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過程中楚國為什麼無動於衷?

以太創世鏈

楚國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單純從“圍魏救趙”這一事件看來,似乎只是齊國圍攻魏國的大梁以解救趙國的邯鄲這麼簡單,其實不然,戰國初期,六國博弈,有利可圖的時候,哪個國家也不會放過機會,除齊國外,楚國、秦國都曾出兵,甚至韓國也被捲了進來。

然而,若論最大贏家,非楚國莫屬。

彼時,魏國經由李悝變法最先強大起來,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而秦國正在進行商鞅變法。魏、秦、齊三國國力強盛,而楚國雖則吳起變法失敗,經過楚宣王的休養生息,實力仍不容小覷。


齊國“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衛國,魏國出手幫助衛國,打退趙軍還不算,又趁勢攻打邯鄲。邯鄲有難,趙成侯求救於盟國齊國和魏國的鄰國楚國。

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支援趙國,田忌的意思是直接去邯鄲,同趙軍一起抵抗魏國,而孫臏卻主張避實就虛,他認為魏國出精兵強將圍困邯鄲,魏國大梁正值空虛,宜圍困大梁,逼魏軍撤離邯鄲以救大梁。

魏軍的將領正是孫臏的同門龐涓,田忌採納孫臏的策略,龐涓果然領兵返回,行至桂陵,被齊軍截住,疲憊不堪的魏軍大敗。邯鄲之圍解除。

齊國選取的時間很巧妙,出兵之際正是魏軍攻破邯鄲之時,也就是說趙國損失很大,而魏軍也有損失且成疲勞之勢。

秦國趁火打劫

魏國圍攻邯鄲之初,秦孝公就派出了兵偷襲魏國,在元裡大敗魏軍,佔據少梁。一直到公元前351年,秦孝公先後又兩次派兵攻打魏國,佔領了安邑和固陽。當然魏趙講和後,魏惠王又派主力西攻秦國,並取得了勝利。

楚國成最大贏家

邯鄲之難,趙成侯也向楚宣王發出求救信號,楚宣王召開君臣會議,討論此事,昭奚恤認為不能出兵,讓魏趙兩相殘殺,兩國弱了,對楚國有好處。而景舍主張出少量兵救趙,既給了趙國希望,又能讓魏國不必害怕身後的楚國,這樣魏趙才會真正兩相殘殺,楚國出了兵,再加上秦國和齊國響應,邯鄲之圍就解了。

楚宣王採取景舍的策略,並派景舍為將,領兵救援趙國。齊國“圍魏救趙”,秦國攻打元裡,景舍則奪下了睢水和濊水之間的地區。第二年,魏國以韓國的軍隊在襄陵攻打齊、宋、衛三國聯軍,並取得勝利。齊國只得找景捨出面調解,齊魏休戰。

楚國在這期間既幫助了趙國,又奪取了魏國的土地,同時與齊國搞好了關係,而魏秦爭河西之地,無暇顧及楚國。

楚國遂成最大贏家。


蕭曉四姑娘

楚國也派兵了,這麼便宜的事楚國肯定會趁火打劫的!

只不過圍魏救趙的故事把這一段去了。不過楚軍並沒有對魏國發動大規模進攻,原因很簡單,楚國不敢過於刺激魏國!

圍魏救趙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354年,此時魏軍主力攻打趙國首都邯鄲,以楚國的國力集合幾十萬大軍直撲魏國,最起碼會奪取大片領土,如果時機拿捏的準確,趁魏國、趙國、齊國三方大亂斗的時候,順勢滅掉魏國也是可能的。

可惜此時的楚國並不能積蓄力量對外作戰,因為楚國內部還沒有完成整合。

這件事最初發生於公元前381年。

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肅王繼位,就在這次政權交替過程中,對吳起變法不滿的楚國貴族聯合起來發動兵變將吳起殺害,同時因為吳起死前趴在了楚悼王身上,致使叛軍傷害了楚悼王屍體。

叛亂已是重罪,傷害楚悼王屍體罪加一等,無視楚肅王的權威則是罪不容恕。於是楚肅王對叛亂貴族大開殺戒,整個楚國陷入動亂。在這一時期甚至連蜀國都侵略了楚國大片領土,讓楚國被迫對蜀國進入防禦狀態。

可見楚肅王在位期間楚國之衰弱。

一直到楚宣王繼位,楚國的國力才逐漸恢復,此後楚軍向西攻打巴國,小試牛刀,表示楚軍已經具備對外作戰的能力。

等到公元前354年,趙國首都邯鄲被魏軍圍攻,趙國向各諸侯國求援,楚宣王也應邀派景舍率大軍北上,趁魏軍兵敗奪取了魏國大片土地。

對巴國和魏國的兩次戰勝經驗,說明了楚國國力正在逐步恢復,也讓楚宣王瞭解到了楚軍的實力。所以此後才敢大刀闊斧的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而不懼怕刺激列強。

到其子楚威王時期,楚國已經成為戰國三強之一,並在公元前333年滅亡了春秋最後一個霸主越國。

所以,假如沒有經歷那場叛亂,齊、魏之間的兩國爭霸很可能變成齊、魏、楚的三國爭霸。到那時齊國真得顧忌一下楚軍會不會來個圍齊救魏。


歷史風暴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馬陵道》,是講鬼谷子的兩個學生孫臏和龐涓相爭的故事。魏國主將龐涓,嫉妒自己師兄孫臏的才華而對孫臏進行殘害,後被孫臏引至馬陵道殺死。而這兩個人,恰恰就是圍魏救趙的主角。


圍魏救趙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353年,起因是趙國為了讓衛國臣服而攻衛。但是衛國和魏國是同盟關係,所以就引起了當時魏惠王的不安。魏國就糾結宋國組成聯軍去和趙國拼命,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感到局勢危急,又向齊國求救。

齊國正在積極策劃救趙的辦法。由於魏軍主力攻打趙國,後方空虛,秦國和楚國也發兵攻魏。但是對於魏國的威脅不大,魏國主將龐涓不為他局所動,繼續攻打邯鄲。齊威王遂任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起兵救趙。



孫臏深謀遠慮,他提出“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策略,可以極小的代價解邯鄲之圍。於是,齊軍主力向魏都大梁進發。龐涓無奈,只能撤出攻趙之兵回救大梁。而孫臏則在桂陵設伏大敗魏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典故。


這時楚國並沒有無動於衷,楚宣王也趁機派大將景舍攻打魏國。由於之前楚國才剛剛經歷了一場大的動亂,楚國的國力在當時還十分的衰弱,還不敢過於對外用兵,所以趁亂拿點好處,見好就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