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公示牌应以温情和决心加持

公示牌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为什么会挂“扶贫公示牌”,在一些地区的“经验”文章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阐述——印制公示牌并悬挂在每户贫困户门前,方便了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了扶贫责任,加快了扶贫工作进度。

同是一块牌,在扶贫两端却出现了明显不同的态度,到底谁是谁非呢?站在扶贫者的角度,公示就是信息公开,也是责任倒逼,“夯实扶贫责任、加快扶贫力度”,一定是有道理的;而贫困户显然也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即便不能代表所有贫困户的心声,但确实也说明“公示牌”是有问题的。

换句话说,公示牌本身是没有原罪的,关键还是公示牌的内容设置上,出了问题。根据公示牌的内容,让贫困户产生抵触心理的,应该是致贫原因、收入水平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本身没有情感色彩,但是,当把它们公开地写在当事人门口时,那就有羞辱的意味了。再者说,把这些信息进行公开,对扶贫又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公布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其实也没什么意义,毕竟双方早就建立了档案联系,再去公示,是要亮给谁看呢?

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常说,扶贫要先扶心,强调了让贫困户树立信心的重要,从贫困户这个人群特点来说,他们大多是敏感而脆弱的,甚至是自卑的,如果在尊严上不能获取正常的尊重,对他们无疑是很大的挫败。恰缘于此,这种可能产生示丑效果的“公示牌”更是要不得。

值得深思的是,这块公示牌在挂在贫困户门口之前,扶贫者到底有没有征询过当事人的意见?所谓精准扶贫,不仅仅是要精准识别,还要精准了解当事人的心思,并尊重其意见。一方面是这种“公示”做法写入经验总结中,一方面贫困户自身对这种公示的方案,其中的撕裂,恰恰说明一些地方的扶贫与“精准”相距甚远。

一块公示牌,首先应该是要有温情的,不会给贫困户带来不适感;其次,还应该是有决心担当的,能够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基于此,不妨把扶贫公示牌,改成脱贫目标牌。如果仅仅是公布一些毫无意义的信息,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是政绩思想在作祟,如果还有碍贫困户的观瞻,这就是有毒的形式主义。

当下,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战阶段。扶贫者的努力和坚守,值得尊重和致敬。不过,还是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要扶贫的,都是一个个非常具体的人,他们同扶贫者一样,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