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慘敗 裡皮有責任嗎?問題出在哪兒

這裡不評論裡皮給國足帶來的戰術變化有多少,因為沒有必要,因為我認為裡皮上任除了在精神層面上給接近崩盤的國足注入一個名帥的強心劑以外,沒有別的實際意義。至於什麼先進理念,我相信裡皮就算有,這些球員也是消化不良的。

國足慘敗 裡皮有責任嗎?問題出在哪兒

但我想說,國足的當下困境,問題不在裡皮。

也不在任何一個國足主帥,包括高指導。

甚至可以說,不在這些球員。

這麼說,大家可能要笑話我了,是不是又要說體制了?

恐怕是的。

當然不完全是體制,不100%是足協的責任。

國足慘敗 裡皮有責任嗎?問題出在哪兒

從資本層面,恆大等俱樂部完全可以建起和皇馬一樣的世界級球場,訓練場,配備設施,工作人員等,技戰術不夠的,我們可以請世界名帥,這些用錢都可以解決。

但有一個事情,是除了用錢,還要用時間解決的。

沒錯,叫青訓也可以。

但更確切地說,叫足球人口,或者叫專業足球人口。

我們常說,13億人挑不出11個人,聽上去是億分之一。

這個說法實際上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我國的實際足球人口在2015年的時候不足5萬人,而同期的日本,這一數字達到了50萬,意大利和德國達到了上百萬。

國足慘敗 裡皮有責任嗎?問題出在哪兒

什麼叫足球人口?

我們廣義來說,是指每兩週踢一次球的業餘人士都算。

但專業足球人口,是指8-10歲開始接受專業足球訓練,並且成年後保持訓練水平,同時參加業餘聯賽的並且有註冊的。這麼一算,我自己就算足球人口,但絕對不算專業足球人口,而瓦爾迪,則是標準的專業足球人口。

大家都看過《一球成名》吧,實際上那樣的故事是極為罕見的,即使是巴西的窮小子,也是要在8-10歲開始進入各俱樂部開始專業訓練的。巴西的職業足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合法的,人口交易市場。因為有大量歐洲俱樂部都在那裡投資。

2017年我國出臺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

《方案》明確提出,“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有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

我們以恆大為例,據說恆大足校的首批招生數量就達到了3000多人,我們假設每所足校平均能有1000名學生,目前的足校人口就達到了500萬,我們按照二十萬裡挑一的標準,那麼也至少可以選出25人大名單。

但這批球員現在多數還在8-12歲左右的年紀,要指望這500萬小孩堅持8-10年踢球,而且要長時間參賽,除了要訓練,各地教育局,體育局還要組織起有規模的聯賽,並且得一直舉辦10年。

同期,青訓的建設不能停,這樣,到了2025年,理論上我們國家才有了5000萬專業足球人口,且有專業的階梯式聯賽,從U22一直到U12的十級梯隊,直到那個時候,我們再配以世界級的硬件和教練,才真的有效。而與此同時,我相信我國也將會有大量小球員出國踢球了。

所以,首先要等目前這批孩子們成長起來,且有關部門大力配合建設階梯式聯賽,半商業化運營各級別聯賽,理論上,我們要等8-10年後才能看到國足有一些明顯的變化。理由也無他,因為我們的人才庫大了,選材樣本多了。

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的政策要從一而終,不要急功近利,10年不出成績怕什麼,20年又怕什麼?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成果,這個最笨的辦法,卻是足球發展唯一的捷徑。

但說實話,這個辦法我知道,高層領導不會不知道,但是我國目前的宏觀工作是要實現傳統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一時半會兒不會把大量的社會資本挪到足球產業上來,這個8-10年的週期可能還要往後挪個5年左右甚至更久。

所以10年內,依然不對國足報特別大的希望。

但我依然支持國足的發展!

作為一個普通的足球愛好者,現在家鄉的足球環境越來越好,氛圍越來越濃,踢球的場地也多了,這本來也是一種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