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川航航班风挡玻璃破裂紧急备降成都?

同剪西窗烛

就像在电影《阿甘正传》之中所说的,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的,就像我们每天坐上每一辆汽车,我们都没有办法知道这辆车是否会出现意外,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希望这是一块味道不错的巧克力,希望这辆汽车不会出现意外,前不久,川航航班的挡风破裂,紧急迫降成都的事件可以说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对于这个事情也是讨论的十分热烈,对于这个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不管怎么样,飞机上那么多人,挡风玻璃的突然破裂,航空公司肯定是得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其次便是,我十分赞赏当时飞机上的空乘人员和机长以及驾驶员的冷静处理,使得最后基本上没有乘客受伤,但是他们却受伤了,这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是却发生了,希望每一家航空公司都能仔细的检查每一辆班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说一说绵阳美食

早上的航前准备室,大家神色凝重。对于刚刚重庆至拉萨发生的航空事故,所有的空勤人员都感同身受。

由于官方的调查报告还没有出炉,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公司内部群大家集中讨论的几个话题吧。

1:这位机长或许会成为国家英雄。前挡脱落后,机舱内部处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大气压强差的强大吸力瞬间损坏了仪表盘,稀薄的氧气随时会让人窒息。没错,机长就是顶着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把飞机开了回来。论操作难度,完全不比萨利机长迫降哈德逊河难度低。


2:副驾驶哥哥受了伤,具体情况目前还不明朗。有小道消息说目前处于失聪状态,小菜牙在此真心希望副驾哥哥能够早日康复,驾驶公司刚刚购买的A350大型客机重返蓝天,冲上云霄,让我们祝福他。

3:当班乘务员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沉着冷静,指挥旅客带上氧气面罩并竭尽全力安抚旅客。是我们所有乘务学习的榜样。

驾驶飞机有多危险?这很难回答。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不会把危险挂在嘴边,他们更多谈的是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他们只会想一件事,那就是让每个旅客安全起飞,平安落地

事件后续调查和发展我会持续关注并分享给大家,请大家关注我噢。


川航花旦小菜牙

其实驾驶飞机来说的话,并不危险,飞机是当今世界上相比较而言,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没有调查清楚。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的话,是由于副驾驶前方的风挡玻璃出现了爆裂,然后导致了机舱内的释压,紧急下降。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飞行员生命有威胁的就是高空低温低气压环境。在正常情况下,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是处于增加状态,还有空调,在这种情况下,氧气浓度和温度都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但是如果出现这次的情况,飞机出现的释压,那么机舱内的空气马上就和外界的空气密度差不多一样的稀薄,在这种情况下,缺氧是第一大杀手。再者就是低温伤害,在正常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那么在这次事件当中,在前风挡玻璃破裂的时候以后整个驾驶舱的温度会跟外界气温差不多,在零下四五十度,可能甚至更低,这样就会使得机组人员受到冻伤。缺氧和冻伤都会使得机组人员的判断,还有决策可能出现异常。

另外就是由于风挡玻璃破碎,在飞行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就会使得整个驾驶舱充满了巨大的噪音,噪音会对机组的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就是气压的急剧变化,也会使得机组的耳膜或者身体的一些器官受到伤害。


暮冥战机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5月14号,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3U8633航班在执行重庆飞往拉萨的任务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飞机挡风玻璃突然发生爆裂,整个座舱瞬间大乱,强烈的气流不仅摧毁了仪表台,甚至还将副驾驶半个身子当场吸了出去,好在安全带救了他一条命。

在这种机舱内一团糟的危急情势之下,机长和副驾驶二人在900公里高空冒着0.75倍音速以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坚持控制飞机,最终奇迹般备降成功,带领机上乘务以及85名乘客脱离险境,民航局事后对这起现实版“萨利机长”表示:“肯定会奖励,怎么奖励都不为过。”

向英雄致敬之余,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疑问,既然没有撞到任何东西,好端端的驾驶舱挡风玻璃怎么突然就爆裂了呢?事故调查发现,这架A319-100系空客原装货,从头到脚的零件,当然包括这块自爆的玻璃亦是如此。

飞机挡风玻璃由多层不同材料粘结而成,就算有一层坏掉,也不至于破坏整体结构,比方说在这个月初,美国捷蓝航空也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同样是风挡出了问题,但这架客机只有一层材料受损,并非整块爆裂,因此飞机得以继续飞行了8个小时并安全着陆。

可为啥川航班机的玻璃就这么脆弱呢?我们不妨从风挡的原理上探讨一番,飞机座舱玻璃这玩意的设计理念在实际上,那是相当矛盾的,它既要有至少90%的透明度,又在结构强度上要求可以满足高空高速空气动压,还需要能够承受一只重1.8公斤鸟的撞击。

毫无疑问,稍有理工常识的人都应该能意识得到,这两种性质是多么地冲突,不过,还好人类在自然界里萃取出了一种比较容易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指标的材料,那就是聚碳酸酯,这种材料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的优点,能够满足抗冲击和疲劳的要求,而且透光性还不错。

作为四代战机的F16“隼”式,它却有一项科技紧逼F22第五代战机,不是别的,就是它的玻璃舱盖,由于没有边框,且仅厚12.7毫米,坐在里面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聚碳酸酯材料打造的一体式舱盖赋予了飞行员极佳的视野。

可就是这么个没有存在感的玻璃舱盖,竟能够承受住一只以每小时630公里飞行速度,重1.8斤的鸟的撞击,若使用其它材料来达到同样指标,则至少需要将这个厚度提升至23毫米才够,相当于要加厚一倍!

当然,聚碳酸酯材料也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其一便是它的硬度比较低,这意味着它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包括风沙在内的自然侵袭,产生磨损和划伤,就如同你手机不贴膜一样,用不了多久就花得看不清了,所以,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玻璃上面都需要刷一层耐磨油脂,就像贴膜一样。

其二则是技术壁垒,要知道,目前能把聚碳酸酯材料玩得转的国家,也就美国而已,就连脱胎于F16的日本版F2都没有采用类似设计,中国在歼20的早期型号上曾经试用过一体化舱盖,不过在后来的量产机上已经看不到了。

所以全球大多飞机选择了另一种材料,丙烯酸酯打造风挡,它比起聚碳酸酯唯一的优点是透明度高一些,但缺点却一大堆,虽然也够硬,可是相当脆,给材料加工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一般通过材料拉伸完成吹塑成形,并采用多层粘接的方式打造,结果就是,飞机玻璃一个个厚得不行,动辄达到2厘米以上。

如此麻烦的制造工序也带来同样麻烦的维护保养,检修风挡对于地勤人员向来是件劳神的活,他们需要专注精神,用肉眼去仔细排查玻璃上是否存在划痕,甚至裂纹等磨损,一旦发现肉眼可见的磨损,则宣告这块风挡的报废。

除此之外,有时还会使用更麻烦,但却更有效的检查方式,即电加温检测,这个过程难就难在不能立即升温,玻璃这玩意很易怒,需要一点一点操作,如果温度受热不均,不用等到上天,当场就会爆裂,此次导致川航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可能性,要么是地勤检查不到位,或者检查过程中损坏了座舱玻璃。

要么就是空客原厂的产品质量问题,最近这几年,几个老牌制造业强国的丑事可谓层出不穷,日本神钢造假,欧洲最大航发企业罗罗产品断裂,曾经的欧洲支柱德国如今近半武器动弹不得,很显然,他们正在从神坛跌落,当然,我们还将静待川航给出原因。


迷彩虎军事

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紧急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这件事算是这两天舆论场中的最大热点。不仅是因为极端、惊险,也是因为事关每个人的安全。有人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两个词,大概就是“有惊无险”和“失而复得”。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脱落,甚至一度造成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出舱外的危险状况,最终实现平安着陆,无疑让人感受到这两个词的真实分量。

事实上,对这次事件中英雄机组的夸赞声有多大,对相关航空公司安全责任的追问也就有多迫切。虽说航空飞行过程中,安全因素非常复杂,但本着消费—服务的关系,本着对乘客负责的态度,航空公司方面检讨自身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应是第一位的。

航空飞行的安全要求极高,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航空安全保障,一个很重要的依托便是高度缜密、专业的安全排查与反思机制。像一些航空事故,其调查过程甚至会长达几年时间,就是为了避免任何可能错过的安全遗漏;在2016年上映,根据真实航空事件改变的电影《萨利机长》中,虽然机长成功让飞机安全降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但事后依然接受了极其严格的调查,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正是几近严苛的航空安全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也说明,航空安全事件的最终处置结果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以结果来代替对过程的反思。

一个理性的社会,不会吝惜对于英雄和奇迹的赞扬,但也不会因为褒奖英雄就忽视对责任的追问,两者不矛盾,也必须泾渭分明。毕竟,英雄可遇不可求,安全保障机制,才是最值得依靠也应该是最靠得住的“公共产品”。


燕赵都市报

我发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后,机组面临的是多危险的环境。

成都的气象探空数据显示,川航飞机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破碎时高度大约是9800米,而当时9520米高度的气温是-35.9度,气压为300百帕,10760米高度的温度是-43.1度,气压为250百帕。根据航空飞行器的一般情况,巡航时飞机内气压大概850百帕,气温在26-28度之间。也就是说,当时的川航飞行员,面临1秒之内降压500百帕、1秒之内降温近70度、1秒之内由静风到140米/秒的情况。地球上能做到风速暴增到这个程度、气压下降到这个程度的天气系统,只有最高级别(高等级EF-5级)的龙卷风,任何超强台风都做不到。况且,龙卷风只是降压增风,龙卷风还不能降温。一秒降温近70度,恐怕地球表面都没出现过。

5月14日成都探空数据


用大白话讲把,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穿着短袖,突然被卷进了一个最高级别的、特强的EF-5级龙卷中心,两脚离地,身体很难受自己指挥;而且与此同时还“速冻”,一秒钟之内给你从28度降到-40度。没有受过训练的、哪怕身体素质还不错的人,首先身体就会受不了,这么大的降压,会让人有强烈的窒息感觉;这么大的风速,让人基本上无法呼吸,无法看清前方;这么大的降温,这么低的温度,会让人立即冻伤,更不用说狂风+低温造成的风寒指数。其次,身体受不了的同时,心理上也会方寸大乱,心理崩溃都很有可能。

飞机挡风玻璃破损情况


因此,在这次事故中,川航机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惊慌失措,还能想到去驾驶飞机,最后还能驾驶好了,安全返航,确实是史诗级壮举,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过硬程度,一般人是难以比拟的,用英雄称呼名副其实。当然,飞机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脱落,是非常偶然也是非常大的事故,事后也应该启动追查和责任追究程序。


中国气象爱好者

首先应该肯定机组在积极情况下的正确处置和意外发生后相关各方的配合,其次应该赞赏机组成员的勇敢、专业和过硬技术、强大心理素质,没有这一切作保证,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三,也应该庆幸此次有一点点运气成分存在,因为根据通报已达到“巡航高度”,在这样的高度发生风挡玻璃破裂,意味着客机机舱瞬间失压、失去温控,并随时可能进而出现机体疲劳甚至空中解体,倘若出现这些更严重的问题,即便机组成员素质再怎么过硬,应对再怎么合理,后果都可能更加严重,所幸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机组人员和配合各方的应对也天衣无缝,这无论如何都值得庆幸和祝贺。

其次,在危急关头机组人员和配合各方应对得当,挽救了机上众多乘客的生命,保障了公私财产的安全,这一功劳值得大书特书,给相关人员立功受奖理所当然,为他们树碑立传也完全应该。

第三,有功要表彰,人机安全要庆贺,但这件事本身是中国民航所明文规定的二等事故(飞机严重损坏或报废,但在事故中或事故后10天内无人员死亡),事故必有其产生原因和责任人,如通报所言,飞机风挡玻璃破裂是在巡航高度发生,如此则基本可排除猝发鸟撞的可能性,那么它到底是因何引起的?航空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空管部门、空地勤人员有没有工作中的疏漏,以及各自需要负怎样的责任?如此疏漏很容易引发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有关各方此前何以疏忽,今后又将采取怎样措施亡羊补牢,避免类似隐患发生?我们当然应赞赏机组的勇敢、专业,庆幸此番遇到的一点点运气,但作为商业民航航班,我们更应将安全寄托在规章制度,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周密检查上。

第四,喜事丧事都要办,不要用一头去压倒另一头。

最后说一个典故吧。

《汉书》上记载,汉宣帝时功臣霍光后人跋扈,布衣徐生上书皇帝建议加以抑制,这样既可以整顿朝纲,又能确保霍光后人不至于因触犯法律而受到惩罚,但宣帝未予理会。几年后霍光后人果然谋反,有知情者密报宣帝,宣帝抢先动手将霍氏灭门,并给密报者重赏。有人为此上书指出,徐生的建议犹如看到邻居家防火措施不力,提议“曲突徙薪”(改造烟囱、把柴禾从灶台边搬走),是一劳永逸和防患未然的高招,而密报者”焦头烂额“,好比已经失火再报警救火,只是应急和减少损失的权宜之计,”焦头烂额受上赏,曲突徙薪无褒恤“是不足为训的。

回到此次川航事件上来,个人以为,“焦头烂额”者理应褒奖,毫无问题——但“曲突徙薪”却仍然是最重要的。


陶短房

再次看到这样飞机紧急降迫的新闻,心情非常的沉重,但是幸好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还是算比较幸运的。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最后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我想我首先要表扬一下的就是这位机长,这位机长是值得我们大家所敬佩的,大家试想一下,在飞机出现状况,前挡脱落后,机场内处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状态,并且在高空中,大气压强差的强度瞬间就把仪表盘给破坏了,并且在高空中氧气非常得稀薄,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这位机长还能冷静的把飞机降落于成都,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说这位机长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就是副驾驶的小哥哥,他受了非常严重的伤,甚至导致了右耳失聪,我们也要向这位小哥哥致敬,最后值得我们尊敬的,还有这班航机的乘务员,在事情发生之后乘务员沉着冷静,并且指挥乘客戴上氧气面罩,并竭力的安抚乘客,这些处理事情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值得我们敬佩的。最后,我希望所有坐这班航班的人员能尽快走出阴影。


南充身边事

昨天被这位沉着冷静的川航机长刷屏,仔细看新闻,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让刘传健猝不及防,而旁边的副驾已经飞出去半个身子。设备出现故障,瞬间失压、低温,近万米的高空中,飞机以八九百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在飞行,刘传健形容“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这样的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无法应对,但机长全程淡定地完成了紧急迫降的任务。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采访是,这位机长说,他飞了二十几年了,这次的意外状况,他有训练过,也曾想象过。

据媒体报道,刘机长,以前是军校里面的飞行员,还是军队里的一名飞行员教练,曾多次带着学员进行“玻璃爆裂”训练。

尽管平时模拟训练的情况和真实情况的紧急程度完全没法比,但如果没有多年的训练打基础,也会大大提高整个迫降过程的风险。

此外,他和副驾驶也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动作也在危急时刻救了自己的命——全程系好安全带。

日常乘坐飞机,不系安全带导致受伤的事例也不少。电影《空中浩劫》中的机长就是例子——飞行平稳后他解开了安全带,导致风挡玻璃脱落后自己第一个被甩出窗外。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或许很难遇到类似的意外情况,但不管是几十年认真训练、工作的机长,还是系好安全带的副驾,都告诉我们一个最小付出最大收益的做法:守规矩。

兢兢业业的工作或许在平时看来不值一提,有时候甚至会被认为是“傻”,但关键时刻却是必须的,甚至是唯一扭转局势的可能。


杠杆游戏

从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5月14日通报的情况来看,这架飞机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旅。值得大家欣慰的是,机组人员和乘客并没受到多大伤害。

这与在危机面前能够冷静正确处理突发情况的机长密不可分,正是他们的正确处置,使得乘客和机组人员平安着陆,而副驾驶却面部被划伤腰部扭伤,好在并无大碍。

目前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

飞机是当今世界上相比较而言,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再安全的交通工具,也会有突发情况的时候。这就像一个人,你身体状态再好,但也会有生病的时候。

从这次事故的简单通报来看,这次事件的发生实属偶然。正常巡航行驶中的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脱落,这种突发情况应该不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是第一次听说正在飞行中的飞机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自然脱落。能够出现这种情况,我个人猜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飞机在正常执飞航行中,内外高压差产生了巨大压力,使风挡玻璃突发脱落。另外一种可能则是日常维护和保养检查不到位,细节问题没注意,造成飞机在执飞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故。

乘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这两个时间段是较为容易发生事故的。在飞行过程中,每个细微环节也都牵扯着飞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飞机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也都有一套严格程序。不知道这次执飞前,安检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了仔细检查。

大家都知道,飞机一旦升空后,机舱内外会产生巨大的压差,并且随着逐渐升高,机舱内外的压差也随之增大。高空中的空气也很稀薄,温度能高达零下数十度甚至几十度。机舱内由于开启的有空调和制氧设备,所以乘客不会感觉到外面的情况。可是一旦玻璃破损或脱落,那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驾驶舱的风挡玻璃出现事故,更是可怕。瞬间的压差,能把人给吸出机外,即便吸不出去,稀薄的空气和极寒的温度也足以使人失去知觉。试想一下,驾驶飞机的机长如果失去知觉,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就像一个载满乘客正在高速上行驶的大巴车司机,突然失去知觉睡着了,你说多么可怕。

这次事故,机长和机组人员相互配合,最终使大家脱险。这要归于,事故发生后,机长处置得当,立刻就近迫降。机组乘务人员指挥得当,让乘客及时吸上氧气,并对乘客进行安抚和心里疏导,最终没发生混乱情况。

据了解,目前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具体事故问题肯定会很快有结果。

在此,祝愿受伤的机长和空乘服务员早日康复,也祝愿每位出行的人员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