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臺灣牌” 特朗普又給美國挖了個大坑

文/沈雅梅

3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的、旨在為美臺高層互訪解禁的“與臺灣交往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法案”於當日生效。特朗普政府此舉打破了美方此前在涉臺問題上的承諾,破壞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嚴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助長“臺獨”分裂勢力氣焰,對中國內政造成粗暴干涉,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干擾。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等機構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承認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2001年,美國國務院公佈對臺交往相關細則,設有六項禁令,其中包括,“辦公室主任以上的國防部和國務院官員不得以官方身份前往臺灣”。事實上,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臺之間就只能維持非官方關係和交流,臺灣方面所謂“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均未訪問過美國。儘管美方多次不聽中方勸告派官員訪臺,但也會避開國防、外交領域,僅限於商務、教育、環保等議題的交流。美臺“非官方”交往,一貫必須置於中美關係架構中來處理。

再打“臺灣牌”  特朗普又給美國挖了個大坑

接下來,若特朗普政府據此允許臺灣地區領導人正式“訪美”,更將置中美關係於更大的風浪中,重創中美雙方的利益。一旦美臺官員互訪落實,還可能產生連鎖效應,影響更多國家考慮是否要仿效美國。“法案”無異於打開了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潘多拉魔盒”,必須立即止步。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是自相矛盾的。特朗普本人對臺灣問題了解不多,他過去一年在臺灣問題上與中國發生過碰撞,理應知曉借臺灣問題訛詐中方將難以如願。這裡就有美國國會發力對總統施加影響的原因了。親臺議案的主要推手是以“臺灣連線”為代表的美國國會親臺議員,這些人不滿於特朗普此前相對淡化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對美國學界不絕於耳的“棄臺”論調感到緊張,於是通過推動“法案”來彰顯存在,與“棄臺”論形成抗衡。

再打“臺灣牌”  特朗普又給美國挖了個大坑

“臺灣連線”發起人之一、共和黨眾議員史蒂夫·夏波特近年來多次提出涉臺交往議案,希望修改政府對美臺高級別官員與軍事將領互訪的限制,允許所有美臺高官在美國行政部門會晤,包括在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等敏感部門,甚至呼籲美國總統與臺灣地區領導舉行直接會晤等。他於2017年底再度提出“與臺灣交往法案”後,迅速獲得國會兩黨80多位議員聯署,來勢洶洶,試圖打破對美臺交流性質的限制。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2月下旬,一個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臺灣,公開表示意在“出售武器、推銷油氣”。這說明,他們很快就會回過頭來向臺灣收取“好處費”。而加大對臺軍售,必將引燃中美關係的另一個摩擦點。

歸根結底,美臺交往的背後是中美博弈。在當前美國把中國作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圍繞經貿議題對華示強之際,美國希望“與臺灣交往法案”成為美國牽制中國的又一張牌,但這張牌能不能起到美方以為的效果,並不取決於美國單方面的意圖。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是堅定不移的。一箇中國原則沒有任何妥協餘地,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堅守底線的定力無可撼動。美國採取任何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錯誤舉動,都只能給自己帶來同等甚至更為強烈的反作用力。美國企圖借打“臺灣牌”漁利,傷及的是它自身,只會適得其反,自食苦果。(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