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为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

古代历史兼影视爱好者

大家一提起来太监,负面印象居多,例如身体残缺,阴阳怪气,贪财刻薄,祸乱朝纲等等。实际上,虽然太监中有许多诸如此类负面的人物,但也有许多允文允武,清廉正直的太监,而陈矩就是其中的一位。


嘉靖26年,年仅九岁的陈炬被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开始了在司礼监内的学习。

众所周知,由于太监能直接接触到皇帝,是皇帝的家奴,与皇帝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官员们尤其是地方官不敢得罪太监,太监们也因此趁机在地方作威作福,敲诈勒索。这几乎也成为出宫太监们发财的潜规则。但陈矩却并不如此,他奉旨出宫办事期间,从不作威作福,也不扰民,是出了名的廉洁自律的太监,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之为“佛”。


万历33年,陈菊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司礼监号称大名内相,尤其在万历皇帝怠政后,司礼监掌握批红大权,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同时陈矩掌管着大名鼎鼎的东厂,相当于集朝政、监察大权于一身。

但拥有如此煊赫权势的陈矩却依然坚守本分,他常常对人说,“我只守八个字就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陈矩不但这么说,也这么做,他为人正直,也颇有度量,面对朝廷大事,均以大局为重,从不考虑私利。

例如,处理万历31年发生的著名的“妖书案”。万历31年11月,突然有一天清晨,朝廷各个勋贵大臣们的门口都出现了一封匿名书,名叫《续忧危议》,书中写到了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和朝廷诸多重臣勾结在一起,阴谋换太子。

这件事轰动朝野内外,万历皇帝也十分震怒,要求陈矩彻查。人心惶惶之际,很多野心家意图趁机打击自己的政敌,他们纷纷找陈矩帮忙,希望陈矩能趁机陷害自己的政敌,但陈矩都严厉的拒绝了他们,并将极力妖书案的影响压到最小,以免朝堂动荡。

大权在握的陈矩,为人正直,敢于担当,为人谦和,心胸宽广,同时淡泊名利。这样的人,别说太监,即使在朝堂衮衮诸公中,都极为少见。正是有包括陈矩在内的忠臣良将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万历中兴”。

万历35年,陈矩在内直房内去世,陈炬死后,朝堂文武百官都亲自前往吊唁,甚至由于送葬人太多,堵塞了道路。


鸢飞九天2018

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陈矩为人正直,清正廉洁,而且立下经世济民、管理国家的志向;

陈矩外出办事从来不打扰官员和百姓,很守规矩;

陈矩妥善处置了“妖书”大案,避免了很多无辜受到牵连,保全了善类;

陈矩位高权重,却从来不为自己谋私利,这是一种很高的政治操守。

所以陈矩被称为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如果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


兽兽爱蛋蛋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人(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明朝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

(网络配图)

《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矩素清直,妖书事保全善类为多。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七》:皇太子遣阉人语阁臣曰:“先生辈容我,乞全郭侍郎。”会都察院温纯上书讼之,唐文献、陶望龄先后诣沈一贯为解,陈矩亦力持之,鲤得安。
(网络配图)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陈陈说史

首先,陈钜从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变成位高权重的宦官,但他没有徇私枉法,没有以权谋私,也没有拉帮结派,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陈钜为人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对贫苦百姓很关心,对贪官污吏很痛恨,他多次向皇帝弹劾贪官污吏,还向皇帝进谏良言,嘉靖帝、隆庆帝、万历帝都采纳过他的进谏,为明朝中期朝廷内外稳定作了不少贡献。


再三,陈钜死后,万历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祭奠陈钜,百姓们得知陈钜死讯,都自发上街为他祭奠,从一点看,就知道陈钜是个非常善良的贤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