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乡村振兴战略的凉都实践(五)——辣椒制品热销的“数字密码”

「贵州日报」乡村振兴战略的凉都实践(五)——辣椒制品热销的“数字密码”

糟辣椒是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畅销产品。

新闻提示: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六盘水市着力依托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刺梨、小黄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积极争取省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脱贫致富。

辣,人间五味中,最能刺激大脑神经的一味。

而当最爱吃辣的四川人,遇到这最为“明艳、火热”的一抹味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组合?

而答案,都与数字有关。

2000年,这是第一个数字。

「贵州日报」乡村振兴战略的凉都实践(五)——辣椒制品热销的“数字密码”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辣椒制品

这一年,四川人王小龙带着妻子杜发菊来到六盘水做起了调味品、干货生意。

“一开始只是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小门面,租金还是找朋友借的。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有了口碑,生意一直不错。”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王小龙想到扩大经营规模。

“既然赚了些钱,那为什么不把生意再做大些呢。”

王小龙说干就干。

2009年5月,在家人支持下,王小龙成立了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打产品是“杜姨妈”辣椒制品。王小龙将民间传统技艺和现代生产工艺有机结合,以香辣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青睐,畅销省内外。

「贵州日报」乡村振兴战略的凉都实践(五)——辣椒制品热销的“数字密码”

美味园生产车间一角。

2014年,王小龙发现“电商”发展势头逐渐兴起,在淘宝上注册了公司的网店,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

“目前的产品主要有剁辣椒、糟辣椒、辣椒粉、香酥椒、豆瓣酱5个系列,40余种品种及规格,年产量在1.2万吨左右。”

规模上来了,对鲜椒的需求量自然也大幅提升,这就必须得提到“数字密码”——30000余亩。

随着美味园3条生产线的逐步建成,稳定的鲜椒货源成了让王小龙头疼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六盘水本地种啊,辣椒苗可以让他们自己育,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成熟后,再去收购。”女儿的一席话,提醒了王小龙。

于是,从2016年开始,美味园开始在六盘水建立辣椒基地。目前,已经在南开、金盆等8个乡镇种植了3万余亩辣椒,带动了5000余农户发展辣椒订单种植。

“种植之前,我们会对百姓进行相关培训。从育苗的形式、技术要点,到大田的水肥管理、培土防旱、整枝理蔓等内容,都会详尽地讲解。”

但王小龙的授课对象可不是只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还有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

“去年我们在德国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时,他们就对我们的辣椒制品很感兴趣。今年3月,特地到我们这里考察,购买了15万元的产品。”

150000元,又一个数字密码。

为了打响公司的知名度,但凡大型的农产品展销会,总能见到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台,从市里、省内,再到国外,这一抹来自“凉都”的味道,通过有力推广,已远销到广东、福建、云南、四川、浙江、香港、北京等各大城市及16个省,出口到了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南非等10多个国家。

“现在大家的想法都开始转变,种植的品种也从包谷、洋芋转变为辣椒等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农产品。在我看来,这样的改变,对我们六盘水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近年来,按照“引进一批、新建一批、壮大一批”的发展思路,六盘水市不断加强对如“美味园食品”等农产品加工市场主体的培育,力争在今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

“农业能否发展起来最终要看市场,只有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把产品变成商品,农业才能持续发展。”六盘水人早已洞悉其中诀窍。

可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东西再好,不会吆喝,也是徒劳。

“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培养销售人才,强化销售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对口帮扶城市。”六盘水市的决策者也已打好了算盘。

2018年,时值六盘水市“3155工程”逐步进入盛果期的关键节点,大量特色农产品将从这一年开始逐步进入市场。

市场是否有这么大的容纳量?产品深加工的“链条长度”是否真能够消化如此多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明确了财政、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落实给予企业的奖励资金和优惠政策;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和产品链,实现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每项政策的出台、落实,都如同一颗颗“定心丸”,不断调动着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