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格外器重金日磾这样一个匈奴人?

贾彩歌a1-jia

虽然打了一辈子匈奴的汉武帝,晚年昏招一箩筐,但对匈奴人金日磾的提拔重用,却再度证明了这位铁腕帝王卓越的用人眼光:

金日磾不止是个匈奴俘虏,更是足以担起汉王朝中兴大业的英才。

在被汉武帝发现前,金日磾的人生,简直是一连串过山车。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家的王子,十来岁时就上战场与汉朝血拼,却不料撞上了汉朝战神霍去病,被霍去病大军一顿快打旋风揍成俘虏。然后就成了汉朝宫廷里一个养马的奴隶,人生如此跌宕,金日磾却越发淡定,多年如一日认真养马。终于有一次被汉武帝瞧见。金日磾扎实工作的模样,还有养出的一匹匹膘肥体壮的好马,叫阅人无数的汉武帝当场连呼人才,接着就果断提拔重用。

自此以后,金日磾的人生际遇,就旺得好似火箭速度,没几年就升为光禄大夫,成了汉武帝身边“入侍左右”的心腹近臣。其火热得宠程度,也惹得好些汉朝大臣吐槽“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舆论漩涡里的金日磾呢?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平日在汉武帝身边,连眼光都不敢平视汉武帝,汉武帝平日的各种赏赐,也是能推就推。只知道埋头为汉武帝干活,一心一意做个老实人。

但这个老实人,真正奠定在汉武帝心中位置的,却是他一次勇敢的挺身而出:汉武帝晚年闹完“巫蛊之祸”后,“巫蛊之祸”的祸首马何罗狗急跳墙,竟串联御林军军官,企图刺杀汉武帝。公元前88年春的一天,趁汉武帝巡游林光宫时,瞅准机会的马何罗悍然在拂晓持械入宫,企图剁掉正酣睡的汉武帝。关键时刻,却是不敢掉以轻心的金日磾奋勇冲上来,背后冒死一把抓住马何罗,这才惊醒了浑然不觉的汉武帝,有惊无险平叛成功。

若没有这“勇敢一抱”,此时正风雨飘摇的汉朝历史,恐怕将就此改道。

如此勇敢场面,也叫忠勇的金日磾,彻底令汉武帝刻骨铭心。一年以后,弥留之际的汉武帝,郑重把金日磾叫到自己身边,手把手将自己的儿子刘弗陵(汉昭帝)托付给他。

在汉武帝留下的这套辅政班子里,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而以霍光的自谦说“臣不如金日磾”。不夸张的说,在汉武帝驾崩初时,西汉王朝的艰难国事,其实就交付在这位匈奴族重臣身上。

虽然汉武帝健在时,常有大臣吐槽金日磾的低调,只是虚伪姿态。但汉昭帝登基后,正是人生权力巅峰的金日磾,表现却一如既往,依然像多次推辞汉武帝封赏那样,婉拒汉昭帝的多次赏赐,只是一心一意为西汉国事辛劳。公元前87年,这是汉武帝过世后,西汉国事无比艰难的一年,国库储备空虚,死敌匈奴又蠢蠢欲动,皇帝更是个年幼的小孩,但在金日磾的呕心沥血下,多少难事苦事,汉王朝有惊无险熬过。

这是西汉历史上,不出名却非常重要的一年。将西汉推向又一巅峰的“昭宣中兴”,正是以这一年为开始。而金日磾,却为此耗尽了人生最后的精力。公元前86年九月,身心俱疲的金日磾与世长辞,年仅四十九岁。直到生命弥留之际,这位为汉王朝鞠躬尽瘁一生的匈奴人,才郑重接受了汉昭帝的册封。

以这此景此景说,汉武帝,真没有看错人。


我们爱历史

(只说一下金日磾:个人看法~

大汉与匈奴,可谓世代的仇恨,尤其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顶峰。从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后被迫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几乎一生都在征讨匈奴,却未能最终扫清隐患;直到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在甘泉宫朝见汉宣帝刘询而俯首称臣,这场绵延百余年的汉匈之争,才基本宣告结束。

但在汉武帝期间,却偏偏有一位来自匈奴的太子,归降汉朝后受到汉武帝的格外宠信。在武帝临死之前,指定身为车骑将军的他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来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他的名字,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来念---金日磾(jin mì dī)。

金日磾

公元前134年--公元前86年,字翁叔,本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赐其姓为金。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等四人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辅佐少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

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不朽的功绩,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重要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经130余年。

父死降汉,武帝宠信

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一万,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匈奴人用来祭天)。同年夏,浑邪、休屠二王,遭到惨重打击。

同年秋,匈奴单于因浑邪王屡为汉军所破,伤亡数万,怒不可遏,欲诛浑邪王,于是浑邪王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而休屠王中途反悔,浑邪王便杀了休屠王而降汉。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金日磾因父被杀,无所依归,便与母亲、弟弟随浑邪王降汉,被安置在黄门署饲养马匹,时年十四岁。

一次,汉武帝在宫中宴游欢乐,诏令阅马助兴。当他看到一个体形魁伟、容貌威严、目不斜视的青年(金日磾)牵着膘肥体壮的骏马从殿上走过,很惊讶,就问这个牵马人的情况。当武帝得知金日磾为休屠王之子后,就拜他为马监。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之后多年金日磾不曾有过失,武帝很信任他,赏赐累积千金,武帝外出,就随侍车驾;在宫中,就侍候身边。一些贵戚常私下怨恨:陛下胡乱得到一个匈奴小儿,反倒看重他。汉武帝听后,更加厚待他。

击破叛乱,武帝托孤

巫蛊之祸前,马何罗与江充交好,而其弟马通又因诛杀太子而封爵。公元前91年,武帝得知太子蒙冤,遂诛杀江充宗族及其朋党,马氏兄弟害怕被杀而策谋造反。而金日磾之前发现其有异样,遂一直暗中戒备。

某日早,武帝未起床,马何罗未受诏进入殿内欲加害武帝,不料被金日磾撞见而失败。随机赶来的侍卫捉住捆绑马何罗,经彻底审讯后其伏法受诛。金日磾因忠诚笃敬、孝行节操而闻名。

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多年,从不直视武帝。武帝赏赐他宫女,也不敢亲近。武帝要把其女纳入后宫,他也不肯。金日磾为人笃厚谨慎,汉武帝认为其行为少见,故而更加宠信他。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嘱托霍光辅佐太子刘弗陵,霍光欲让于金日磾。金日磾以"非汉人唯恐匈奴轻视大汉"为由拒绝,甘愿成为霍光的副手,后霍光把女儿嫁给金日磾之嫡子金赏。

辅佐昭帝,封侯病逝

汉武帝本留有遗诏,因讨伐马何罗之功而封金日磾为侯,金日磾因汉昭帝年幼,不肯接受。公元前86年九月初一日,辅佐汉昭帝一年多的金日磾病情加重,大将军霍光奏明汉昭帝封其为侯,在病床边授予金日磾侯爵封号及印绶。

同年九月初二日,金日磾病逝,终年四十九岁。汉昭帝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赐给安葬器具及坟地,用轻车军士为他送葬,军队排列直到茂陵,赐谥号为敬侯。

班固《汉书》评其: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个人愚见:

其实在小史个人看来,金日磾的诸多举动,例如:担任霍光的副手、拒绝封侯等行为,看似谦让实则也在明哲保身。或许他时刻谨记自己非汉人的身份,不敢逾矩与僭越。他的去世,是因为病重,而不是遭人构陷。死前封爵死后殊荣,这份荣耀也延绵到了他的子孙后世身上。

或许,这才是在封建王朝里正确的为官之道吧~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史诗杂谈

因为在汉武帝这个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眼里,重要的不是汉族人,还是匈奴人的区分。
最重要的是哪个人能为自己的统治出力,哪个人有利于汉朝江山的稳固!

不但汉武帝这样,匈奴的单于也这样,难道你不知道,卢绾、中行说这些人么?

尤其是这个中行说,可是单于的谋主!

中行说,投降匈奴的原因和简单,就是因为汉文帝和匈奴和亲让他作陪陪嫁,他不愿意,于是到了匈奴那里就怨恨汉文帝,成了匈奴人!

金日磾的情况和中行说,差不多。

当初汉武帝让霍去病,进攻匈奴,打败休屠王和昆邪王。单于的怒火要发泄到这两个王身上,企图杀死他们,于是他们才决定投降汉帝国。

可是在投降的半道上,休屠王后悔了,不过这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于是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独自投降。

这时候的金日磾才十四岁,成了给汉中央政府养马的人!

因为养马而成功的奴隶

这段时间,金日磾就是个奴隶,供汉中央政府的人亵玩。

有一次汉武帝带领很多妹子,去看马,这些作为奴隶长久性饥渴的匈奴人,个个都在偷眼观瞧,饱一下眼福,只有金日磾不同他目不斜视。况且金日磾长的又漂亮!

这让汉武帝很奇怪,而且马养的好,就给了金日磾,养马的最高官员,后来一路升迁

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见母像则痛哭,杀儿警帝

金日磾在汉生活多年受孝道感化,他的母亲死后,金日磾每每见到母亲的肖像,都会叩拜,并且痛苦。要知道在汉武帝时期,举孝廉已经成为做官的一个重要途径。金日磾的这一行为非常加分。

金日磾有个大儿子,长的漂亮,是汉武帝的弄儿,跟汉武帝关系非常亲密,经常从背后抱着汉武帝的脖子玩儿

弄儿或自后拥上项

金日磾对这种行为非常恼火(原因是什么,你们自己想)但是汉武帝不以为然,还因为这事儿大骂金日磾

何怒吾儿为

终于这弄儿渐渐长大开始和宫女们play,这些行为就又些不可描述了。金日磾知道就杀了弄儿。

听到弄儿被杀的消息,汉武帝十分生气

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为弄儿哭了很久

汉武帝晚年,最看重的是一个人忠心的品格,金日磾就是这样的人

巫蛊之祸,让汉武帝非常伤心,带头搞事情的江充被杀,莽何罗这个江充的好基友,非常害怕,企图刺杀汉武帝。

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

这就是汉武帝的救命恩人了!

而且金日磾,为人谨慎。

汉武帝赐给他漂亮妹妹,他不敢玩儿。

汉武帝要他的女儿,他不敢给。

汉武帝赐给他侯爵,他不敢要。

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

这些所有的行为,已经不简单的事谨小慎微了,他传达出来的是对皇帝的敬重。


只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的政策才是对的,而不是时时刻刻抱着我是汉人,你是匈奴人的想法。汉武帝非常清楚这个。所以

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以上

目西


目西

金日磾(jin mì dī)与汉武帝的关系,可以说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他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汉武帝也对他深为信任和重用,可以说自从发现了他以后,基本就一直将他留在身边,直到汉武帝临死前,还安排他为托孤四大臣之一,权力仅次于霍光,而且准许他死后陪葬茂陵(汉武帝的陵寝),做个臣子能做到金日磾这样,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简介一下金日磾这个人,他原名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大儿子,所以也算是位匈奴王子。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攻破匈奴西路浑邪王军,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方面不甘失败,伊稚斜单于就迁怒浑邪王兵败想杀了他,就设计召浑邪王回龙城(匈奴王城)后再办他。但浑邪王在去之前得知这一消息,他为求自保,就与临近的休屠王密谋降汉,休屠王就同意了,但没想到半路上休屠王又后悔了,不想投降汉朝,浑邪王就杀了休屠王,挟持休屠王的部下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就大封浑邪王及其部下,而因为休屠王不肯投降,休屠王的太子日磾和阏氏都被没入官中为奴,作为休屠王的大儿子,只有十四岁的金日磾被安排在黄门署养马。



因为金日磾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精通养马技术,所以他养的马匹匹高大肥壮。而汉武帝又是史上少见的爱马的君主,又一次他在游逸宴乐时,让十多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旁边有很多宫女观看,这些养马人都被美色吸引,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又因他的马养得肥壮,所以得到汉武帝重视,就此开始提拔重用他。

金日磾为人谨慎,从不做出格的事,并且做事细心,又对汉武帝忠心耿耿,这叫汉武帝如何不喜欢他呢?况且有一次他还救了汉武帝的命呢?那是曾参与谋害太子刘据的马何罗马通兄弟欲趁汉武帝出巡的时候将其刺杀,细心的金日磾发现了马何罗的反常,在其欲行刺之际将其扑倒,喊来卫兵将马氏兄弟捉拿。



而在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原因要提一提,首先就是,金日磾并非匈奴嫡系家族的人,休屠王及其势力乃一河西游牧部落,是被匈奴人用战争手段降服后加入匈奴的,所以与匈奴人感情并不深,投降汉朝那也可以为汉人,因此他基本不会被匈奴人利用。


再就是汉武帝重用他也可以感召更多的匈奴人和其它部族的人心向汉朝前来归附。

第三就是金日磾在汉朝没有家族势力,并且他也不结交朋党,为人又少言寡语,做事又明智,因此不会有潜在危险,这样的人,换哪个明达的皇帝都会重用的吧!


古月今谈

我们得来看看金日磾(jin mì d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汉武帝为何要器重这样一个匈奴人了。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兵出陇西,大败浑邪王与休屠王,匈奴单于大怒,想要杀掉浑邪王,浑邪王就说服了休屠王一直投汉,休屠王开始是答应了,但是后来觉得自己所部没有太多损失,单于不会杀他。

休屠王于是就反悔了,浑邪王就杀了休屠王,率了四万余人投了汉,金日磾就是休屠王的儿子,他没办法,只能跟着母亲与弟弟,随着浑邪王投了汉,那个时候,他只有十四岁,被安排去养马。

有一次汉武帝在宫中宴饮,就下令来个阅马助兴,这时候,他就看到一个体格高大,相貌堂堂的青年牵着骏马走过,就问这个人是谁。

旁边的人告诉他说是这个是休屠王的儿子,叫金日磾,汉武帝就升他为马监,也就是养马的总管,后面步步高升,甚至做到了光禄大夫。

就这样,汉武帝十分的宠幸金日磾,有些贵族就说,陛下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这么一个匈奴小子,这么对他器重,汉武帝听了,也不怎么在意,反而对金日磾更好。

金日磾的儿子也很受汉武帝的宠幸,常给汉武帝逗乐,有一次,他儿子从后面围住了汉武帝的脖子,金日磾看了十分的生气,就瞪了他的儿子,他儿子还会向汉武帝哭诉。

后来他的儿子长大了,还在宫里跟宫女嘻戏,被金日磾给看见了,于是就他的儿子给杀了。汉武帝当然是十分的生气,金日磾叩头谢罪,向汉武帝告诉原因,汉武帝还是很伤心掉眼泪,但是内心底,十分尊敬的金日磾。

后来,巫蛊之祸之后,汉武帝知道了太子是冤枉的,就将江充和他的同党都诛杀了,马何罗跟江充的关系好,也很担心被杀,于是想要造反。金日磾发现他们有所异常,就偷偷的观察他们。

后来,汉武帝到了林光宫,马何罗觉得是个机会,就溜进了汉武帝的卧室,金日磾看到马何罗进去了,就跟着进去,躲在了内门后面,马何罗看到金日磾,就神情大变,就跑过去,不料碰到了宝瑟,然后摔倒在地,金日磾就跑过去抱住了马何罗,大声的喊:马何罗造反了,最后马何罗被制服了。

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一直很笃厚谨慎,汉武帝赏给他的宫女,他不敢亲切,汉武帝想要纳他的女儿入宫,他也不肯,所以汉武帝对金日磾是十分的放心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要让霍光来辅佐刘弗陵,霍光想要谦让给金日磾,金日磾说他是外国人,这样匈奴人会轻视汉朝的,所以金日磾只做霍光的助手。汉武帝为马何罗的事情想要封金日磾,金日磾也给拒了。

公元前86年,金日磾病逝。

历史简单说

金日磾十四岁来到长安,成为一个奴隶,又是一个外族人,他凭什么一步步变成皇帝的托孤重臣,被后人评价为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通过下面几个关键词:脱颖而出、谨慎持重、忠心耿耿、政治智商高,我们可以试图去了解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因。

1)脱颖而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我们要说金日磾是如何跳出奴隶这个圈子的。话说汉武帝一次在宫中召开宴会,玩得开心时要求阅马助兴。这当然需要养马的来表演了,金日磾理所当然就获得了在汉武帝前露脸的机会。改写命运的时刻来了,当汉武帝第一眼看到金日磾时,眼前一亮,看他的人,身材魁梧、容貌威严,目不斜视,看他的马,膘肥体健。汉武帝立马追问金日磾的情况。当得知金日磾为休屠王太子后,就立即升他为马监,也就是养马的头子。金日磾就这样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之后像开挂一样,官职不断升迁,一直到最后拜将封侯。

试想一下,作为匈奴休屠王太子,父亲身死,自己沦为奴隶在异国他乡养马,这个打击不可谓不重,命运不可谓不悲惨,多少人会从此沉沦下去。但是金日磾没有选择这种做法,而是在积极成长,使自己变成了一个人才,当机会来临时,他便脱颖而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谨慎持重

脱离了奴隶的身份,金日磾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得到了武帝更多的宠信,武帝很喜欢他的两个儿子,时长带在身边逗乐,金日磾多次提醒孩子注重君臣之道。但是随着孩子长大,行为也越发不谨慎,有一天金日磾儿子在宫中与宫女戏闹,正好被他撞见,他当即杀掉了这个儿子。汉武帝得知后这件事后大怒,金日磾只好叩头请罪,说出了自己杀子的原因。汉武帝虽然很哀伤,但也从内心里尊敬并更加宠信他。

很多人看到这一段,会觉得金日磾无情、冷血,但是大家要知道,当时汉朝与匈奴敌对多年,他作为一个外族人身居高位,本来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敌视,所以言行更应谨慎。另外自己的地位是皇帝给的,如果不守君臣之道,失去皇帝的宠信,可能最终就是悲惨的结局,多少大臣因为皇帝的宠信而得意忘形,最终不得善终,但是金日磾在武帝时代始终不倒,这与其谨慎持重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3)忠心耿耿

征和二年(前91年),马何罗兄弟密谋造反。一天早上,汉武帝在睡觉,马何罗带着匕首前去刺杀武帝,金日磾发现后,虽然身无寸铁,但不顾性命保住了马何罗,并大声呼叫救驾,最终马何罗被生擒,当时情况混乱,如果不是汉武帝阻止,他很可能就和刺客一起死了。

针对武帝的宠信,金日磾没有恣意妄为,而是以命相报,面对当时的场景,金日磾完全是豁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侍卫救驾争取了时间,所以更能得到武帝的宠信

4)政治智商高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立刘弗陵为太子,命霍光来辅佐。当时霍光想让给金日磾。金日磾以自己是匈奴人会让匈奴轻视汉朝为由坚决推辞。最后以霍光为首,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辅佐汉昭帝。另外,汉武帝留下遗诏,赐封金日磾为秺侯,金日磾也坚辞不肯接受封爵。

金日磾为官多年,始终知道进退,没有盲目追求权力,而是时刻对自己保持清醒,明白自己的政治处境,不被表面的富贵迷住双眼。

通过上面四点简单分析,就可以看出金日磾的优秀品质,也难怪他能在武帝时代始终得到宠信,最终得以善终,他的子孙后代也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


他石

汉武帝跟金日磾的事情,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问题,而是汉匈两个民族在长期冲突的过程中的一种融合进程,因相互需要而冲突,因长期冲突而了解,因了解而融合,金日磾正好碰上了这个“节点”。事实上,武帝时期跟匈奴之间由于长期频繁的战争和敌对行动,客观上造成汉与匈奴的交往非常频繁,特别人口上的交流,双方都在战争中获得大量战俘,这其中既有贵族也有平民。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金日磾的名字,就是匈奴与汉交流融和的象征,金是接受汉人的习惯,采用了匈奴人以前没有的姓氏,因为休屠王以金人祭天,这种金人,可能就是佛像,所以到汉朝后用金为姓。而日磾又是匈奴的名字。他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浑邪王和休屠王是匈奴单于辖下管治河西走廊的部族首领,河西之战后,当时的伊稚斜单于(126—前114年)很生气,想要处置他们二人作战不力之罪,二人于是商量向霍去病投降,走到半路上,休屠王后悔,不愿投降汉朝,这时浑邪王就发动突袭杀了休屠王,吞并了休屠部,带着两部四万多人到长安,归附了汉朝,汉武帝非常高兴,封浑邪王为漯阴侯,而休屠王因为反悔被杀,不但得不到汉朝的封赏,反而按罪人家属待遇,与他的母亲和弟弟一起被送到宫中的作杂役,负责养马。这时他才十四岁。

他做养马的官奴大概做了很多年,由于匈奴是骑马民族,自然精于养马之术,他养的马都很健壮。汉武帝后来带着一帮妃子在宫中举行宴会,高兴之后,就想起来要看看宫中养的马,就让人叫养马的人把马牵出来让大家看,大概数十人牵了数十匹马出来,其他的人到了殿中,看到皇帝身边这么多美女,都去偷看,只有金日磾不看,汉武帝就注意到了他,发现这个人材高大,长相魁梧,《史记》上说他有八尺二寸高,汉代的一尺相当于023米,八尺二寸,差不多有1米9了。这样的长相,在这帮养马的奴隶里面自然就很突出。

汉武帝就把他叫过来,问了几句话,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休屠王的太子,当即下令解除他奴隶的身份,任命他为马监,后又升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这个附马都尉是和奉车都尉配合,相当于今天的专职司机,一个负责踩油门,一个负责打方向盘。当时的奉车都尉就是后来昭帝时代的权臣霍光。

这些官是为皇帝生活服务的,所以一天到晚都可以陪在皇帝的身边,随时帮皇帝做一些临时交派的事情,所以很受汉武帝的喜爱和信任。汉武帝出门,他就负责驾车,回到宫中,他又负责侍从左右。他为人谨慎小心,侍从武帝身边数十年,从未有过失。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能力,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何况汉武帝还不是个常规老虎,他喜怒无常,性情暴躁,据统计,从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他差不多每年都要因为一时发火而诛杀部级以上的高官一二个人,司马迁就因为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处于宫刑,拉下去强制做手术了。

金日磾的性情,其实已经像一个汉人,比如他每次见到母亲的画像就要伤心大哭,然后才离开,已有儒家孝礼的意味。要注意的是,他的这些举动,不仅仅是母子之间的天性,而是有一套礼仪在里面,这就是汉文化中“礼仪”的重要特征,我们平时也会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已经没有这一套礼仪了,所以有时就体现不出来,有没有礼是很重要的,汉武帝之所看重他,大概也是因为他是这么多匈奴降人里面,最自觉地遵从汉礼的人。

他有三件事件,使汉武帝最满意,一是有一次汉武帝想和他联姻,娶他的女儿,被他拒绝,可见他的谨慎,因为武帝这个人,身边的女人太多,联姻以后要是不喜欢,岂不是伤感情,何况武帝的女人,有好下场的不多。可见他有预见性,也不去攀附皇权。

二是汉武帝晚年很喜欢金日磾年幼的儿子,非常可爱,天天带在身边,这个儿子长大后行为不检,在宫中与宫女乱作游戏,被他看见,他立即将这个儿子逮起来杀了。他的这个儿子,从小在武帝身边,自然可以出入宫禁,和宫女玩是很容易的事,不过小时侯玩,和长大了玩,玩法就不一样了,看来他一定是玩了一些不该玩的,最后把自己给玩玩完了。可见他很看重中原的礼法,武帝赏给他很多宫女,但他从来也不去碰她们。

三是,武帝末年,有个叫莽何罗的大臣谋反,偷偷带着刀子冲入武帝的卧室,想杀皇帝,他当时正准备去上厕所,发现马何罗表情不对,于是上前阻止他,抱住莽何罗,又大声把武帝叫醒,然后与之格斗,生擒莽何罗。当时的人都以他为忠孝的楷模。东汉时在今山东省境内修建的武梁祠中(武梁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村,建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已有用他的故事绘制的画像砖,可见东汉时他已成为汉族士大夫崇敬的对象。

前87年,武帝临终前,组建了一个五人的辅助汉昭帝的中枢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依次为大司马大将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舛,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他排在第二,仅次于霍光,可以说是朝廷中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进入汉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层了。辅政一年后病逝,临终前被封秺(杜)侯(在今山东成武县境内)。

他死后金氏家族一直保持着忠孝传家的传统,七代都与西汉皇帝关系密切,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金赏承袭他的秺侯爵位,与汉昭帝同年,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历任奉车都尉、太仆、光禄勋等。他的侄子金安上,是宣帝的亲信,宣帝非常喜欢他,参与平定楚王刘延寿和霍光子侄的谋反,因功封都成侯。其子金敞,是元帝的亲信,是元帝当太子时手下,官至卫尉,《汉书》说他为人正直,看来是继承了家风的。其子金涉“明经俭节,诸儒称之”,看来已经是一个精通儒学、彬彬有礼的汉族士大夫了。是成帝和哀帝时的奉车都尉。其族弟金钦举明经,官至京兆尹,还当过汉平帝的经学老师,另一个族弟金当,其母是王莽之母的妹妹,二人在西汉末年颇有势力。最后可能因为得罪王莽而获罪自杀。可见,自金日磾之后,本来是匈奴休屠部首领的金氏家族,已经完全接受汉族的礼法和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地道的汉人了。


只爱潘多拉

汉武帝器重金日磾可从几个方面来论证

1、时间推进到汉武帝时代,勋臣、世家等门阀已经形成,这些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冒险把自己的荣华富贵赌出去。这也是汉武帝玩不转了,就在宫内设内朝,从而架空勋臣世家为主的外朝的原因。金日磾正是没有任何根基,与勋臣世家没有一丝关系。这是汉武帝器重他的最主要原因。

2、汉武帝喜欢开拓进取,要开拓进取,毫无疑问年轻人有闯劲。所以卫青、霍去病等风华少年立下不世之功。金日磾作为年轻人,被汉武帝看上也就自然而然了,汉武帝临终的托孤大臣都是年轻人,一方面这几个年轻人互相制约,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几个胡作非为,那些勋臣世家也能起到监督作用。

3、金日磾特殊的匈奴王子身份,还有至关重要的外交效应。汉武帝通过金日磾向匈奴宣示:“顺我者荣华富贵,逆我者刀兵相向”。用现代的话说金日磾就是“和平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

4、金日磾作为匈奴王子,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处理问题的分寸,这是平民出身的霍光等人没法相比的。从后来的事实发展来看,上官杰和霍光都是因锋芒太露,最后招致诛族的后果,而“金张藉旧业,七世饵汉貂”,可见良好的家风传承是如何泽被后人的。

5、汉代对周边民族并没有“民族概念”,只有“化外之民、化内之民”的区别。“读我诗书,遵我汉礼,守我汉法,即为化内之民”。汉武帝时浑邪王、休屠王率部归降,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形成东汉末年的董卓的西凉兵团。所以历史上没有人认为董卓是少数民族,也没有人否认董卓梁州刺史的官衔,只把他当做乱臣贼子。所以汉武帝并不因为金日磾头上“匈奴王子”的标签,就弃之不用。


沙洲孤鸿24331826

一、他是外族俘虏出身,汉武帝一手提拔,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集团,能依靠的只有皇帝,不可能形成自身强大的家族政治集团,威胁不到皇权。

二、他对汉武帝忠心不二,这点从刺客事件的表现也能看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关键时刻能豁出命保护主子,这样的手下谁不喜欢?

三、他的确有能力,这或许和出身有关,出身匈奴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既上过战场,也见识过政治斗争,有能力独当一面。

四、他具备了卫青和霍光的双重特性,既有卫青的低调,又有霍光的谨慎。低调就不说了,毕竟俘虏出身,又有匈奴背景,在敌国当客卿,不低调也不行。至于谨慎,他能因为一点小事杀了自己亲儿子,从不让自己惹任何是非上身。做事情更是紧跟老板,从不自专,更不出风头。所以,他和老板、同事的关系也都比较融洽。

五、心狠手辣、冷静理性,不感情用事。所谓虎毒不食子,能下手杀自己亲儿子的人,还是别招惹的好。


不务正业歪医生

那一年,是在许久以前,怎样想象那个场景全在你了 。胳膊粗树上只有两三片眼睛大小叶子,向苍天求助,五百里孤零零就一家,几个月之前还是集市,然后,风一样扫过,几万人红着眼,黑云样狰狞(“可怕”这个词就在那时诞生了),石屑在他们嘴里崩碎,人们象一截截木头,等待砍伐。什么都没了,五百里距离:一家(一个山洞)和一棵树之间是荒芜。她们是因为迷恋大山,贪玩,竟留下了集市证据,从此大山成了依靠。野果吃下去,妹妹看着哥哥在地上翻滚,无声地哭,没有什么能帮她们,哭出声会引来——狼。她们看到乡亲们招手,还有祖先——只听老人们说过却未见过,所有人等着她们,她们笑了。一股甜味,她睁开眼,一个赤足和尚,系一腰狼皮,笑眯眯看她们,红色酱果在齿间破裂。那一天,究竟怎样奇怪?她们不知道,但又似乎完全透彻了:她们是那个集市唯一血脉。和尚走了,正象他出现一样鬼异。那一夜,她和哥哥,哥哥和她——睡在一起:赤精精睡在一起,她们之间一颗红色酱果破绽开,很多很多希望融进酱果。和尚走着,他出走那个地方埋葬着一个她,他知道他是在寻找她。每个生命都在寻找,寻找安放自己灵魂那份绿水山川:那里彼此畅然,绽放自我。诸葛亮等着刘备,苻坚挽着王猛、渭水边太公钩着自己,钩着文王,钩着一个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