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可以西征,阿拉伯人或者亚历山大为什么没有进攻古代中国?

83398252

蒙古可以西征,亚历山大大帝和阿拉伯人也想要进行东征,但是都无功而返。

比较蒙古人与亚历山大和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可以很好解释这个问题。


1.生活方式

蒙古与亚历山大和阿拉伯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可以逐水草而居,可以在茫茫草原上进行征战,而且蒙古人狩猎的技能为军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给养问题。

亚历山大和阿拉伯人只拥有少量的骑兵,主力以步兵方阵为主,物资来源主要依靠后方供给和战地掠夺,这让他们只能沿居民区前进,沿途受到抵抗的情况下,力量会被慢慢消耗掉。

2.进攻路线

亚历山大沿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向东方进军,穿过伊朗高原进入印度,并在此与当地人爆发战争,亚历山大险胜后,由于自身实力消耗严重,加上士兵思乡心切,只好撤兵。



亚历山大大帝

如果从印度进入中国,一条路是经过青藏高原,穿过高耸入云的“世界屋脊”,另一条是海路,经过印度洋,中国南海。以当时亚历山大的能力,两条路线都不可取,印度对于亚历山大而言,已经是天边了。


阿拉伯人东征选对了路线,通过中亚地区,经过新疆进入中国,不过被挡住了,具体下面再说。

3.面对的敌人

蒙古人一来战斗力确实强大,二来它所面对的敌人相对弱小,西亚包括欧洲,当时小国林立,一盘散沙状态,所以蒙古铁骑能够纵横驰骋。

阿拉伯人东征正遇上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的唐朝。


唐玄宗时期,阿拉伯人派兵三十万与高仙芝的2.4万人激战,结果阿拉伯人损失七万人,唐军损失1.9万人,虽然结果唐军战败,但是巨大的损失让阿拉伯人无力继续东征。两大帝国的交锋到此为止。

一次是地理位置,一次是中国人的强盛,两次都打断了西方的东征,无论何时,强盛都是根本。


绿色落日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首先说,亚历山大大帝与后来的波斯帝国均发动过大规模东征,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止步于中国边境。

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征调步兵3万,骑兵五千,战舰160余艘发动远征,先后征服腓尼基、埃及、波斯、古印度等地,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兵锋直抵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帅军回归马其顿,东征结束。分析亚历山大大帝为何止步印度河流域,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亚历山大大帝未必知晓东方还有一个中国。在公元前300多年,也就是距今2300多年之前,由于交通手段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极为有限。除了希腊、埃及和两河流域由于地理上紧邻,交流较多之外,东西方文明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彼此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即使知道,几基本上止步于虚无缥缈的传说。就比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也是在征服波斯后听说东方还有一个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才起兵东征的。由此可见,亚历山大大帝可能根本不知道东方还有一个文明大国。其实我们通过元朝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所写游记在欧洲引起轰动这一事件可以推知,别说亚历山大大帝了,在他之后一千年里,欧洲人对东方基本上没有任何概念。

2、战士战斗意志消退。亚历山大东征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场掠夺战争。我们大家都知道,东西方兵役制度从古至今都有着极大的差别,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欧洲战争就以雇佣兵为主体。名为雇佣兵,其实就是为了拿军饷吃饭的贫民。这些人并不在乎统帅作战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发战争财。经过十年远征,这些战士跟随亚历山大先后劫掠了希腊,腓尼基,埃及,粟特,波斯等国,基本上一个个都从赤贫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对他们而言,这时再去打仗是很不明智的,多抢些钱也带不走,万一战死啥都没了,所以厌战情绪高涨。这些雇佣兵没来就没什么责任感荣誉感可言,事事趋利避害,当他们对抢掠不再感兴趣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也只能听之任之。

3、疫病流行。正史明文记载,公元前326年征服印度河流域后,亚历山大军中疫病流行,不得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其实在古代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人类对疾病的认知也很原始的情况下,瘟疫泛滥是常事,尤其是对于集中居住,卫生条件又差的军队来说。再加上万里远征,战士们水土不服,极易出现疫病流行导致大规模非战斗减员,军队丧失战斗力的状况,不足为奇。

4、地理阻隔。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不断绝,中华文明自身活力很关键,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一样功不可没。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在中国西部、南部有几条天然屏障,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葱岭,平均海拔6000多米,常年积雪,在古时候的交通条件下,基本不可能翻越。而亚历山大大帝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道天险。虽然中国近在眼前,但是天险难越,也不得不望山兴叹。

5、后勤补给困难。马其顿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基本无后勤补给可言,军队只能靠沿途劫掠来自我保障,因此只能沿着人口密集之地行进。并且那时候人口极少,人口密度极低(中国人口在清代才破亿,在那个年代,全球人口估计都未必能有五千万)。翻看世界地图可知,即使是到今天世界人口近70亿,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我国腹地,还要穿过上万里的荒漠隔壁无人区才能进去人口较为密集的甘肃地界,在古时候这里更是荒无人烟,军队不可能得到任何补给。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发兵中国,估计还没见到大秦帝国就饿死在茫茫沙漠里了。

再者说,亏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打中国,没毁了他百战百胜的名头。公元前327年,就在亚历山大大帝准备进攻印度时,大秦帝国完成商鞅变法,并发动了对义渠的战争。纵观亚历山大大帝一生,兵力最盛时不过5万人,而大秦帝国作为七国之一,军事动员能力就近50万之众,并且是准职业军队,有着完善的指挥、训练、保障体系,兵种划分细致、作战协同高效,在各方面对马其顿军队都成压倒性优势。就算亚历山大大帝能飞过葱岭,也必败于大秦手下。就他这点人马,还不够人屠白起塞牙缝的。

再看阿拉伯帝国东征。

其实这么说不准确,因为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四面扩张,逐步餐食鲸吞周边国家,并不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一味向东,所以说它是东征并不太准确。但是阿拉伯帝国这种扩张举动侵犯了大唐的利益。

大唐安西都护府高仙芝见西域一个小国石国地理位置优越,于是命令其向大唐臣服,石国不肯,向阿拉伯帝国求援。阿拉伯帝国出动20万军队远征,大唐名将高仙芝帅2万唐军及数万仆从军翻越葱岭,双方决战于怛罗斯。大唐将士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奋勇作战,但是由于仆从军临阵倒戈而战败,全军覆没,只有几百人生还;而阿拉伯帝国虽然战胜,但折损了近7万人。此战,阿拉伯帝国近乎全力出战,而大唐只动用了安西都护府的常驻军,再加上仆从军倒戈才惨胜。惮于大唐军队近乎变态的战斗力,阿拉伯帝国再未敢东进,而大唐帝国很快发生安史之乱,亦未西出。不久,阿拉伯帝国也发生内乱,再无暇东方,双方再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由此可见,亚历山大大帝如果知道中国,未必不想打,但是客观分析,不能打,也打不过;而阿拉伯帝国与中国是正儿八经地交过手的,只是不敢打,打不过而已。

再说蒙古西征。蒙古之所以能打那么远,原因是很多的。

首先一个,变态的战斗力。这个不用多讲,在那个年代蒙古骑兵就是开挂的bug,没有人能打得过他们。蒙古军队超强的机动性和骑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身体素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兵不血刃的解决掉当时流行的重甲骑兵,近乎无敌。

第二个,后勤保障良好。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吃的是牛羊,是可以自己走的粮食。蒙古军队可不是完全的职业军队,他们是牧民军队,边攻城掠地边放牧牛羊,军队打到哪里牧场就扩展到那里,不用担心后勤保障问题;蒙古军队普遍采用奶酪和牛肉干为主食,重量轻、热量高,便于携带储存,食用前不需要热加工,给蒙古军队带来了极大的续航能力,足以支撑他们发动大规模长途奔袭作战。

第三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蒙古军队西征提供了物质支持。到蒙古军队西征时,丝绸之路已经开发很久,沿着丝绸之路出现了许多小城邦国家。这些小城邦国家虽然相距较远(对步兵而言),但无奈蒙古大军几乎清一色骑兵,机动能力强,结合第二点所说的后勤保障方式,可以确保蒙古大军在携带补给消耗完之前到达下一个国家。这些国家对蒙古军队来说就像一个个补给站,蒙古大军每征服一个地区就能够得到较为充足的补给,从而使蒙古大军能够远离大后方作战。

第四个,蒙古人骑兵机动能力强,可以绕过大山阻隔发动长距离奔袭,这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难以企及的。

综上所述,蒙古西征建立在其自身特点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而亚历山大大帝之所以没有东征中国,主要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阿拉伯人没有东征中国,不是没打,是知道打不过。


LuckyWolf213594903

阿拉伯人与亚历山大没有进攻中国不是因为不想实为不能,环观中国四周,存在着地理隔绝,东南临沧海,西北西南天上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热带丛林,为中国提供了天然屏障,是为看不见的长城。二战时以日军兵锋之盛,企图以中南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西南,最终以失败告终,古时就更难以想象的。古时作战方式一般都是以步兵军团为主,军队的后勤给养是很大的问题,劳师远征往往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反观中国历史上的汉唐鼎盛时期征战西域都止于天山以东,汉武末期,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国家到了崩溃的边缘,有隋一朝,史家有言其实亡于征高丽。而蒙古帝国是以骑兵为主的真正能做的以战养战的BUG级存在,善于长途奔袭人不歇战马轮流(每个配3-4匹战马),无愧于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但是,面对这样的蒙古,“弱宋”确是坚持最久的政权。


夜行者9527

简单说,非不想,乃不能尔。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都没完全打下印度就仙去了,随后亚历山大帝国就瓦解了。此时中国正处于战国七雄时代,是中华民族武力和智力爆棚的一个辉煌时期,即使亚历山大打得进中原,也是几乎没有征服的可能。

阿拉伯帝国最牛的时期是中国唐代,唐代不用多说吧,武力值是古代史上的一大巅峰,唐刀、白江口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然后两大帝国在中亚有次碰撞——恒罗斯之战,虽然唐朝因附庸国倒戈而惜败,战斗力也令阿拉伯帝国刮目相看。后来唐因安史之乱而终止扩张,阿拉伯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双方的冲突也止于此。

最后,想问一下,这些幼稚的问题是个人提的?还是系统提的?多看点儿史书就能明白的问题,有价值吗?


Michael12700117

题主的意思是,为什么蒙古游牧民族可以往西打,占领整个西方,直达欧洲,而西方的游牧民族没有往东打,占领中国呢?

首先,在当时的地球上,蒙古人的战斗力就是个bug,是冷兵器时代的顶峰,把骑兵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而且打仗不需要补给,一路靠抢劫。

第二,当时的蒙古没有文明。阿拉伯帝国、欧洲罗马帝国都有过辉煌的文明,而当时的蒙古不知道什么是文明。阿拉伯占领一个地方让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纳税,也就是当成自己的土地了。而蒙古人占领一个地方,不传宗教,不是为了扩张自己文明,就是抢劫,这种抢劫是一本万利,所以占领的地方越多,抢的东西就越多,打仗的动力非常足。

第三,当时的蒙古太残忍。蒙古实行的是屠城政策,只要抵抗,哪怕从城门上扔一块石头下来也算抵抗,然后把城攻下之后就是屠城,这太残忍了,就是个屠杀机器,阿拉伯和欧洲从来做不到这样残忍。这种政策给阿拉伯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心理,所以到后来很多城市都直接投降了。


上丞工作室

历史上每一位雄主都有征伐四方的想法,可进攻中原的大多是北方游牧民族,连西边的吐蕃强盛时期也没有真的向东发展。至于原因,无外乎中原周边地形不适宜人口流动。蒙古西征以前就有很多北方游牧民族跑到欧洲去发展,土耳其不是一直说自己有十六个祖先么?况且欧洲和中东除了少数几个大帝国外,很少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容易被外来民族占领,所以中国向西的道路一直是打开的。

至于进入中国的道路,在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对于没有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来说,千里西域只适合商队往来。看近代史就知道,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帝国主义列强都是通过海路进攻中国。法国曾尝试从越南进攻,结果被清朝打了个镇南关大捷。所以中国西南面崇山峻岭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即使把亚历山大放到现代,他也不会从西边进攻的。


加糖加奶热咖啡

1丶亚历山大是传说人物,其赫赫征战历程只是史诗中的故事,不存在进攻中国的问题。

2丶阿拉伯人四处征战,极大地消耗了其势力。其鼎盛时,正值中国大唐盛世。双方打了一仗,唐朝军队远离后方作战失败。但面对强大唐朝,阿拉伯人踟蹰不前,其进攻能力已是强弩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