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这么忙还有时间教徒弟吗?

坎坎坷坷坎坎773848

郭德纲的众多徒弟中,只有云字科的弟子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而且是从基本功教起,事无巨细,在他们身上耗费的心血是最多的。此后的鹤字科弟子,只有极少数得到过郭德纲的亲传,大部分的鹤字科以及九字科弟子,都是跟随德云社总教习高峰学的基本功,然后其中的优秀者才有可能并郭德纲选中赐字,最终拜在其门下。


相声的教学和普通学校里的文化课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郭德纲的徒弟们在基本功合格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剧场听相声,行内叫做“熏”,通过看人家的表演,揣摩其中的门道,最终为己所用,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悟性高的人可能听个两三年,再加上自己努力,师父点拨,很快就能上台表演,然后再经过几年小剧场的磨练,基本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


郭德纲作为师父,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1、给徒弟一个名分。在相声圈,名分是特别重要的,没有师承,会被人看不起,俗称“海清”,在旧社会还会被同行欺负。有了师承,自己以后也就有了收徒的资格,有朝一日可以自立门户。


2、答疑解惑。前文说过,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作为学徒,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时就需要师父的帮助,郭德纲三言两语的点拨,可能就会让你在表演技巧上更上一层楼。徒弟们在相声里,时常会说“要想学的会,先跟师父睡”,这虽然是一个玩笑,但是和师父的亲疏远近确实也是很重要的。郭德纲徒弟那么多,他不可能去听每一个徒弟的表演,也不可能主动去给每一个徒弟答疑解惑,所以徒弟们必须主动找师父。岳云鹏多次说过,他一旦有过不去的坎,就去找师父聊,然后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提供平台。一个相声演员,如何在初学阶段得到登场表演的机会,从而积累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师父的人,只要师父称职,他就会创造各种机会,帮助你成长。比如贾玲曾经在节目里提到过,她刚毕业那会,住在地下室,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是师父冯巩带着她到处演出,虽然都是帮师父搭戏,演个小配角什么的,但是最起码能交的起房租了,然后参加相声大赛、走上春晚舞台,都有冯巩的扶持。作为郭德纲的徒弟,就更有先天优势了,德云社小剧场那么多,锻炼的机会更是大大的,稍微出色一点的徒弟,郭德纲就会带着去商演,走向更大的舞台,还有各种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什么的,机会多多的。


牙快笑掉了

没时间,这个没时间不是一点不教,而是偶尔指点。如今的德云社早已今非昔比,郭德纲的行程更是满满当当。几点分析。


第一,如今的德云社已经不是简单的草台班子,而是品牌很响的公司。整个公司有它独特的运行模式。高峰,栾云平两位一位是老郭的师弟,一位是他徒弟,可以说是德云社的总教习,管理和教育学生主要是这二位。


第二,德云社有专门的相声教学素材,相声资料和严格的筛选徒弟的机制。只有突破层层筛选,徒弟中的佼佼者,可塑之才,才有可能得到郭德纲的指点。


第三,当年最开始的云字科的几位弟子则是另一种方式。当年的郭德纲和德云社还没有崭露头角,空闲时间很多,那时的郭德纲则有大把的时间指导徒弟,这也是为什么德云社云字科弟子和郭德纲最亲近,而且实力强悍的原因。
如今的德云社如日中天,没有失去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祝愿德云社越来越好。


火星生命

我睡听郭德纲相声10余年,每晚不听着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就睡不着觉,平常也很关注郭德纲及德云社,所以还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郭德纲确实很忙,诸多的商演之外,还有各类的活动,主持,电影,还有类似坑王驾到之类的节目,估计他的日程表都排的满满的,那么他还有时间顾得上德云社的教学工作吗?我的回答是,这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是德云社本身,是有自己的传习社的,大量的教学工作都是由相应的老师,老先生们在传习社里面进行的,郭德纲自己说过,只有在传习社里面学的好的,过上两三年他才会收为自己的徒弟,那这个时候的徒弟,其实已经具备了演出的基本素质,只不过从演出的经验,台风的控制等等这些需要在实践中自己揣摩的方面,才是需要深入的学习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的作用,是把你带上路,领进门,至于你将来在相声这条路上究竟能够走多远,那很大程度上是要靠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了,师傅不可能管你一辈子,教你一辈子,自己一点儿悟性没有,全靠师父教,那这个徒弟也就没啥发展前途了。

言传之外,最重要的还有身教,师父带你上了路,你有了基本的演出能力,剩下的都需要在实际演出中予以积累和自我揣摩,自我修行,那怎么能更快的累积这种经验呢?那自然是观察师父在演出中是怎么做的,毕竟师父闻道要比自己早,通过观察,搞清楚,弄明白师父是怎么做的,自己再有样学样,才能更上一层路。


小钢丝一枚

谢谢,郭德纲固然很忙,可跟收教徒弟并不冲突,赵本山也忙,不也带出很多徒弟吗!名人授徒跟在学校课堂上的教师不能相比,充其量给个基本段子和偶尔的指导,并不会天天上课授技,你比如岳云鹏,郭德纲是收了,基本上只能自己练段子,学灌口。观察师兄弟的表演,而郭德纲只能偶尔给予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让每个徒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点。

相声不同于其它剧种,并没有严格的手眼身法,如是京剧、秦腔、昆曲算传统剧种,做为老师就得从基本的动作到唱腔都要一一授之!不然真的没办法传承下去。


相声演员,除了熟背传统段子外,一定要有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郭德纲并不能教出下一个郭德纲,更何况相声圈拜师有时候跟学习相声无关,为求名份的更多些,七老八十的侯耀华不也出来拜师吗,能学什么?
如今的郭德纲火得一塌糊涂,蹭wifi求拜师的人当然少不了,而郭德纲本人也有点飘飘欲仙,拍垃圾电影、上各种电视台客串主持和评委,似乎将自己打扮成了全能性人物,除了挣到更多的钱外,确实忽略了德云社或者相声,至于徒弟,基本也就靠自己了。


边陲后主

相声是一门江湖手艺,唯一的诀窍就是熟能生巧,过去有句老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师父教徒弟最多只能纠错,其余的全靠徒弟自己领悟,天分高的一点就透,天分低的也能以勤补拙。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岳云鹏,他可以说就是以勤补拙的成功典范。

德云社的相声教学也是如此,和同行大同小异。

第一步就是“熏”,在小园子听各种相声,观察不同演员对包袱的不同处理方式。

第二步就是“练”,相声教学有文本,但是文本只能是大概的框架,许多包袱都需要常换常新。

第三步才是“考”,德云社定期有内部考试,在小剧场演出当考试内容,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在后台的分份资格,这点是德云社独有的运作模式。

第一步就是看天分,看各人对相声的领悟能力;第二步是由郑好高峰孙越栾云平等人传授一些舞台技巧,如贯口、数来宝或者包袱处理技巧;第三步是检验学习成果,郭德纲会充当主考官,对每对演员做出点评,而这种点评就是郭德纲作为师父的教学。

艺术类的教学大部分就靠悟性和理解,师父对相声的理解未必全对,但是师父可以在徒弟走错路的时候纠正他,因为当年师父曾经走的错路就是累积的实际经验。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现在的郭德纲很忙,但德云社很大,而且是公司化运营,郭德纲有多少时间教徒弟,这个我们不是内部人士不能乱说,只能从常理上推测一下。

说相声一靠熏二靠练,另外再加之师父的技巧点拨和纠正,发现你的特点长处,开发你的潜能。郭德纲自己学相声评书曲艺就是从小接触这样的环境,熏出来的兴趣和天赋。再加上求教名家指点,慢慢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艺术知识,方清平就评价他真是不世出的人才,他所储备的底蕴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演员里凤毛麟角,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德云社的演员所处环境氛围有优势,因为剧场多演出多,上台锻炼的机会多。从传习社一路上来再到德云社登台的徒弟不说,就讲目前大家熟悉的云字科的演员,都是很早就在德云社干活,或者在郭德纲家里跟着忙活,一边在后台听一边自己练基础活,再到上台锻炼,几年之后才能拜郭德纲为师。

拜了师,郭德纲也不是开一堂课底下坐几十个徒弟讲45分钟一休息,能正式拜郭德纲为师的徒弟,不管是张云雷岳云鹏等早期跟着学的,还是传习社选拔上来的,都是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基础,能够上台表演的弟子了。郭德纲教这些徒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首先说演出间隙,一场演出从准备阶段,但演出结束,这些跟随郭德纲同台的徒弟们都在后台做着准备,我们也经常看的德云社后台的视频,郭德纲给他们指导,对词,对戏,徒弟们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得到师父的点拨了。

再一个德云社作为演艺公司,当然要有业务会议。定期每周或每月的要做个总结吧,就像我们每个单位、公司一样你得把一个阶段的工作汇报总结一下,领导给你点评指导一下吧,我想在德云社一样会有这样的会议,这个过程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教学指导。



另外郭德纲好安静不爱应酬,闲暇时间基本待在家里书房,看书,创作。他的弟子们也经常到家里去,他们找师父不可能打牌喝酒吧,这个机会如果有主动性的徒弟,当然是抓住机会多请教业务呀。以郭德纲的性格,这个环境下给徒弟说“活”他肯定也是乐意的。


所以我觉得郭德纲教徒弟,并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时间,他们就是以演出为职业的,演出间隙,日常生活,随时可以授艺育人,最主要的还是看徒弟的悟性主动性,所谓师父请进门,修行在个人。


郭德纲贴吧

现在德云社是一个商业化的团体,管理很商业化,没人都有没人的分工,分工很明细,就跟现在的公司一样。当然具体怎么分工的我也不清楚,因为我也不是德云社的人。

总得来说吧,要问郭德纲这么忙有没有时间教徒弟,按现在德云社的业务来看,时间还真够呛,不过德云社的弟子拜老郭为师时基本上的一些基本功都会了,有的甚至都上台表演过了,只是差一个形式而已。


华歌161337523

跟几个德云社的演员聊过,多少提及一些师父如何教徒弟的事情,所以简单回答一下。

德云社的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在投师之前没有学过相声,但也有的本身就是相声演员,对于后者就没有太多可以教授的东西,最多就是充实提高,对于前者就真的需要系统学习。

德云社的总教习是高峰,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负责对德云社的学员们进行业务教授,这个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的,有的真要从头学起,轻易是上不了台的。

相声学习一是靠外在的传授,二是靠内在的揣摩,而且师父领进门之后,有可能后者更重要。

我就听一个演员说过,早期德云社没有那么多人,郭德纲教他也极少当面教授,有时候就让他听一些录音,自己照着录音揣摩,再有就是在现场看师父的一招一式,用心体会。

当然面授的机会也有,到郭德纲家去或者什么机会,郭德纲也会针对关键点或者徒弟的弱项当面做出指点,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受益很大。

相声这种表演形式最为简单,两个人站台上就能说,但说出来的感觉不一样,这就需要方法和尺寸的拿捏。

而且从目前的表现看,还没有看到哪个知名的德云社演员表演一招一式都模仿郭德纲,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风格,咱先不管这风格的好与坏,总之是没有极力地对自己的师父进行模仿——可能有些妙处也模仿不来。

德云社目前的演员众多,都由郭德纲一一教能耐也不现实,估计只能是遇到表演的瓶颈或困惑的时候,在关键时刻找到郭德纲解疑答惑也就可以了。


郑捕头

德云社的教学分几个阶段,一是业余班教学,因德云社没有九年义务教育资质,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培训性质,主要培训喜爱相声的青少年,包括一些话都说不利索的幼儿,这个有视频播出过,用郭德纲的话来说,就是哄着孩子们玩儿,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二是考入德云传习社,这个传习社是与北京戏曲学校联合办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打相声基础,这个阶段是高峰老师负责的,也就是传说中的总教习,毕业生发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三是学生毕业后由郭德纲老师考核,符合条件的入德云社打工继续学习,不符合条件和自谋生路,这个阶段能入老郭法眼的,收为徒弟,有登台表演机会。相声的师徒教学方式有很多,师父在表演时,徒弟在侧幕观摩。师父在排练时,徒弟旁听,徒弟在台上表演完回到后台,师父再指导点拨,徒弟有不明白的去师父家请教等等,有时是一对一的指导,有时会把在场的徒弟召集一起,指出共同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教学范畴。有时就是一句话,按他们的说法就是一层窗户纸,师父一捅,徒弟就会茅塞顿开。这类师徒教学与过去工厂师傅教徒弟异曲同工。


WlZ8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