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

今天花了点时间把手机上的照片转存到电脑上,发现过去这一个月真的是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应该用回忆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免时间一久就淡忘了。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想起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间,用独自背包或是与人自驾的形式走遍了全国各地,那时正处在创作的旺盛期,常常边走边写,最多的一次在20天内就写完了十万字,完成了整整一本书的文字量。那时候在路上最多的画面就是随时拿出本子和笔飞快地写,连在颠簸的长途车上也不例外。而如今,我却是懒到坐在家里都不愿写字的地步了。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有时也会忍不住感慨,到底是什么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呢?好像是从第一次去台湾开始吧,我渐渐遗忘了年轻时周游世界的梦想,改为一次次去往同一个热爱的地方,从最害怕重复到爱上了重复,从行色匆匆的过客到生活在别处的人,这也许不只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由于心态的转变。我终于从热爱漂泊变成了开始寻找安定的感觉,当我遇到了自己心中的最爱之后。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原来真正能改变人的力量,还是爱啊!

原本就淡泊的性情,在步入中年之后,越发地朝着去伪存真的路上走去。只看重那些我喜欢的,对我来说重要的人与事,其他的,统统可以人为屏蔽。一生已经过去了半生,可执着的事情本就不多,值得用心去追求的事物也越来越少了。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过在回顾之前,我想先来写写最近两天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叫做《生命与死囚室》(Death And Life Raw)。看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撼。我觉得真正好的纪录片就该是这样的,用不同人物的视角去反映真实的事件,不做任何评判,让片子里的人自己去说(而且一定要收集来自各方的观点),然后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又或者,引发思考,没有结论。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这是关于死刑的争论,发生在美国仍未废除死刑的州。犯下死罪的多数都是二十几岁甚至还未成年的青少年罪犯。他们犯罪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冲动往往是主因,一念之差,就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人生就此中止或终结,12个人组成的陪审团,就是决定他们生死命运的人。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单就事件本身来说,你会觉得他们一个个都是穷凶极恶罪不可赦的人,有的用锤子残忍地打死了女友的父母,有的为了谋财害死了童年好友,有的甚至用血腥手段杀死了自己的家人(这是个有争议的案子,虽然陪审团一致判定被告有罪,然而却没有确凿的物证能证实他就是犯罪者),但是假如你透过事件本身去看它们背后的起因,就会发现,这些年轻的罪犯多数都是有着悲惨的童年经历的人,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境贫寒,有的是被收养的,有的从小被虐待甚至性侵。原来从很早以前,他们的生命里就埋下了罪的种子。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是害人者,同样也是受害者,对于这样的人,死刑是否能使他们悔改向善?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杀人呢?这也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每一次在某个罪犯被处决时,外面都有好事者在抗议死刑,而受害者和死刑犯家属都将在死刑室里目睹那最后一刻的到来。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到,罪的动念毁掉的何止是被害人的家庭,同样也是害人者的家庭。被杀的是别人的父母、子女、妻子丈夫,杀人的难道不是吗?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引发了那一瞬间的动念?使一个平时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人突然间化身为魔鬼,做出冷血残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陪审团成员的纠结,在于他们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被害者家属的纠结,是因为他们要亲眼目睹一个人的死去,哪怕是曾夺去他们亲爱者生命的人;罪犯家属的纠结,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深爱的人杀了人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人的余生,也许都将留有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了。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就在我这样写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也和片子里的人们一样纠结了起来,对于这最为深刻而复杂的人性的命题。也许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存在,就不能逃避罪的阴影,也无法寻找到关于生死的终极答案吧。

《生命与死囚室》——没有答案的问题​你为什么生下来,又为什么要死去?你为什么要夺去他人生存的权利,又为什么要用你的生命相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