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晋侯苏编钟被发现的历史背景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晋侯苏编钟是64件(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说起晋侯苏编钟,从重见天日到成为国宝被收藏,还有一段曲折经历。

山西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曲沃、翼城两县境内,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年代为距今2800~3000年。曲村—天马遗址发现于1980年,又名“晋侯墓地遗址”,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这一地区盗墓分子盗墓猖獗,晋侯苏编钟中的14件被盗墓分子盗挖并辗转贩卖到香港,在香港漂泊几年后,国宝胜利回归。

国宝胜利回归,要归功于一个人:马承源。

马承源(1928-2004),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马承源和他的同事到处征集文物。在长年的实践中,马承源练就了一双鉴定文物的“火眼金睛”,为国家抢救了许多文物!单是在香港,经过他手的就有包括青铜器、石刻雕塑、玉器、印章、陶瓷等3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晋侯苏鼎、晋侯苏编钟等。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晋侯苏编钟被发现的历史背景

1992年,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那里传出一条信息,即香港文物市场上有一套14件的编钟,马承源凭他多年研究青铜器的经验,断定是真品,毅然决定抢救回沪,用重金从香港将流落在外的晋侯编钟购回。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晋侯苏编钟被发现的历史背景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晋侯苏编钟被发现的历史背景

晋侯苏编钟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属西周厉王时期。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晋侯苏编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64件(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