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十年之後還值錢嗎?

終結者137162330

不論多少年後,房子值不值錢,都是分地區的,怎麼可能一概而論?

一線城市擁有良好的政治、就業、商業資源,永遠都是人們爭相湧入的地方。而一線城市的土地供給是有限的。所以,雖然我們都希望房價如蔥,但現實就有這麼殘酷,一線城市的房價,十年後,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而二三線城市,在未來如果不能提高足夠的吸引力留住人才,造成人口流失的話,房價可能是會下跌的。但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擠進一線城市。大量的人口還是會進入二三線城市的。這就是考驗城市競爭力們時候了。有競爭力的城市,人口流入大,房價依然會堅挺。

真正有危險的是排不上幾線的城市,人口的持續流出會造成城市空心化。那就真有可能房價如蔥了。

不要過份相信專家的人口老年化的論調,人口即便減少,也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房價的影響微乎其微。真正影響房價的是人口流動。人口流入,房價張,人口流出,房價則跌。


進農1978

房子肯定是要貶值的,現在這個年代貧富很不均勻,有錢的人變著法的有幾十套幾百套房子,而少一點的也有七八套(各種拆遷賠償、或者炒房子)。


就打個比方,沿海城市福州,不算十分發達的一個城市,十年前有房子的基本各種拆遷或者以房養房、或者炒房,都發家致富了。十年前他的房間低的可能五六千左右,十年之後都漲到了三四萬,是以幾倍的速度增長,而十年前的工資和現在比只是略微增長,但是別忘記了各種消費都是在猛增長的。

就比如工資漲2倍,然而所有物價都漲了3-10倍,那麼生活成本可不是隻是多了3-10倍而已的。

而外來人口基本是無法融入這個城市的。

房價飛漲的原因是因為炒房,越炒越高,有的地方居高不下。然而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一種經濟現象。

沒有房子的大部分人可能幾代人的努力都買不上一套房子,貸款他們的經濟來源又無法承擔如此高額的房貸壓力。

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房子的人只能靠租房。有房子的人靠著出租房子就可以發家致富,不用工作就可以有足夠的錢,所謂坐吃山空好像在這個行業並不適用。

那麼城市難以生存是否有人會回去農村生活呢?農村的地又變得值錢了,當然和城市的比的話沒有任何可比性的。

假設城市外來人口全部回到農村發展,那麼會帶來什麼?大城市變成了空城……

當然這個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農村對他們的發展會有更大的吸引力。然而這個似乎不太可能,國家也有鼓勵回到家鄉創業,但是收效甚微。

那麼有什麼辦法降低房價呢?從哪些有多套房子的人手上拿走?這明顯又不太可能,這部分高收入的人群佔比也是挺高的,至少佔城市20%,也就是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著百分之八十的房源。

那麼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大家別忘記了中國現在處於的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人口是在減少的。而很多年輕人迫於生活的壓力根本不願意生孩子,甚至提到生孩子都害怕,因為生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高到就算是沒日沒夜的工作可能也無法負擔,培養一個小孩子到成年至少得有200萬,兩個就是400萬,毫無疑問這個不會比一套房子差多少。何況按照中國的這種傳統,養兒100歲,長憂九十九,可能以後孩子的房子媳婦都得幫她考慮進去。

另外就是分散人口,令一些不是很發達的城市好起來,唯有這樣,大城市裡面的外來人口才可能分散到其他城市。


洪荒科技

依然堅挺,不會有太大的回落。主要有一下幾個因素:一是地方政府財政保障的需要。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太多的創利性企業湧現,稅收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長。賣地和房地產稅收依然是財政的基礎保證。二是房產價格虛高,即使降一點也無損於開發商的筋骨皮肉。況且買房者都是處於無奈,又有銀行和開發商的經營手段促使,房子依然賣的出去。三是政府提倡的生二孩、城鎮化、美麗鄉村、美麗街區等政策鼓勵,客觀上起到了為開發商搖旗吶喊的政策性支持作用。四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買房是自己的,租房是別人的,租房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盲目攀比心理也常常成為主導,使得房地產市場一直火爆不衰。此外,房地產商會不斷調整市場戰略,買的沒有賣的精。所以在10年之內房地產不會有太大的衰落的。


竹林隱者1

房子的確是用來住的。房子的購買成本過高,過於離奇,必然透支許多家庭的財力,必付出一生的精力在為房子打工出力,生活的幸福感降低、生活的壓力加大、生活的焦慮增加,那就本末倒置了!十年內房子必迴歸理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只要經濟良性發展,房子價格必然會同人們的收入水平趨於合理,家庭理性購房,這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房地產泡沫會一年年的擠出水份,使房子歸於居住的屬性,生活才會有幸福感、心裡才會踏實。十年內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個人收入漲幅加大。要麼房價迴歸理性。個人收入加大,房價漲幅低於收入,也可以使人接受。房價單邊下跌,跌幅在一定的範圍內,也可以使人接受。總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居者有其屋,房子在生活中佔的比重下降,人們的生活才能其樂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