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公示牌應以溫情和決心加持

公示牌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為什麼會掛“扶貧公示牌”,在一些地區的“經驗”文章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闡述——印製公示牌並懸掛在每戶貧困戶門前,方便了貧困戶與結對幫扶黨員幹部的精準聯繫,進一步夯實了扶貧責任,加快了扶貧工作進度。

同是一塊牌,在扶貧兩端卻出現了明顯不同的態度,到底誰是誰非呢?站在扶貧者的角度,公示就是信息公開,也是責任倒逼,“夯實扶貧責任、加快扶貧力度”,一定是有道理的;而貧困戶顯然也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實心聲,即便不能代表所有貧困戶的心聲,但確實也說明“公示牌”是有問題的。

換句話說,公示牌本身是沒有原罪的,關鍵還是公示牌的內容設置上,出了問題。根據公示牌的內容,讓貧困戶產生牴觸心理的,應該是致貧原因、收入水平方面。這兩方面的內容本身沒有情感色彩,但是,當把它們公開地寫在當事人門口時,那就有羞辱的意味了。再者說,把這些信息進行公開,對扶貧又有什麼意義呢?至於公佈責任人的相關信息,其實也沒什麼意義,畢竟雙方早就建立了檔案聯繫,再去公示,是要亮給誰看呢?

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們常說,扶貧要先扶心,強調了讓貧困戶樹立信心的重要,從貧困戶這個人群特點來說,他們大多是敏感而脆弱的,甚至是自卑的,如果在尊嚴上不能獲取正常的尊重,對他們無疑是很大的挫敗。恰緣於此,這種可能產生示醜效果的“公示牌”更是要不得。

值得深思的是,這塊公示牌在掛在貧困戶門口之前,扶貧者到底有沒有徵詢過當事人的意見?所謂精準扶貧,不僅僅是要精準識別,還要精準瞭解當事人的心思,並尊重其意見。一方面是這種“公示”做法寫入經驗總結中,一方面貧困戶自身對這種公示的方案,其中的撕裂,恰恰說明一些地方的扶貧與“精準”相距甚遠。

一塊公示牌,首先應該是要有溫情的,不會給貧困戶帶來不適感;其次,還應該是有決心擔當的,能夠讓貧困戶看到脫貧的希望。基於此,不妨把扶貧公示牌,改成脫貧目標牌。如果僅僅是公佈一些毫無意義的信息,那很可能就是一種形式主義,是政績思想在作祟,如果還有礙貧困戶的觀瞻,這就是有毒的形式主義。

當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後決戰階段。扶貧者的努力和堅守,值得尊重和致敬。不過,還是需要提醒的是,我們要扶貧的,都是一個個非常具體的人,他們同扶貧者一樣,也有不同層次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