轮回,又衍生出十分丰富的“月文化”。阿拉伯世界的“月文化”十分丰富的原因就是与他们使用“阴历”有密切关系。相比而言,欧美的“月文化”就显得十分贫乏。


沙洲孤鸿24331826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近代中国人的错误叫法,我们用的农历是一种阴历阳历兼并的阴阳历,而不是阴历。以月相记日,以节气(太阳历)农耕,是一种非常优秀实用的综合历法。

而耶稣历(就是我们今天翻译为公元的历法)是一种纯太阳历,以太阳的回归为一年,因为以耶稣的诞生为纪年元年故称‘耶元’,我们以为西方都用这个历法,故译为‘公元’,其实西方不同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历法,东正教有东正教的历法,伊斯兰教有伊斯兰的历法,印度教有印度教的历法。

那么谁更优呢?

以今天的科学来讲,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必然对地球的潮汐,乃至气候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历法如果只考虑太阳显然不够完善。

其次,以古代的社会条件和今天的环保来看,以月相记日有一个我们今人忽视的好处——就是我们不须每天撕日历,甚至不需要日历,只要抬头看看夜空就知道了今天是什么日子,这样月相就成了天然的台历,既解决了古代家家难有台历的问题,又方便环保天天不离手,真是了不起的智慧!


三,但月球的运转与太阳的公转并不同步,农事还是要以太阳的运转为准,于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的运行巧妙地设置了二十四节气,又通过数伏和数九记住天气的变化,整个中国古代的历法设计巧妙而又实用。

以上这些西方历法是无法比及的,综合考虑中国古代的历法更合理。


奥斯眼中的世界

什么叫合理?理是规律,符合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就叫合理。现行公历是纯太阳历,只考虑地球公转和自转因素,不考虑月球因素。除了它的一年完全接近回归年这一个优点,其他每月的天数及起始日都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任何天文意义。一到三月是春天,一月却是最冷的月份,二月没有任何春天的气息。四五六月是夏天,却还不热,反而秋天得七八月份最热。冬天的十十一十二月份却并不是很冷。

现行农历是阴阳历,同时兼顾地球公转和月亮公转。每年的起始月和每月的起始日都有明确的天文学意义。每月以朔日(即月球运行到地球太阳之间)为初一,每年以含雨水月为正月,以后分别以含相应中气月为每个非闰月,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要说合理,它是最合理的,最合乎天文规律的。

中国古代有一种纯太阳历,叫干支历法。见宋沈括《梦溪笔谈》。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以立春日为一年之始,立春至惊蛰前一天为正月,惊蛰至清明前一天为二月,清明至立夏前一天为三月,立夏至芒种前一天为四月,芒种指小暑前一天为五月,小暑至立秋前一天为六月,立秋至白露前一天为七月,白露至寒露前一天为八月,寒露至立冬前一天为九月,立冬至大雪前一天为十月,大雪至小寒前一天为十一月,小寒指立春前一天为十二月。每月有几天算几天,完全不考虑月相变化。可惜没有被执行,只是在算命先生拆八字时用上了。


多维观世界

首先要更正一点,中国的传统历法不是阴历,是阴阳合历,真正的阴历只有伊斯兰教历,不能因为公历叫阳历就对应农历为阴历

中国传统历法的制定既照顾太阳的运行规律,又结合月球的运行规律,月份是阴历成分,月是真正的月的意思以月球运行朔望定月,年是太阳回归年(因为有闰月的原因),有的年有十二个月,有的年有十三个月,大概十九年七闰,算下来每年的平均天数跟公历是一致的,二十四节气跟公历有对应关系,这是传统历法的阳历成分

总的来说农历阴阳合和,很符合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很能体现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历法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也是天文观测推算的,时时更正,农历比公历更合理


大千世界10190044

西方所谓的公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一周算一年,在这周期里面有三百六十五个多(366少一点)昼夜,再从这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没有什么科技含量。阴历(我们现在称农历)就比较精准又复杂,同样是按地球绕太阳一周算一年,又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算一个月,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二十九天多,公历跟农历在一年都不能整除十二个月所以都有闰月,公历固定在每年的二月份,而农历则要精确算准在某一个月没有固定。我们老祖宗推算出来的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就是我们古时候的春节,现在的农历跟二十四节气为什么都不能废弃是有它的特殊用处的,农历跟潮汐(沿海地区比较熟悉)有非常的密切关系,二十是节气跟寒暑息息相关,跟农耕更有密切的关联。假如我国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是强国,我估计所谓的公历现在还没诞生!


鄭榮漢1

这个问题十四亿人里面不会超过五千万能回答正确,那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国学大师更是一窍不通!之所以会让人糊里糊涂,就是一个事物多套名称造成的。月亮历就月亮历,他偏要说是阴历;太阳历就太阳历,他偏要取个有文化的名字叫公历。

月亮历是对应月亮晦朔弦望,适合古代中国人烧香拜神,每当十五月圆夜吸纳月亮精华,中医的老祖师黄帝就是修炼有成,登天见天师岐伯,得到阴阳五行精髓,传承为中华文化的伟大龟宝!除此之外一无是处,年长年短可以相差三十天。

太阳历对应太阳活动,一年天数几乎固定不变,月份的划分比较均衡,完全不管月亮的阴晴圆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月亮历法搭配的二十四节气,它是简单的太阳历法,可以对应粗略的气候变化。而洋人也会使用月亮历法,比如航海的人,要用月亮历预知受月亮影响的潮涨潮落。

要说合理都是合理的。要说方便日常使用还是太阳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