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薩達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國保護,為何還要冒險吞併科威特?

槐--等待春天

因為入侵科威特是薩達姆的一場豪賭,是薩達姆在利弊之間權衡之後的結果。

很多人不瞭解的是,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之前,與美國的關係很不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打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而伊拉克在其中充當了美國的代理人,所以美國與薩達姆的關係並不壞。

而兩伊戰爭後,伊拉克並沒有勝利。巨大的軍費開支讓伊拉克欠下了鉅額的債務,從一個外匯儲備國變成了天價債務的債務國。其中有數百億美元的債務來自科威特。所謂窮極訛賴,薩達姆居然直接向科威特提出要求,要見面一百五十億美元的債務!遭到科威特的斷然拒絕。

薩達姆也不是完全沒有底氣要求科威特減免債務。通過八年的戰爭,薩達姆手下擁有了一支上百萬人的龐大軍隊,經歷過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在當年的中東是一等一的強軍。而科威特作為伊拉克的鄰國,卻是一個袖珍小國,武裝力量不足兩萬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科威特國家雖然小,石油卻不少。而且由於地質因素的不同,伊拉克一直認為自己處於油田的“高地”,自己的石油流向了科威特,即使沒有債務,伊拉克也早已對科威特的石油垂涎已久。

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在進攻科威特之前諮詢過美國的意見,得到了一個模稜兩可不支持不反對的回答。薩達姆認為憑自己和美國的關係,美國應該不會強勢介入,於是悍然入侵科威特,沒想到遭到美國的堅決反對。即使美國反對,薩達姆也認為美國不會為了科威特而和擁有一百萬軍隊的伊拉克開戰,可是他又錯了,美國悍然發動海灣戰爭,直接把薩達姆這個侵略者趕回了老家。

薩達姆在國內殘暴的統治,在國外實行毫無法理的野蠻侵略,得到絞刑的下場罪有應得!


小約翰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字關注我

1990年的兩點改變很重要,第一伊拉克剛打完兩伊戰爭,變成負債國。第二,沙特和科威特成為石油市場中佔有最大份額的兩個國家,也就是說趁著兩伊戰爭,沙特和科威特已經悄悄吃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當時科威特是伊拉克最大的債權國,而且控制了大量的石油資源,當時伊拉克政府希望科威特可以免去債務,但是被拒絕。此時經濟陷入困境的薩達姆想到了吞併科威特,因為科威特曾經為伊拉克的一部分。

而且當時科威特對伊拉克的誘惑簡直太大了,一旦成功意味著伊拉克將擁有多近兩倍的石油資源,以及夢寐以求的港口和出海口。而且最重要的是科威特軍事實力不強,也就是說伊拉克一旦發動進攻有很大把握短時間內佔領。

而且在進攻前,薩達姆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是支持他的,而且為此還特意詢問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但就是這個大使模稜兩可的話,讓薩達姆認為美國會支持自己。

但是進攻發動後,薩達姆的野心被暴露出來了,那就是他吞併科威特後,有進攻沙特阿拉伯的意圖。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所不允許的,而且一旦伊拉克控制了科威特,那麼可以控制石油的方式逼西方就範,所以美國等國家出於利益的考慮,決定教順一下薩達姆。

更重要的其實就是,在中東任何一家坐大都是不被西方所接受的,只有保持各種力量勢均力敵,中東這個地區才會需要西方的介入。


小司馬遷論史

一直以來,薩達姆從來都不按常理出牌,兩伊戰爭,使得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經濟都面臨奔潰,兩伊戰爭進行的特別慘烈,這也是西方國家特別想看到了,讓中東兩大強國互相傷害,而西方國家卻坐收漁翁之利。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得到了蘇聯和美國共同的支持,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甚至為伊拉克提供有關伊朗的情報,而坐收漁翁之利的美國甚至在給伊拉克出售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甚至使用了在國際社會上禁止的化學武器,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卻並沒有給伊拉克施加壓力。

所以在戰後,薩達姆想當然的認為美國和西方國家都站在自己這邊,兩伊戰爭使得伊拉克欠下了鉅額債務,為了能夠使經濟儘快恢復,明知科威特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保護,但卻依然選擇冒險。據說,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薩達姆特地找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協商,但大使卻給了薩達姆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使得薩達姆誤以為美國依然會選擇支持伊拉克。

1990年八月,伊拉克隊科威特發起攻擊,認為自古以來,科威特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意圖將科威特變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石油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東西,薩達姆想盡快恢復伊拉克的經濟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然而他卻只想到了自己,在控制科威特後,進而進攻沙特,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資源,這猶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咽喉。薩達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擺佈西方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可以進而對它們指手畫腳。這是美國和其他一些主要工業國家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走進伊拉克

其實薩達姆是被騙了。第一,盟友。在兩伊戰爭時期,美國和薩達姆的關係可謂是親密無間,非常和諧,美國大力幫助薩達姆,給錢,給武器,甚至還給貸款。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薩達姆打伊朗。因此,當時的薩達姆有點誤解,認為美國是自己的盟友。而科威特也是美國盟友,而薩達姆相信,美國會像兩伊戰爭那樣繼續支持自己的,而且,薩達姆在攻打科威特之前,還跟美國通了氣,美國當時反應很是奇怪,美國支持,也不表示反對,這在薩達姆看來就是默認了,因此美國讓他吃了定心丸。



第二,太自信。而且兩伊戰爭薩達姆事實勝利,軍隊擴展到120萬,還有14萬共和國衛隊。因此有點飄飄然,感覺自己世界真的第三了。因此,薩達姆相信,美國不會為了小小科威特跟自己120萬軍隊對抗,而且,即使美國干涉,反對。薩達姆相信自己120萬軍隊足以對付美國。因為薩達姆確實有這個資本,龐大的軍隊,清一色的蘇聯,美式裝備,機械化的部隊。這些都是90年代最好配置了。只不過薩達姆沒想到的是,美國軍事水平已經到了更高層次的信息戰了。

第三,誘惑力太大。薩達姆為何不惜冒險也要拿下科威特,這主要有幾個方面,一者,薩達姆打兩伊戰爭最主要的目的是擴大出海口,但是打了8年,表面上自己打贏了,但是出海口,半村都沒得到,因此,薩達姆想拿下科威特,東邊不亮西邊亮。

二者,科威特太富裕。兩伊戰爭後,薩達姆最缺的就是錢,當時光欠科威特就是15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90年代,那就是天文數字啊。薩達姆打完仗沒錢,就希望小兄弟科威特能免除這些債務,但是,科威特確實寧死不退,於是薩達姆也乾脆滅了它。而且後來薩達姆被抓入獄,透露了自己跟科威特國王的私人恩怨,也是其冒險攻打科威特的原因。因此,對於薩達姆而言,拿下科威特錢有了,出海口也有了,簡直誘惑太大,使得薩達姆甘願鋌而走險。同時又太相信自己。最後被美國打的潰不成軍,死傷慘重,元氣大傷。但是好的一點是讓世界看到了美軍的力量。


歷史真相背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有4:

第一,自高自大,把自己太當回事。

當時薩達姆有100多萬大軍,裝備非常先進,不亞於蘇軍的二線部隊。

同時,經過殘酷兩伊戰爭的血戰,伊拉克軍隊付有戰鬥經驗,頗有戰鬥力,這是周邊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薩達姆認為自己已經有實力和美國對抗,因為美國佬也是爹媽生的,中了槍彈也會死。

想吃掉100多萬大軍,美國佬怎麼也要出動地面部隊,至少損失幾萬人,會導致全國人民反對,美國在越南就是這麼撤軍的。

但薩達姆忽視了空軍帶來的巨大優勢,美軍根本不需要和你在地面硬拼。

判斷美軍不敢出兵,薩達姆才敢打科威特。

第二,敲打沙特等海灣集團。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損失很重,伊朗也被打殘,地區影響力下降。

相反,沙特卻異軍突起,成為海灣地區領導和者。

薩達姆不服,想要通過打垮沙特重要盟友科威特的辦法,削弱和嚇尿沙特。

甚至有機會,也連帶打一打沙特。

當時沙特雖富,只有幾萬軍隊,根本不是伊拉克的對手。

第三,解決現實的經濟困境。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損失了數千億美元之巨,石油設備又被摧毀大半,難以大量出口。

同時,戰爭善後也需要一大筆錢。

此時,伊拉克人民生活下降明顯,還有大量傷兵家庭等著撫卹,但薩達姆沒錢。

這樣,薩達姆就頂住了科威特。

這是一個富得流油,但沒有軍事實力的國家。

科威特的石油儲量不亞於伊拉克,國內銀行堆放的外幣現鈔和黃金就有幾十億美元,該國闊佬私人資產也有幾千億美元。

後來薩達姆把科威特搶了個乾淨,包括無數高檔豪車。後來在伊拉克,你可以用白菜價買一輛超高檔奔馳,就是搶來的。

這種情況下,一口吞掉科威特,有利於解決現實的經濟困境。

第四,轉移國內民眾矛盾

兩伊戰爭打了10年,慘敗。

伊拉克民眾對薩達姆普遍不滿,認為他胡來。

薩達姆的威望受到很大動搖,反叛力量開始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薩達姆也想打一場必勝的戰爭,緩解國內矛盾和壓力。


薩沙

1990年,薩達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國保護,為何還要冒險吞併科威特的疑問,原因比較複雜。

現在國名叫科威特的那個地方,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它與鄰國伊拉克曾經是一個整體,屬於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省的科威特縣,現在科威特本地人仍然操巴士拉地區很相近的方言。在第一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分冶,其中伊拉克與科威特都由日不落帝國管理。

伊拉克後來擺脫英國統冶獨立,1958年成為共和國,由於當時蘇聯勢力還強大,伊拉克當局有親蘇傾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伊拉克釆購大量蘇制武器,而當時的鄰國由親美的巴列維王朝統治,擁有大量美製武器,後因伊朗掀起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出走,強悍的伊朗軍隊群龍無首,宗教界人士當權,大量親國王高級軍官被換下,伊拉克遂趁機發動兩伊戰爭。

因為伊朗宗教人士得罪美國,損害美國利益,扣押美國外交官,美國積極支持伊拉克攻打伊朗,善於觀言察色的薩特姆以為美國很在意伊拉克政權,兩伊戰爭最終打到雙方導彈襲擊戰,打到雙方的筋疲力盡,直到雙方都沒有戰爭資源後才停下來,伊拉克亦因此而欠下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債務。

科威特本來就是一個比較荒蕪的小國,但發現地底的豐富石油後,科威特變得很富有,用賣石油的款項在西方國家購買了千億資產,。伊拉克及科威持及周邊國家盛產石油,而石油是美歐日等工業國不可缺少的原料,如果伊拉克獨霸科威特的資產和石油,對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的影響,抽走資金操縱石油價格,西方國家很難受,薩達姆以為自己軍事實力了得,以為美國對科威特和對伊拉克一視同仁,由此而產生了戰略上的誤判而導致海灣戰爭的產生。

海灣戰爭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法律依據組成多國部隊,最後伊拉克軍隊被趕出科威特。


大偉140797056

薩達姆侵略科威特實際上就是中了美國的陷阱。

歷史上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國都是英法等一戰戰勝國肢解奧斯曼帝國而形成的國家,由於西方列強的一貫作風,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國在領土和邊境劃界上存在著西方列強留下的糾紛,而且歷史上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卻被英法特意單獨劃出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伊拉克與科威特處於一個石油層之上,也就是說伊拉克和科威特油田在地層內是相通的,而整個石油蘊含層成鍋底狀在科威特地下是中心位置,也就是說科威特採油時理論上伊拉克的石油會向科威特彙集補充科威特採出來的石油量,等於說科威特侵佔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

1990年的伊拉克雖然剛剛結束與伊朗持續八年的戰爭,還沒來得及醫治戰爭的創傷,但經過戰火鍛煉出一支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同時由於兩伊戰爭的消耗,伊拉克欠了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大筆外債,戰爭結束後科威特等國就希望伊拉克能夠償還數百億美元的外債。但薩達姆認為,伊拉克是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整個遜尼派穆斯林去打的這場戰爭,伊拉克本身為了這場戰爭就損失了上千億美元,再加上幾十萬人的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同屬遜尼派穆斯林的科威特等國應該免除自己在戰爭中舉借的外債,還應該為伊拉克戰後重建提供無償的援助。由於雙方的意見不能統一,彼此之間無法達到共識,最後的談判不歡而散。

薩達姆為了徹底解決歷史、資源和現實外債等問題,萌生了將科威特重新納入伊拉克版圖的念頭。但迫於美國的壓力,薩達姆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通過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打探美國對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看法。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對薩達姆提出的吞併科威特的計劃採取默認態度,告訴薩達姆這是他們的家事,美國不會參與,堅定了薩達姆侵略科威特的決心。

而且美國在兩伊戰爭期間,對伊拉克實施的大規模援助,雙方的關係一直非常好,雙方雖沒有盟約,卻有同盟之宜。在薩達姆心中美國已經默認伊拉克是幫助美國封堵伊朗的不可或缺的助手,美國為了封鎖伊朗必然會容忍伊拉克吞併科威特。

讓薩達姆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在伊拉克侵佔科威特後迅速反應,在聯合國框架內組織的50多萬聯軍,歷時半年完成戰爭準備,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最終使薩達姆的春秋大夢破滅,伊拉克從此一蹶不振。

至於美國暗算薩達姆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第一,經過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朗國力大減,已經不能成為美國在中東的主要威脅。

第二,伊拉克130多萬軍隊已經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成為了美國對中東掌控的最大阻力。

第三,薩達姆強烈的反以態度和對領土的渴望,使美國對薩達姆起了戒心。

第四,蘇聯敗局已定,美國開始在中東佈局,意圖通過掌控中東石油,進一步加強對全世界的控制,但苦於沒有藉口無法大規模駐軍。

薩達姆可謂是在美國想睡覺時及時送來了枕頭,美國自然順水推舟,通過暗示薩達姆可大膽行事,攪亂中東局勢。通過瘋狂擴張的伊拉克威脅錢多兵弱的沙特等中東土豪,讓這些土豪主動請美國大兵入駐。更在將伊拉克打敗後留下一條性命,以此為藉口繼續在中東保持龐大軍事存在。可以說如果不是03年薩達姆觸碰了美國金融霸權的紅線——美元與石油的綁定,小布什還真有可能讓薩達姆繼續充當威脅沙特等國的槍,薩達姆父子還能再多活幾年。


汪淳浩瀚

這是一個人決定國家命運最容易產生的問題。

薩達姆誤判了國際形勢,也錯誤的估計了自己跟美國。

有時候,人處於一種特殊的環境會讓這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產生錯判。

薩達姆在自己周圍營造出了一個不講真話的環境,而伊拉克這個國家的命運又取決於薩達姆、

很顯然,薩達姆並不認為吞併科威特是極大的冒險。

發一則薩達姆的小故事:1959年初,薩達姆又參加了刺殺伊拉克獨裁領導人卡塞姆總理的行動,卡塞姆身中數槍,而薩達姆僅腿上中一槍,他用匕首挑開傷口,挖出彈頭,換上阿拉伯長袍,懷揣僅有的23個第納爾逃出了巴格達。

被告席上的薩達姆。


黑瞳視野

可憐的薩達姆是中了美國人的奸計。

薩達姆在兩伊戰爭戰勝之後,信心膨脹,被認為是中東地區的領袖。美國人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所以一方面便鼓動伊拉克進攻科威特,另一方面組織軍隊攻打伊拉克。真是一個兩面三刀的笑面虎,詳情請聽張召忠局座的講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6e9ae4cb5b961bdd0ecc53da0a57dfa\

管窺歷史

首先,我們先大概瞭解一下海灣戰爭的起因。伊拉克當時雖然軍事強大,但兩伊戰爭留下的創傷,還沒有完全恢復。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所欠阿聯酋和科威特的債務非常龐大。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和科威特政府協商,讓科威特為伊拉克減免差不多高達150億美元的債務。這個天大的要求科威特自然不會答應。為此,薩達姆感到非常不悅。




其次,伊拉克不僅與科威特是鄰國,而且兩國的石油儲量都非常豐富。這本來不存在什麼異議,你產你的油,我打我的井,互不干涉。但無獨有偶,伊拉克和科威特有一段沙漠邊境,之前兩國沒有矛盾,邊境也沒有仔細劃分。但實際區域更靠近科威特一側。然而恰恰就在這裡發現了石油,因此矛盾也隨之而來。邊境石油的出現,刺激了薩達姆敏感的神經。畢竟石油就是美元,薩達姆想把邊境地帶,完全佔為己有而開採石油。但科堅決不答應。因此,早已懷恨在心的薩達姆,在狂躁之下赫然發動了對科威特的戰爭。那麼,薩達姆明知道科威特有美國保護,為什麼還要冒險吞併科威特呢?個人認為有一下幾方面原因:



一、當時的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世界第四的“光榮稱號”,導致了薩達姆的野心急劇膨脹。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一旦被利慾薰心,對於政治家來說,往往就會作出錯誤的決策,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又會做出錯誤的事情。當年的越南還不是一樣,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高調入侵柬埔寨,還隔三差五的欺辱對它有恩的大哥。可結果怎麼樣呢?因此,在薩達姆針對科威特提出的條件,受到科威特的拒絕後。自己的個人野心和私慾膨脹,導致了薩達姆發動了科威特戰爭。


二、當時薩達姆出兵科威特,事先是徵求了美國意見的。由於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其實就是美國的戰爭代理人。所以在薩達姆徵求美國意見時,由於老布什礙於面子,給了薩達姆個模糊的回答。既沒有直接肯定,也沒有直接否定。“聰明過頭”的薩達姆,以為老布什對於自己出兵科威特,不便明說持默許態度。所以理直氣壯的以閃電戰的方式,快速佔領了科威特。並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第十九和省。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後,美國當然不會願意。你薩達姆佔領了科威特,控制了科威特石油。我老布什和美國喝西北風去,到時候美國看你薩達姆的角色?所以美國警告薩達姆,必須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老布什還說,薩達姆對科威特這是赤裸裸的侵略,這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但時此時的薩達姆,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美國的話對他來說,全當是放屁!



三、薩達姆當時誤判了局勢,以及美軍的實力。薩達姆認為,美國不可能真正對自己動武。大不了也就對伊拉克實施制裁罷了。可是他沒有想到,美國率領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了慘痛的打擊。並進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致使伊拉克從此一蹶不振。其次,伊拉克沒有料到美國如此強大,更沒有想到美國會出現這種,高科技信息化戰爭。別說伊拉克,世界各國家都被海灣戰爭打醒了。美軍的高科技信息化戰爭,讓世界各國目瞪口呆,面對這樣的戰爭都感覺束手無策。也是從那時起,各國都有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同時也看到了人海戰術的戰爭,早已經過時了。因此,海灣戰爭也給世界各國上了一課。



總之,海灣戰爭的爆發,完全是由薩達姆的狂妄自大引起的。如果伊拉克不侵略佔領科威特,也不會遭到美國的沉重打擊。但是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性質完全不同。海灣戰爭就算美國也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看上去美國是正義性的。伊拉克戰爭就完全不同了,這場戰爭是充滿邪惡性的。不僅繞開聯合國,而且胡編亂造出兵理由。這場戰爭真不能怪薩達姆,純粹是小布什想找藉口弄死薩達姆。因此,伊拉克戰爭完全是美國犯下的錯。我們要用客觀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