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許鞍華執導的電影《明月幾時有》?

丘嶽

豆瓣評分6.9,導演許鞍華憑藉此片,獲得第37屆最佳導演獎,獲獎感言也是十分淳樸:下次別再提名了,因為心臟受不了,多謝投資人於冬先生和工作人員,所有演員包括客串演員,拍一部香港歷史電影,一直都是我的心願,感謝這些英雄們。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提名這四部都不如《相愛相親》,其實這部電影講的是1940年代的香港,妙齡少女方蘭和母親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兩人將家中的二樓租住給了作家茅盾和其太太孔德沚。 

劉錦進是擁有著矯健身手的進步青年,受組織委託,他負責護送滯留在香港的一批重要文人返回大陸,茅盾一家人便在名單之列。在誤打誤撞之中,方蘭被捲入了這一危險的行動之中。

這部電影之所以獲獎,有題材的原因,也是導演的功力,這樣的題材,香港男導演們拍不出,只有許鞍華還在堅持,並拍得細膩剋制。

動人處,是周迅放棄救母后突然蹲地慟哭的一個遠景,是葉德嫻顫顫巍巍的可愛和挺身而立的沉靜,以及與鮑起靜兩隻老港女再度同框,是霍建華無法兌現的擁抱與彭于晏不訴離殤的訣別。它是悲的,又予人希望。江河萬里有緣再見,珍重。

其中客串的演員全都是大咖級別的人物,可以說是建國大業的陣容,演技都在水平之上,獲獎也無法避免。

但是這種歷史題材,對於過去了解歷史的人來說是有情感在的,但是對於電影業的主流人群年輕人,尤其是大陸對於香港歷史瞭解並不多的人來說無疑是難以理解,也就有了不如《相愛相親》電影的言論,不管如何,還是恭喜獲獎。


銳影Vanguard

《明月幾時有》上映之時,許鞍華已是70歲高齡。在合拍片漸成模式,越來越多導演追求“大片”的當下,《明月幾時有》背後的許鞍華,依然是那個淡淡的,細水長流的許鞍華。試想一下,如果按照內地拍攝主旋律題材的思路,地下黨組織營救滯留在香港的 800 名文化人的行動就足以拍出一部驚心動魄的動作大片。

早前看她與《明月幾時有》編劇何冀平的採訪,發現年過70歲的她還會撒嬌:“哎呀,還是你講的好,我嘗試解釋都沒用。”

然而,在本片中,這一行動在前半個小時裡就結束了,只有被茅盾的文字所感化的一個弱女子正當其時的選擇。影片沒有動輒上萬人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炸彈橫飛的鏡頭,有的只是居民樓裡煤油燈的一亮一滅,門簾的一動一靜。

所以,還是那個淡淡的、卻又把人物刻入骨髓的許鞍華。

《明月幾時有》不是《建國大業》,不是《南京!南京!》,更不是《珍珠港》。

許鞍華選擇了先去陳述香港的歷史,再去說那段“抗日偉跡”。這兩個維度所形成的觀影落差形成了影片上映後,諸多對該片“不置可否”的評論,但許鞍華以往作品中最看重也正是“還原生活的真相”。

所以,我們從影片的三條主線人物即可看出,《明月幾時有》與以往的歷史題材戰爭電影的不同,這些主角人物皆非需要去歌功頌德的歷史英雄,他們的出身甚至不被詳細記載。

“剋制”代替了“煽情”,許鞍華將一個平民英雄與香港精神中的“草根情誼”結合起來,還原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愛國市民。

看完電影,真感到慶幸,無論來到哪個年代,許鞍華還是那位跟著自己內心的節奏的“許少女”。就像《黃金時代》片尾《呼蘭河傳》的那段文字: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香港電影

就個人而言,我對於《明月幾時有》評價並不算太高,有點四不像。故事講的是抗戰時期的故事,但是又沒有太多緊張感,節奏稍嫌慢了些;你要說是文藝片的話,拍攝時候的商業化手法又稍多,整體節奏又偏快了。其實許鞍華要是能夠直接拍成文藝片,我可能還會更加喜歡一些。


還有,這部電影最讓我反感的就是它的調色,給我的感覺是太電視劇化,看起來非常的廉價,失去了電影,尤其是一部文藝片該有的厚重感,差評。以及,霍建華的演技就是狗屎,希望他以後不要上大銀幕了,演出來的東西毫無力度,還是安心去拍自己的電視劇吧。



不過呢,這部電影倒是蠻有意思的,突破點在兩個方向,一個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敘事,另一個是女性視角的運用,而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我就統一來說一下。


《明月幾時有》講的雖然是抗戰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落腳點非常小,主線是周迅扮演的芳蘭,因為受到文學家茅盾的激勵而從事抗日活動,這期間認識了當地的抗日傳奇人物劉黑仔,兩人結成伴侶共同參與抗戰。


(彭于晏的潮酷髮型容易讓人感覺在看穿越劇……)


看起來是家國天下的大敘事,但是在電影中,抗戰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許是因為導演許鞍華同樣的女性身份,這部電影在拍攝時,更多展現的是女性視角下的一場戰爭。


戰爭在進行,然而大部分日子是風平浪靜的,抗日活動只偶爾進行,更多時候,導演的鏡頭注視在方蘭和母親之間瑣碎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母親對於女兒參與這樣一場戰爭的擔心。



在許鞍華的敘事中,戰爭從來不是壯烈的,它就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個視角是相當獨特的,至少在大陸,很少有從女性視角,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表現一場戰爭的。


《明月幾時有》,個人認為處於好與不好之間,有獨特之處,然而看完並不讓人驚喜,太過瑣碎的故事,讓整個故事失去了重心,觀眾也就更加難以把握導演的敘事重點,到底在何方。



膠片易燃

大牌雲集,演技大多過關。許鞍華導演對人物的刻畫也很細膩。可惜在故事講的太過散漫,最後整的幾段感情斷斷續續,反而都不夠感人了。
最出彩的感情線是周迅這個角色和母親的感情。可以說,塑造這種年齡比較大,平常絮絮叨叨,關鍵時刻總在付出的角色是許鞍華的導演的拿手好戲。再加上演員也是老戲骨,所以非常優秀。
反而女主人公真正的感情線太過於平淡。要知道平淡和含蓄是有區別的,平淡極有可能會讓人覺得沒什麼感情。

彭于晏一如既往又帥又可愛又有活力。
這位哥,大概是演技最差的,但是還成,不至於出戏。實際上角色挺有戲的,對詩也好,和日本人對峙也好,可惜了演員塑造的不夠出彩。
我最愛的女演員春夏姐姐,幾場戲就把堅韌的女孩塑造的感人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