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鄉村振興戰略的涼都實踐(五)——辣椒製品熱銷的“數字密碼”

「貴州日報」鄉村振興戰略的涼都實踐(五)——辣椒製品熱銷的“數字密碼”

糟辣椒是美味園食品有限公司的暢銷產品。

新聞提示: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

六盤水市著力依託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刺梨、小黃姜、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積極爭取省裡資金支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帶動脫貧致富。

辣,人間五味中,最能刺激大腦神經的一味。

而當最愛吃辣的四川人,遇到這最為“明豔、火熱”的一抹味道,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組合?

而答案,都與數字有關。

2000年,這是第一個數字。

「貴州日報」鄉村振興戰略的涼都實踐(五)——辣椒製品熱銷的“數字密碼”

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辣椒製品

這一年,四川人王小龍帶著妻子杜發菊來到六盤水做起了調味品、乾貨生意。

“一開始只是一間不到40平方米的小門面,租金還是找朋友借的。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有了口碑,生意一直不錯。”

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後,王小龍想到擴大經營規模。

“既然賺了些錢,那為什麼不把生意再做大些呢。”

王小龍說幹就幹。

2009年5月,在家人支持下,王小龍成立了六盤水美味園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打產品是“杜姨媽”辣椒製品。王小龍將民間傳統技藝和現代生產工藝有機結合,以香辣的口感贏得了消費者青睞,暢銷省內外。

「貴州日報」鄉村振興戰略的涼都實踐(五)——辣椒製品熱銷的“數字密碼”

美味園生產車間一角。

2014年,王小龍發現“電商”發展勢頭逐漸興起,在淘寶上註冊了公司的網店,打開了線上銷售渠道。

“目前的產品主要有剁辣椒、糟辣椒、辣椒粉、香酥椒、豆瓣醬5個系列,40餘種品種及規格,年產量在1.2萬噸左右。”

規模上來了,對鮮椒的需求量自然也大幅提升,這就必須得提到“數字密碼”——30000餘畝。

隨著美味園3條生產線的逐步建成,穩定的鮮椒貨源成了讓王小龍頭疼的問題。

“我們可以在六盤水本地種啊,辣椒苗可以讓他們自己育,我們提供技術指導,成熟後,再去收購。”女兒的一席話,提醒了王小龍。

於是,從2016年開始,美味園開始在六盤水建立辣椒基地。目前,已經在南開、金盆等8個鄉鎮種植了3萬餘畝辣椒,帶動了5000餘農戶發展辣椒訂單種植。

“種植之前,我們會對百姓進行相關培訓。從育苗的形式、技術要點,到大田的水肥管理、培土防旱、整枝理蔓等內容,都會詳盡地講解。”

但王小龍的授課對象可不是隻有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還有藍眼睛、白皮膚的外國人。

“去年我們在德國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時,他們就對我們的辣椒製品很感興趣。今年3月,特地到我們這裡考察,購買了15萬元的產品。”

150000元,又一個數字密碼。

為了打響公司的知名度,但凡大型的農產品展銷會,總能見到美味園食品有限公司的展臺,從市裡、省內,再到國外,這一抹來自“涼都”的味道,通過有力推廣,已遠銷到廣東、福建、雲南、四川、浙江、香港、北京等各大城市及16個省,出口到了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西班牙、南非等10多個國家。

“現在大家的想法都開始轉變,種植的品種也從包穀、洋芋轉變為辣椒等需要精細化管理的農產品。在我看來,這樣的改變,對我們六盤水的農產品加工、銷售產業來說,真的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近年來,按照“引進一批、新建一批、壯大一批”的發展思路,六盤水市不斷加強對如“美味園食品”等農產品加工市場主體的培育,力爭在今年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0家。

“農業能否發展起來最終要看市場,只有解決好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把產品變成商品,農業才能持續發展。”六盤水人早已洞悉其中訣竅。

可是,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東西再好,不會吆喝,也是徒勞。

“所以我們需要自主培養銷售人才,強化銷售推廣,拓寬銷售渠道,推動農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進對口幫扶城市。”六盤水市的決策者也已打好了算盤。

2018年,時值六盤水市“3155工程”逐步進入盛果期的關鍵節點,大量特色農產品將從這一年開始逐步進入市場。

市場是否有這麼大的容納量?產品深加工的“鏈條長度”是否真能夠消化如此多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明確了財政、金融服務、用地用電等扶持政策,落實給予企業的獎勵資金和優惠政策;

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全方位、多形式、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通過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和產品鏈,實現農產品多重轉化增值,補齊農產品加工短板,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每項政策的出臺、落實,都如同一顆顆“定心丸”,不斷調動著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