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章”,銀行與合作方之間“不能說的祕密”

“蘿蔔章”,銀行與合作方之間“不能說的秘密”

你以為銀行就不會被騙嗎?

你以為銀行就是層層把控,風控嚴格嗎?

最近就頻頻爆出“蘿蔔章”事件,

這些案件也引發了外界對銀行風控安全的質疑。

“不能說的秘密”

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家貿易公司,在七年時間裡利用假章假材料騙取某股份制銀行貸款逾33億元,期間銀行雖有察覺,但很快又被“內鬼”草草掩蓋下去。

業內人士指出,“蘿蔔章”事件反映出銀行在合規內控上存在疏漏,缺乏對業務的制衡和監督。

這“內鬼”肯定除了任務還有甜頭嘗。

但是檀子財經的朋友們,不能因為甜頭就助長違法行為哦,我們要做尊規守紀的好公民。

這一事件還讓網友爆出不滿,引發熱議。

“新公司要求用某行的卡作為工資卡,去辦理時說只能辦二類賬戶,因為名下已經有個一類賬戶。於是就銷掉老戶頭,再將新戶頭換成一類賬戶。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在櫃檯整整辦了一小時……為什麼人家騙貸33億的,就那麼簡單?”

大A:人家是內部人!蘿蔔章!看全文,你是外來人,難為你沒毛病!

大B:有心人要幹壞事,你也沒辦法。

大D:你說的是倆業務,窗口麻煩不代表騙貸麻煩,當然騙貸也比較麻煩,但你想想30多個億,你還覺得麻煩麼?

大E:流程多,印多,每多一個流程就能招安多幾個員工。

大F:簡單你去試試?

一枚公章在材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業內人士看來,以風控作為第一要務的銀行被假章所騙,並非假章製造手段多麼高超,多數是因為銀行與合作方之間有太多“不能說的秘密”。

蘿蔔章

至於為什麼要把偽章叫成蘿蔔章,看到有意思的回答:“早些年物資匱乏,製作粗劣的假章往往都選擇用蘿蔔,原因可以,久而久之蘿蔔章就成了私刻公章和造假的代名詞。另外從刻製材料的角度講用蘿蔔作為印章材料也是個很有趣的話題,我年輕的時候也用蘿蔔刻過章,說一點私人經驗,刻章用的蘿蔔最好是紅皮蘿蔔,不要太大,太大容易心糠,另外稍微凍一下刻起來刀感更好。”

但是“蘿蔔章”,可不是專指用蘿蔔刻成的章,而是對私刻、偽造的公章比較形象的統稱,並非一個法律概念

有哪些“蘿蔔章”?

1. 偽造的公章:行為人無權制作公章,冒用他人名義,非法制作獲得的公章或刻制不存在的公章。

2. 變造的公章:在真實公章上進行變造,使變造後的內容不完全一致的公章。如公章上有英文名,但變造的公章上故意將英文拼錯或少品字母等。

3. 作廢的公章:公章在刻制使用後,可能會出現公章內容變更或公章損壞等情況而需要刻制新的公章,這樣,原來刻制的公章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即為廢章。

把風控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公章可以私刻,但是背後大量的票據轉移、資金轉移以及利用金融機構場地所進行的交易行為,卻沒有引起金融機構的注意,這反映出一些金融機構的合規內控部門在管理上的疏漏,缺乏對業務部門的制衡和監督。

風控是銀行的生命線,因此商業銀行的風險容忍度應當更低。“蘿蔔章”事件反映出商業銀行在此前的內控措施過程當中還有需要加強和彌補的部分。

部分銀行對內部人員管理不到位,一些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從事違法違規交易活動,給客戶造成了經濟損失,銀行也可能因管理不善承擔賠償責任,並嚴重損害銀行的商業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