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则怎么做?

花溆x

给大家分享为一位上海朋友做木茶则的过程。我原先的想法,还是要根据使用习惯,比如喝岩茶必定不同于乌龙的茶则,比如这个季节里最味美的春茶,猴魁根本无需茶则。朋友要求的很简要,要深一点,只好估摸着做。
  • 选料

料是去年买了几百块钱的老酸枝,店家送的一块边皮,纹理漂亮,且有一个结疤,期待着出好效果。

  • 修型

锯掉多余的部分,形成大致形状。

  • 挖芯

用半圆刀打掉中间多余部分。由于茶则一头大一头小,垫了一块边角料方便夹紧。

  • 修整内壁

不得不说,老料好就好在油性十足。连将近三百块一把的CP锉,面对普通木料排渣酣畅的CP锉,都堵了。

  • 修整外壁

我喜欢边皮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木料的表层往往残破,沧桑感十足,只要巧妙利用,可以很好地展现侘寂之美。

  • 打磨

分别用150/320/600/800/1200目纱布打磨,然后抛光板抛光。

  • 做茶杓

取一根小方料,画好弧线。对茶杓来说,线条动感最重要。

  • 锉内外弧度

用半圆锉,修出弧线。再用平锉将两侧收窄。

  • 做茶枕

做高兴了,忘记拍照片了。总之茶枕一般都是竹节或者卵石型,我觉得太过平庸,干脆做了个多面体。俗话说做圆不做方,棱形各个平面打磨非常的难,我只在这个阶段用到了电动工具——砂带机。效果还不错。

  • 成品

我只喜欢用橄榄油和蜂蜡涂装。橄榄油的果香味足,又不至于影响茶叶味道,快速涂抹至手掌发烫,就沁进去了。蜂蜡则稍微抹一点点,起一个保护作用。

  • 工具合集

就这么简单的工具。另外还有木锤和夹钳。看看木头的变化,是不是很神奇?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本答案来源于东家匠人造物空间。

东家APP

古人饮茶重于“六境”,

择茶、选水、佳人,配具,

环境及饮茶人自身其修养。

六境之中,无论单提及哪一境,

无外乎离不开一个“品”字,

因此,又有后人们常谈及的“饮茶三德”,

将“趣”、“神”、“德”,概括其中。

就“趣”而言,说的是“得趣”。

品茶之时,若将茶则弃于一旁,将茶叶直接倒入壶中,

既不能感茶量之趣,也不能感赏茶之乐。

但若于茶则这一中转站,停留片刻,再入壶,沏水,斟茶,品之,

就这一下,着实增加了几分赏茶品香之趣, 平添了几分文人优雅之乐。

再道其“神”,讲的是“得神”。

你看那茶则之上,两只蜗牛四角相触,

道的是这自然之界四角向争的拼搏之意。

而一枝荷叶缀于茶则之上,道的则是一片绿意盎然,

“荷”想象于脑海之中,

仿佛若现古道庭院倒影水中,落花漂浮,一醉红颜之景。

再品一茶,更感一片绿意引人不由清澈爽朗。

这“神”“趣”结合,赋予品茶之时更添了几分意境之味。

但若说“神”“趣”结合,是造一器物最本之意。

而中国自古讲究“器为载道之物”,

将“德”,加之其上,更让这一器物,承载更多道之学说。

你若问我,何以为证。

那饮茶之时所用之物——“茶则”,

就是最好的物证。

古人云,茶则,可曰“茶量”。

则者,量也,准也,度也,

百事皆量,万事均准,

有度,而则不破。

这既是席上之雅,又是事下之规。

饮茶,本是雅事一件,茶则之形更须趋于雅,娴静淡泊,

材质因材妙思,造型雅正清泊,

气韵一以贯之,内涵不尽之意,

此乃茶则隐形之准则,此外并无旁他。

所以就论其“形”、“意”、“韵”,也造如雅正之相,

就此才不悖于古者“道家之说”。

今时今日,难见“则”之身形,

多随性捏取,一把撒之。

却憾古时文人喝茶是所伴的性情,

自由却有敛有收,有量有度。

何不将此物带进家中,

不谈风雅情趣,

只因给茶席增添了一份精神内涵与深度,

而此,把玩茗品之时,亦可见其文心匠意。


物有腔调

茶则啊,有陶瓷的金属的草(竹)木的。各种材质都有,如果自己手工做呢,可以按照茶类的投茶量来决定大小,还有根据茶器开口大小决定收口。自己做不讲究我用一张A4纸也能起到作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