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蛋仔嘛嘛成長館

讀繪本只會照本宣科?教你4招,讓親子閱讀生動有趣起來

給寶寶讀繪本真是一件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點難度的事情。繪本上的文字太少了,不到2分鐘就可以讀完,自己都覺得很枯燥。要吸引愛動的寶寶乖乖聽完,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到底怎麼讀繪本才會生動有趣呢?

以下4招,各位爸媽趕快學習起來吧。

提前“備課”

寶寶看繪本一般都不喜歡按順序來,都喜歡跳著讀,所以,給寶寶讀繪本前,一定要親自看一遍,對內容有所瞭解,並且在腦子裡進行“備課”。也就是說,你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講給寶寶聽,要做到心中有數。

考慮到寶寶每次挑選的繪本比較隨機,你最好對家中所有的繪本都提前備好課。

讀繪本時充滿激情

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都不要顧慮自己普通話(英文發音)不標準或有口音,盡情享受讀繪本的樂趣,要充滿激情、很投入地讀,這樣寶寶才會覺得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要是你每次都照本宣科,2分鐘讀完文字,一點都不享受閱讀的樂趣,怎麼可能讓專注力很弱的寶寶乖乖聽完呢?

多用語氣詞、擬聲詞、名詞、形容詞,少用指代詞

語氣詞和擬聲詞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哇哦”、“呀”、“啊?”,風聲就“呼呼呼”、小狗狗就“汪汪汪”、小貓咪就“喵喵喵”……

多用名詞,少用指代詞,就是說,讀繪本的時候,要準確描述圖片的內容,提問的時候也用準確的名詞,如“汽車”、“青蛙”、“寶寶,你能給媽媽指一下汽車的輪子嗎?”,而不要經常說“這個”、“那個”、“這個會動哦”,指代詞用多了,寶寶的詞彙量增長就慢了。

在說到名詞的時候,儘可能地多加點形容詞來描述,如“西紅柿”“紅色的西紅柿”“紅色的西紅柿,摸起來滑滑的,吃起來甜甜的”……全方位地擴大寶寶的認知。

讀繪本時,要與寶寶多互動

不要自己一個人拿起一本繪本,照著文字讀。要讓寶寶挑選今天要讀的繪本。讀的過程中,也要多與寶寶互動,如,讓寶寶來翻頁,簡單對話等,提高寶寶的參與感。

讀繪本時,用手指指出與你所讀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小寶寶還不太會說話,給寶寶指著圖片講,有助於寶寶理解繪本的內容,也可以增加趣味性。如“寶寶你看,這個就是大棕熊,棕色的熊哦,是不是好大?”,一邊說一邊指著圖片,同時可以用手指劃出大棕熊的輪廓。

等寶寶會說話時,就可以邊讀邊問。最開始,可以就繪本中的人物或動物進行簡單的提問,如“寶寶,這個是白色的小狗,小狗是怎麼叫的呢?”、“哦,汪汪汪,對了,小狗的叫聲是汪汪汪”。之後,慢慢加大問題的難度,如“寶寶,你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寶寶,米菲餓了,她該怎麼辦呢?”。

將繪本與寶寶已經掌握的知識聯繫起來。讀了一個新繪本,可以將內容與之前寶寶熟悉的繪本聯繫起來,如“寶寶,你看,這裡有個小青蛙,綠色的小青蛙,我們之前是不是已經看過一隻青蛙了呢”,引導寶寶回憶。

也可以將繪本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如給寶寶看蔬菜相關的繪本,翻到西紅柿,給寶寶講“寶寶你看,西紅柿,紅紅的西紅柿”,家裡剛好有西紅柿的話,不妨拿出來給寶寶摸一摸,大一點的寶寶可以一起切切西紅柿,看裡面是什麼樣的,嚐嚐味道。從繪本上的圖片,到真實西紅柿的感知,寶寶對西紅柿的認知會更加豐滿。

讀繪本時,可以和寶寶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可以從簡單的“你一句、我一句”開始,如媽媽讀“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然後寶寶讀“我看見一隻紅色的鳥在看我。”之後,讀有故事情節的繪本,可以和寶寶一起模擬,如扮演消防員,模擬救火場景;扮演司機,模擬交通規則等。

讀完繪本,要和寶寶討論下內容。一本書讀完,你可以和寶寶一起簡單地回顧下內容,和寶寶聊聊各個人物或動物的行為和感受,問下寶寶最喜歡故事的哪一部分等。

最後,芝麻醬強調一點,讀繪本的時候,如果寶寶願意說話,那就鼓勵寶寶多說話,肯定寶寶,不要刻意糾正寶寶的發音,你可以通過重複正確的讀音讓寶寶自己學習,千萬不要打擊寶寶的積極性!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給孩子買100本繪本,不如這樣給他讀一本

讀書與不讀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意義,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了從小為孩子讀繪本。

照著繪本讀字嗎?二三十元一本的繪本,幾分鐘就讀完了不說,有的繪本“嗯嗯、啊啊”的,還真不好讀。自己發揮嗎?口水話一堆,孩子還不怎麼愛聽,要麼中途走神了,要麼反覆指著書中的某個細節,笑嘻嘻的不讓翻頁。

上海師範大學吳念陽教授說:“假如繪本30元,您只帶孩子讀了文字,沒有欣賞畫面,那麼您只實現了5元的價值,還有25元被您浪費了。”

那要怎樣才讀好繪本,充分發揮繪本的價值呢?我向你推薦《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跟著兒童心理學家讀繪本》這本書,這裡就有好方法。

這本書的主編吳念陽教授帶領了一支百餘人組成的閱讀推廣隊伍,這支隊伍的主體是上海師大的大學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們在上海的幼兒園和小學裡推廣互動式分享閱讀,這是這支隊伍的第二本成果,他們的第一本成果是《讓孩子愛上閱讀——互動式分享閱讀指導手冊》。

吳教授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擁有與其他閱讀推廣人不一樣的視角,他更關注繪本對於兒童認知、成長過程的作用,他認為繪本符合兒童的視覺特徵,恰恰是兒童最好的教科書,兒童可以從書中獲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認知,從而加強對生活的理解。

《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跟著兒童心理學家讀繪本》這本書共分為了“理念篇”和“實戰篇”兩個部分。

“理念篇”部分主要論證了為什麼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也介紹瞭如何選擇繪本、如何欣賞繪本、如何進行互動式分享閱讀等,還解答了父母們關於閱讀的常見誤區,比如很多父母認為讀書就是認字,其實對孩子來說,讀圖的意義遠勝於讀字,因為孩子對於視覺圖像更敏感,更喜愛,這也為什麼孩子要讀繪本的原因。對於像“閱讀能提高成績嗎?”等家長們常有的疑惑,吳教授也在書中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實戰篇”部分是20本優秀繪本的帶讀案例,這20本優秀繪本根據“親近圖書”、“趣味閱讀”、“親子關係”、“同伴關係”、“童年願望”、“中華傳統文化”六個主題精選出來的。每個案例分別從誰創作了這本書、這本書講的什麼故事、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我們是如何互動式分享閱讀的、帶讀者手記、繪本活動六個方面進行了介紹。看完這些案例,更能深入體會互動式分享閱讀的方式,家長們完全可以學習過來,用同樣的方式給自己的孩子讀繪本。

接下來我主要介紹一下吳念陽教授提出的互動式分享閱讀。這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和普通的父母朗讀、孩子被動的聽不同,這種閱讀方式更注重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提倡閱讀時,成人兒童之間隨時互動,兒童與兒童之間自由地分享自己的任何瞬間感受。

具體的說,就是閱讀過程中,父母通過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閱讀繪本,積極的體驗書中人物的感受,揣摩故事發展的方向,閱讀的過程就是互相討論的過程,兒童可以隨時向父母或是夥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讀後,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以複述、表演、繪畫、寫作等多種形式回顧所閱讀的作品,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故事,並從中學到生活經驗。

互動式分享閱讀有很多好處。大量優秀繪本的朗讀,給孩子輸入了標準的語言,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過程中的討論,促進了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傾聽;沒有標準答案的約束,孩子們可以自由表達,他們對閱讀的參與感更強,積極性更高,注意力也能保持得更久。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互動式分享閱讀是怎樣讀繪本的。

媽媽:小熊是不是很高興啊?
寶貝:是啊。

這是很多父母給孩子閱讀繪本時常用的提問方式,這種提問方式叫封閉式提問。封閉式提問的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回答者只能在被限定的範圍內進行回答。

比如這個問題,孩子就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這樣的回答孩子基本上可以不用動腦筋,對他們來說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並且,這樣的問題也很容易把天聊死,因為問完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那開放式提問是什麼呢?

開放式提問的答案是沒有限制的,也不存在標準答案,回答者經過充分的思考,可以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開放式提問最大的作用是要引導孩子觀察現象,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剛才的問題如果換成開放式提問,就是這樣的:“小熊看起來怎麼樣啊?”孩子就會去看,去思考,小熊現在是什麼表情呢?如果看到小熊在笑,他就會回答,“他很高興。”如果他的詞彙更豐富一些,他還可能說“他很愉快。”,甚至回答“他簡直興奮的快要上天了。”這就是孩子通過觀察,自己體會到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開放式問題是不會把天聊死的,因為接下來還可以問孩子,他為什麼這麼高興啊?這就能進一步引發孩子的思考,要麼回憶小熊之前做的事情,要麼思考接下來小熊可能會有的經歷。

一個好問題,是能引導孩子進行主動思考的。在繪本閱讀中,多問開放式問題,就能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片,並且主動思考,從圖片中讀懂故事,那麼繪本中字太少的問題也就迎難而解了。

當然,還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提太有壓力的問題,比如:看到這兒,你有什麼感受啊?這雖是開放式問題,但是難度太大,會讓孩子有壓力,從而影響閱讀興趣。

二、閱讀的過程就是互相討論的過程

既然叫互動式閱讀,那麼互動討論當然是這種閱讀方式最重要的部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填鴨式教育在中國教育中都佔著主導地位,仔細想想,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你是否也在進行填鴨式教育呢?

什麼是填鴨式教育?填鴨式教育就是一味的把書本知識灌輸給孩子,只告訴孩子“是什麼”

,而不告訴他們為什麼,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動用的最多的是記憶的能力,沒有或很少運用思考的能力。他們就像鴨子一樣被扯著喉嚨灌下了大量的食物,根本來不及咀嚼,就嚥了下去。

填鴨式教育被詬病已久。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們不能主動思考,只能被動接受,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力得不到訓練,想象力和創造力也都會大打折扣。

看一本繪本,如果全程你只是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雖然整本書看起來豐富多彩,但看完之後,孩子卻只記住了書上有什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與填鴨式教育相對應的是啟發式教育。吳念陽教授的互動式閱讀就充分體現了啟發式教育的精神。

吳念陽教授認為閱讀最好是七、八個孩子在一起進行,閱讀者和孩子之間,孩子和孩子之間,都要進行充分的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討論書中人物的感受,討論故事的發展情節,討論閱讀後自己的感受等等。

討論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只有經過了思考,才能說出自己的意見。

討論的過程也是啟發的過程。一個人的發言,就是對其他人的啟發,可能引來相同的意見,也可能引發不同的意見,在不同的意見中,通過討論,更能加深孩子對繪本的理解。

孩子的討論可能天真童趣,給你無數的驚喜。孩子的討論也可能天馬行空,不知所蹤,沒關係,引導回來就好了,重點是體現孩子閱讀的主體性,讓他們自由的討論,他會理解到更多。

所以,父母如果能邀約幾個孩子一起閱讀,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討論的環境,閱讀的效果會更好,如果只是在家閱讀,也沒關係,只要在閱讀過程中放低姿態,保持和孩子平等的關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很好的討論。

三、通過各種體驗活動表達閱讀感受

風靡全世界的蒙特梭利教育非常注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活動。創建人瑪利婭·蒙特梭利博士說過這樣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通過大量的教具,蒙特梭利創設了以孩子體驗為主的教育環境。來培養孩子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在中國,荀子也在《儒效篇》中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可見體驗活動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閱讀一本繪本,除了看它本身的故事外,如果能拓展更多的體驗活動,那麼書中的內容自然就能成為孩子生活的經驗,並且內化為孩子認知的一部分。

比如閱讀《雲朵麵包》這本書,如果讀了之後,還能和孩子一起親手做一次麵包,那麼,製做的樂趣、麵包的香味,這些快樂的體驗都會和閱讀的體驗混合在一起,成為孩子美好的記憶。你也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用紙、用布料,就像作者一樣,剪成小小的傢俱,佈置出一個小小的溫暖的家,那一定是孩子最想要的家。

不同的繪本,可以延伸出各種類型的體驗活動。複述、續編、表演、繪畫、手工等等,都是很好的繪本體驗活動,將繪本改編成舞臺劇,是很受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方式,現在也有很多藝術家在這麼做,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陪孩子去藝術中心觀看繪本舞臺劇。

如果每一本繪本,都能這樣和孩子一起讀,那麼30元的繪本能讀出300元的價值,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孩子獲得的閱讀體驗與生活經驗,是無價的。

美國圖書館學會倡議“從出生就閱讀”(born to read)日本提倡“親子閱讀”運動,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伴孩子看書20分鐘。越早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就能越早的向他們注入生命的養分。

孩子是一顆種子,需要精心的澆灌;生命是一種體驗,需要用心去感受。父母能做的,就是打開一本好繪本,陪孩子一起閱讀,用最優質的親子閱讀時光,為孩子打開這個精彩的世界,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人生很長,也許小時候讀過的書,孩子最終都會忘記,但書中的精髓,讀書的感受,終將進入孩子的靈魂,成為孩子成長的力量,支持他們面對生命的挑戰。


一諾的島

在育兒的道路上,閱讀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發展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孩子多大,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採用的方法也會不同,下面分別來說一下。
0.5歲-2歲,偏重簡單認知。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多讀一些圖案比較多的繪本,形狀、顏色、小動物,情節也簡單一些,重複性的語句多些,為語言啟蒙打基礎。
由於這樣的繪本都是吸引孩子的內容,而孩子好奇心又很強,所以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講解他感興趣的地方,儘量調用五感去講,讓寶寶能多維度感知他想了解的內容。
2-3歲,偏重家庭教育和習慣養成。
這個階段主要讓孩子對於家庭溫暖有切身的體會,這樣會對以後的成長和性格形成很有幫助,所以讀一些溫暖的故事,故事裡很貼近生活的片段,也可以在平時進行實踐。
還有就是這個階段是寶寶入園前的準備階段,要多讀一些習慣養成類書籍,這樣會有一個很順利的銜接,也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5歲,讀有邏輯的書籍,場景化的繪本。
這個年齡段,寶寶已經可以明白前因後果這樣簡單的邏輯了,對於有故事情節的繪本很感興趣,總是會問“為什麼這樣?”,“然後呢?”這樣的問題,這是很好的鍛鍊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的階段。
所以讀繪本的時候,要提前自己看一遍內容,把裡面的邏輯結構弄清楚,免得有得情節講得不到位,讓孩子難以理解。
這個階段還要重互動,一個繪本講過一兩遍後,可以採取讓孩子講故事的方式看看他理解得怎樣,還有就是要發散思維,將故事情節予以改編,假如故事主角不做某件事情,那後面會怎麼樣?這樣也能鍛鍊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有故事的繪本場景感很強,所以要求家長演起來,而不僅僅是讀出來,要動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還原故事場景,讓孩子體驗到故事的情節,這個時候可能需要爸爸也參與進來,讓故事呈現更加豐富多彩。
說完了不同年齡階段的繪本適用性,再來說說繪本怎麼用。目前還是有一部分爸媽只是把繪本當做書來看,也就是說,他們按照書裡印刷的字讀完故事,就覺得這個繪本看完了,其實這樣大大降低了繪本的利用率。
繪本可以延伸出來很多玩法,比如可以通過手工的方式做出來繪本中的小動物,可以用玩具搭建繪本中的場景,甚至可以模仿某繪本的形式,自己來動手做一個繪本出來。
繪本在哪裡讀比較好呢,這個沒有固定的答案。最常見的我們是在家裡進行閱讀,但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結合繪本內容,把繪本帶到相應的場景中去,這樣孩子對於繪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比如帶孩子坐電車的時候可以看和電車有關的繪本,去動物園的時候可以拿著講動物的繪本等等。
閱讀其實不需要太強的儀式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所以,行動起來吧!

團爸愛陪娃

如果認為繪本只是給孩子講故事的一種工具的話,那麼真的是資源的浪費。一本好的繪本加上會使用繪本的媽媽,可以同時鍛鍊孩子的多種能力,比如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專注力,還可以識字,認知……以下幾點媽媽們可以參考。

閱讀繪本第一步:先彆著急講故事,讓孩子看看圖,說一說。



可以先讓孩子隨便翻翻,看看圖,講講根據圖畫你覺得這本書是在說怎樣的故事呢?這個過程就是鍛鍊口語表達和想象力的過程,孩子說完先要給予鼓勵。

•閱讀第二步:開始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這個過程媽媽要聲情並茂,語速要慢,以適應孩子的節奏同時吸引孩子注意,將孩代入故事中,身臨其境。讀完之後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如果孩子在讀故事之前自己講的故事和書裡的不一樣,一定要告訴孩子,你剛才講的是你自己的故事,媽媽講的是書裡的故事,兩個版本都不錯,媽媽都很喜歡。總之就是讓孩子知道她講的也很好,而不是以為自己講錯了從而挫敗孩子講故事的信心。

閱讀第三步:讓孩子講講書裡的故事,也就是複述。



根據自己的理解簡單複述,這個過程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和記憶力。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扣空",媽媽和寶寶一起復述,隱去關鍵的一些事物或詞彙讓孩子補充,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進行。

•可以使用繪本做的小遊戲

1.尋寶藏的識字遊戲。可以挑一個繪本中常出現的字,比如"大",讓寶寶在書中找出所有的"大"字,即可以認字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同理,也可以找顏色,事物等等。

2.加減改換。媽媽可以針對故事的部分情節進行加減改換,比如"故事裡的小兔子如果在緊急情況下沒有遇到山羊,怎麼辦?"或者給故事換一個結尾……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重新整合,爸爸媽媽一起想,其樂無窮。這個過程鍛鍊想象力,思維力,口語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

3.幫主人公想辦法。針對故事裡出現的事情,讓寶寶想想,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辦法,至少想出三種。這是鍛鍊寶寶思維發散能力的特別好的方法。

有沒有覺得繪本是個寶呢,媽媽們快快行動起來吧。


沐媽育兒記

親子閱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很多爸爸媽媽都加入到親子閱讀的隊伍中來,我也是這泱泱大軍中的一員。親子閱讀確實是很好的方式,一方面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一方面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另一方面孩子的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知道從書中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



那怎麼閱讀繪本呢?我認為繪本的閱讀可能更多的針對6歲以前的孩子,不同年齡孩子的閱讀是不同的,我分了三個階段,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參考。

1. 對於0-2歲的孩子,閱讀的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很重要。

可以選擇一些簡單兒歌、與孩子身體、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繪本,對於閱讀的內容主要是要求琅琅上口、語言簡單且韻律感強,圖畫的顏色豐富,對比明顯,主題突出。這一階段,閱讀主要是加強孩子與父母的互動,溫馨的氛圍比較重要,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每天選擇相對固定的時間,用輕柔的嗓音跟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喜歡閱讀;閱讀的方式可以是單純的閱讀,也可以結合家裡的一些小玩偶、玩具、積木等跟孩子一起邊演邊讀,增強趣味性。這一階段,親子閱讀還有一部分對孩子語言啟蒙的作用,所以選擇語言、韻律感強的閱讀內容比較重要。



2. 對於 3歲左右的孩子,閱讀的內容應該與幼兒園準備相結合,重視孩子的參與。

把這個年齡單獨拿出來,是因為3歲是幼兒園的入園年齡,孩子一般已經能用語言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了,這個階段的親子閱讀要做好孩子上幼兒園的準備。在閱讀的內容上可以選擇一些與幼兒園相關的繪本,或者是與長大了、自理能力相關的繪本,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等。這個階段,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閱讀時,要注意參與性,加強與孩子的互動,不要只是簡單的講故事。比如,可以在閱讀中適當的提一些問題,“你猜後面會怎麼樣?”“某某會怎麼說?”在一些重複講述繪本時,小朋友對內容一般都很熟悉,可以讓小朋友試著說其中的一些內容?

3. 針對3-6歲的孩子,閱讀繪本從家長講向孩子講的過渡。

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有了很好的發展,在閱讀時家長可以採用指讀,由於孩子記憶能力都很強,在閱讀繪本時,可以採用爸爸媽媽講完,讓孩子複述的方式,對於熟悉的繪本也可以採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通過在喜馬拉雅上讓孩子講故事錄音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意願。由於這個階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讀完繪本後可以多提一些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總結,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問題。閱讀的內容可以關注好習慣的養成、還有一些蘊含生活道理的繪本。

這些是我認為家長跟不同年齡孩子閱讀繪本應注意的方式和內容選擇,希望能有幫助。


和孩子攜手長大

當我拿到《創造自己的世界》時,看了一眼封面,心裡頓時涼了半截:“額,這是……畫的啥?

先不說這笨拙的畫風,看起來不像是出自成人之手;光是這個封面的內容就讓人十分費解:兔子拿著吸管在喝水,一個小人鑽進了書裡面,還有一團看上去像一年沒洗澡的綿羊(又或者是獅子?)毛上長出了一個畫架……這究竟是想表達什麼呀?

“慢著,先彆著急。”我安撫自己,“給娃他爸看看再說。”

“Emmm,有點意思。”娃他爸看到封面後點了點頭。

不愧是經常和繪本打交道的人,看來裡面果然有道道。漫長的20分鐘過去,他終於合上書,沉默了一會,輕輕嘟囔道:“我們果然還是老了啊!”

娃他爸的表現反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仔細看看《創造自己的世界》整本書,從封面、內容,到封底,每個字,每個畫面細節都不放過。

閱讀完畢,我終於有點理解了娃他爸那句話的意思。

任何書體現的都是人的思想。如果我們知道《創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勞拉·卡琳是個什麼樣的人,也許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思想。

勞拉·卡琳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一所連續三年蟬聯QS世界藝術與設計類大學排名榜榜首的藝術類院校,喜歡招收有想法和對創意的大膽嘗試的學生。包容的藝術氛圍使得勞拉·卡琳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並憑藉這本“稚拙”畫風創作的這本《創造自己的世界》獲得了2015年布拉迪斯拉發插畫雙年展全場大獎。

《創造自己的世界》是一個由成人描繪的充滿童真和想象的世界。這個世界最大的特點是創造規則不受現實世界的約束,創造標準沒有常規審美的限制,創造過程簡單清晰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上手,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那麼我先說:

01 一說到畫畫就是水彩、彩鉛?別被常規所束縛。

如果你想在書店找一本學習畫畫的書,十本中有九本是《水彩入門》,剩下一本是《彩鉛塗色書》。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現實也和這個差不多。只要一說到畫畫,人們會更偏向於學習水彩和彩鉛,因為這兩種技法相對來說好入門,畫出來的效果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你轉而去看一下兒童繪畫興趣班的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你不僅會看到拿著蠟筆、水彩筆、鉛筆的小孩,還會看到握著剪刀、碎布、石頭、樹葉等等各種你想都想不到的工具的小孩。後者同樣是在學習畫畫,一種被稱之為拼貼畫的繪畫類型,也正是《創造自己的世界》中所使用的技法。

“拼貼”(collage)源自法語“coller”,意思是“用膠水將物體粘合”,相比其他的繪畫形式,拼貼對素材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各種零散的素材經過重新組合後,包含大量的視覺信息,使得畫面哪怕沒有文字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感,更加天馬行空。

《創造自己的世界》之所以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就是因為拼貼畫自由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來的不羈和未來感,和“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主題完美的契合了。同時,勞拉·卡琳也想要用這種方式告訴人們,

畫畫並不是非得用什麼材料才可以,而是應該遵循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大人很少會用拼貼畫(藝術家除外),而小孩卻都很喜歡呢?因為再也找不到比它更無拘無束的畫畫方式啦!沒有人會規定你該用淡一點的水彩來表示雲朵,還是用深一點的蠟筆來畫泥巴;你也無需理會任何規則,用一個啤酒瓶蓋代替太陽是可以的,讓媽媽的臉上長出花朵也是可以的——真正的花朵哦!

當你的孩子讀到某一頁,而說出像上面這樣奇怪的想法時,你是不是覺得“這世界真是要瘋掉了,這些東西怎麼可能同時在一起!”你要是真這麼想,那你應該繼續和孩子把《創造自己的世界》讀下去,重新打開一下腦洞,勞拉·卡琳會告訴你,一切都有可能。

02 不知道怎麼畫出自己的世界?像孩子一樣學習開始。

喜歡買繪本的媽媽一定聽過一本叫《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繪本,它的作者艾瑞·卡爾同樣也是一位偏愛拼貼的大師。他告訴我們,要完成一個拼貼畫很簡單:

先隨意地在紙面塗抹油彩,形成不同紋理,再撕剪出所需形象,經過拼貼組合,最終串聯成冊。

如果你也想效仿勞拉·卡琳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可以先從拼貼一個毛毛蟲開始。至於你的孩子,他的小腦袋瓜裡可能早早就構建好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呢,根本無需大人操心。你還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在拼貼這件事上,像具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根本不需要大人的教授。

這也是《創造自己的世界》這本書有趣的地方。與其說這是一本讓小孩啟發想象力的書,不如說是一次讓大人跟著孩子學習發揮想象力的旅程。孩子從書中看到的可能是勞拉·卡琳奇怪的想法、有趣的表達,而大人跟隨孩子看到的則是自己日漸消失的童心。

所以,這本書十分適合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創造一個屬於你們的世界。你也許一開始會受困於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該怎麼表達——沒關係,想象力找回來需要一點時間,但你會發現,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

03 你創造的世界一點都不酷?把想象力重新找回來。

“我要是校長的話,我會把歷史老師趕走,並請一個巧克力老師來代替他。”

——羅爾德·達爾

人們總說,孩子是最浪漫的詩人。因為他們有源源不絕的奇思妙想,有時詼諧幽默,有時又出人意料;他們具有獨特的視野去觀察和思考周圍的事物,往往讓同樣身處其中的我們大吃一驚。

想象力對於孩子來說似乎渾然天成,大人即使努力卻也不一定習得。可問題就在於,大人也是小孩變來的啊!我們的想象力是什麼時候丟掉的?

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哪怕已有很高的成就,依然會追求如同小孩般純真和自由的想象力來創作,那樣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靈感。比如我們熟知的畢加索,就一直醉心於小孩子的繪畫。他曾說過:“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那究竟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保持想象力呢?勞拉·卡琳通過《創造自己的世界》,展示了她內心中想象的世界:每天叫醒她的鬧鐘是一頭吃了豆子的大象打的臭屁;一棟陰森恐怖的房子裡住著131只貓咪;人們坐著香蕉或是梳子出行……她甚至畫了好幾頁的圓,然後把它們分別想象成了不同的樣子。

想象力其實一直在我們的大腦中,但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中,想象力有時會被現實嘲笑,有時會被規則阻撓,於是它慢慢地藏了起來。勞拉·卡琳創造的世界並不是最精彩的,但卻是她自己的。

她想通過這種方式保持自己的純真,更想你也從中受到啟發去找回屬於自己的想象力。

孩他爸說的“我們果然還是老了啊!”這句話,其實並不是感嘆時間的流逝,而是深知我們已經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勞拉·卡琳則藉由繪本《創造自己的世界》把我們拉回了從前,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藝術從來都不限於某種表達形式,想象力也不僅限於童年。真正限制和束縛我們的是我們的思想,是我們已經失去自由的思想。孩子從書中能得到的收穫是:原來還可以這樣畫畫,而大人則收穫得更多:它能讓我們暫時放下現實世界的牽絆,回到自己的童年,找回曾經擁有的純真,讓我們重新發現思想自由的可貴。

有哲學家認為,唯有在藝術裡,人類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但自由又不應僅僅體現在藝術中,思想自由了,人才能自由,才能大膽地創新,才能推動文明和科學繼續前進。如果能通過這小小的繪本,讓我們明白思維自由的可貴,那才是最重要的。


夏蔚知

回答這個問題前,瀏覽了一下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還是有這些問題:

一個繪本通常就十幾頁,兩下就翻完了,還能怎麼讀?

“讀繪本的方法知道了很多,到底該怎麼具體來用呢?”

今天的我的回答,具體結合一本書,詳細舉例教給你3種好辦法:

在這之前,請重新認識一下繪本的價值:

繪本研究領域,有一個公式:繪本 = 圖畫 × 文字。

彭懿老師說過:“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個故事:第一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第二個是圖畫講述的故事,第三個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而產生的故事。”


家長如何帶孩子讀出一個好繪本的三重價值呢?

1、細緻讀圖法

圖片摘自《偷偷看裡面-農場》

我們大人一般就匆匆掃一眼,看到:房屋、小雞、太陽、草地就算讀完了。

如果你能帶著發現的眼光認真讀圖,並描述給孩子聽:那就可以描繪出這個“靜中有動”的農場圖景:

太陽慢慢升起,陽光向四周灑去;

大雁扇著翅膀飛翔;炊煙裊裊隨風而起;

花朵正一點點綻放開來;

樹葉、青草、甚至是草垛上的乾草也在隨風搖曳;

公雞昂起頭翹著尾巴,“喔喔”鳴叫迎接新一天;

母雞走來走去,頭一點一點地吃著食物。

這裡還有一個令人發笑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有隻母雞正在和蚯蚓拔河!可想而知,那蚯蚓也在拼命往地下鑽呢,你瞧它直挺挺的身體,繃得有多緊!

繪本的精華在於細節,如果你能發現書中越多的細節,就會越喜歡這本書。所以,家長不妨帶著孩子去發現吧!看圖描述,你一句我一句,給孩子更豐富的語言啟蒙。

細緻讀圖法,對孩子的發現、觀察、審美能力都是很好的鍛鍊。

二、繪畫創作

下面是幾位小讀者參照《偷偷看裡面-動物園》的一幅圖,發散思維畫的畫,可以看出,這些圖畫的構圖、配色水平,遠遠超出了同齡小朋友。

欣賞繪本,其實就是在欣賞一本精美的畫冊,長期堅持下來,孩子的審美能力及藝術鑑賞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三、分解文字法

書上只有短短几句話:春天到了,農場裡迎來了許多新生命。猜猜都有誰?

充滿活力的小羊羔!

小羊和媽媽生活在草場,蹦蹦跳跳,自由自在。

咩!

千萬別小瞧這幾句話,短短30幾個字,包含著下面10層意思:

這是什麼季節?——春天(季節)

發生了什麼事?——農場裡有新生命,有小動物出生了!(生命教育、愛的教育)

什麼小動物呀?——小羊羔(動物認知)

小羊羔是什麼樣的?——白色的,小小的(結合圖),充滿活力的(顏色、大小對比、性格特色)

小羊和誰住在一起?——媽媽(人際關係認知、親情感)

它們住在哪裡呀?——草場,就是種著青草的地方(認知)

小羊開心嗎?——開心(情緒)

為什麼開心?——它和媽媽在一起,自由自在(親情感、自由觀念)

它開心了是什麼樣的呀?——蹦蹦跳跳(情緒的表達)

小羊的叫聲是什麼樣的?——“咩”(對事物更加立體、全面的認知)

……

在讀文字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很多句子拆分成了問句,無論是你問孩子,或是孩子問你都可以。一問一答,一問一答,對的肯定,錯的大家一起討論求解。親子關係在循環往復的問答互動中,也會增進許多。


當然,還有很多人推薦“角色扮演”的方法來讀繪本、用“實驗、實踐”的方法來學習科普繪本,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投入進去,去體驗,實踐,把繪本讀出更豐富的意味。


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

第二個是圖畫講述的故事,

第三個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而產生的故事。”

希望家長也能帶著孩子,去體驗,實踐,把繪本讀出更豐富的意味。


嘟小熊讀童書

一直都有為孩子買書的習慣,在2歲半時,曾經為他辦理過親子閱讀借閱卡,一年下來200本左右的童書,目前3年級,目前獨立自主閱讀,手不釋卷。陪孩子閱讀是一件幸福但是需要堅持的事情。

1、選個時間,你跟孩子共同的時間,一旦開始,就能堅持的閱讀時間。因此睡前成了很多家長的必選。不要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而輕易中斷這個行動,尤其是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有對抗的時候,父母最容易放棄。如果出現了這個狀況,就請家長先平靜下來,自己朗讀吧,孩子會被你吸引的!



2、瞭解孩子閱讀過程中的能力變化規律,在不同的閱讀反應下,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支持孩子。具體參考圖片內容。另外孩子的閱讀反應有時候會跳躍,也有會回到之前的情況出現,不要急於為了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而採取影響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順其自然。





3、練習講故事。成人的語言表達習慣和孩子不一樣,想象力,創造力也跟孩子同。每一個繪本故事從圖片到文字,乃至細節的設計都有童書作者從兒童視角出發的用心。靜下心來,好好觀察一下書本的封面,仔細閱讀一篇導讀,搜索一下網站上對於繪本介紹的信息,練習一下自己的聲音變化,準備幾個有趣的互動問題,這都會幫助家長更好地為孩子讀好故事。當然,我大多數時候都是照書讀字而已,但是偶爾的練習,常常會讓自己有新的體驗,孩子有不一樣的樂趣。



4、不功利,不焦慮,不為了閱讀,而為了悅讀。大多數高估了1年的力量,而低估了3年的能量。孩子的習慣養成需要時間,家長的陪伴,永遠都是拿的單程票,但是要相信自己,你陪著孩子讀了,日積月累,總會靜水流深。


隨安成長

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注重親子閱讀,簡單來說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但是很多家長髮現不知道還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如題。

以下我分享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6點建議:



第一點、要關注天時地利人和

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地點,家長、孩子吃飽喝足,精神狀態好,不管是躺著坐著甚至站著,只要是你們喜歡的、舒適的姿勢,就可以進行親子閱讀。之所以要相對固定的閱讀時間個孩子習慣養成有一定的關係,很多家長提到包括我們個孩子通常會選擇睡前閱讀,因為孩子在淺睡眠期最容易進行記憶。

為孩子選購的繪本可能不全是他喜歡的,或者一個階段會特別鍾愛某一本某幾本圖畫書,這個時候就可以在閱讀時間裡,給孩子一個提醒,比如寶寶我們今天讀什麼書呢?挑一挑從哪一本開始吧。然後你看到孩子會很慎重地拿拿這本,看看那本,最後做下一個決定。這個賦權地過程會給到孩子“我能行”“我可以做主”“可以為我的選擇負責任”的信念,也會很樂於進入下面的共讀環節。

第三點、父母提前閱讀

有的家長會反饋沒有時間陪孩子,更沒有時間提前閱讀做好準備。關於陪孩子閱讀沒時間的問題我們在家長課上講到特別時光的時候提到(可以私信我,回覆:特別時光,我會分享相關資料內容),現在我們假設每個家長是有足夠的時間提前閱讀的。這樣做的好處是對繪本整本書的內容把握,便於下一個注意“全身心投入”這樣的一個點(第四點)。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會老實地讓你給翻一頁、看一頁,坐在你的懷裡像個乖寶兔。現實是他會亂翻一通,要麼直接把繪本蓋上,再塞來其他的一本。這個時候我們若對內容有準備,就有印象繼續“自編自導”繼續講故事,小平安幾次也是被我這樣富有感情地朗讀、表演又吸引回來。



第五點、鼓勵孩子進行自主閱讀

也就是不是每次都要爸爸媽媽陪著讀他才願意看繪本,有時候不妨把繪本給準備好,讓他以自己的方式與繪本進行連接,不要過於注重孩子能學到什麼,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自主閱讀的好處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培養專注力,激發由內而外真正的熱愛情愫。

第六點、適時停止

也就是偶爾有孩子不願意再繼續閱讀的時候那就i尊重孩子,不要強硬要求,我們要做的是陪伴孩子在閱讀中體驗快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也會做的好。

以上就是關於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繪本閱讀的tips點。

相信我們每個家庭也都有與孩子進行閱讀的習慣,歡迎留言交流和補充沒有提到的tips建議點。

另外,私信回覆我:親子閱讀,可以領取0-6歲分年齡段的繪本推薦。


親子成長教練

陪孩子讀繪本這件事情是一定要堅持的,對孩子的語言發育 認知發育和學習能力,閱讀習慣都有很好的幫助。

我家寶寶是從四個月開始給他讀繪本的。 四個月的時候他可坐在媽媽的懷裡不會倒。媽媽拿著繪本他的眼睛可以看到書的樣子,可以看到畫面裡的內容。在寶寶小的時候要選擇頁面繪圖比較豐富,顏色比較豐富,畫面好看吸引人的視覺。小寶寶覺得畫面好看,就會盯著看和聽媽媽認真讀。這個時候也可以是一些布書,帶一點聲音的,小寶寶捏來捏去,會覺得很好玩。

前期,以培養習閱讀慣為主。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的語言能力就非常強。

等到九個月十個月的時候,他就要開始撕書了。這個時候可以換成,應本書卡片書,小寶寶撕不動。告訴寶寶書不可以撕,可以給他衛生紙專門撕著玩,豁出去一提紙也夠了,過了這個撕書敏感期就不會撕了,這主要是寶寶自己在練習手眼協調的能力。

不管看什麼書,媽媽要閱讀寶寶關心的內容,媽媽主要是陪伴寶寶,主要是親子陪伴的這個過程,是小寶寶很享受的。寶寶的眼睛看到哪裡知道哪裡,媽媽就要告訴他繪本里的內容,然後讀故事,講故事給他聽,讓寶寶產生聯想,讓他有提問的能力。



2歲內選擇字比較大的,圖片比較多,小文字比較少的書,讓寶寶看圖說話,看圖片聯想記憶。3歲後,媽媽看著圖多講一些故事後可以讓寶寶看圖畫想象一個故事並講給媽媽聽。這樣鍛鍊寶寶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邏輯能力,思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