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毛姆《面纱》中的凯蒂?

井底小小鱼

正在读这本书,感慨很多。



首先,特别喜欢作者毛姆,他真的可以说是十分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喜欢他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的心理,从来不会赘述无用的东西,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十分有意义,不管是哲理性的,还是叙述性的。



再来说一说《面纱》这本书的故事性。我想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就已经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了,这个明确而又突出的目的性和主题,是要通篇读完以后因人而异去理解的,在我看来最浅而易见的主题莫过于教育且鞭策女性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面纱》中的凯蒂,是一个虚荣且肤浅的女性,尽管经历了后来的铅华洗礼,仍然改变不了她骨子里内在的浅薄和无知,她甚至憎恨自己,却又很难改变自己。她美丽却缺少思想,因为过分美丽而得到过多的追捧,也因为这些华而不实的仰慕让她变得更加浮躁虚荣,但命运对她是多么善良,让她认识了深沉又努力的沃尔特——她的丈夫。



我一直在想,她为什么会在那么多追求者中选择他,虽然书里明确说她为了赶在妹妹结婚之前风光嫁掉,可作者关于他求婚的场景描述的很理性,她深知他们不合适,却无法拒绝,解释这一现象只有一个原因,她身上欠缺的所有东西,在他那里都有。对于她而言,从开始他就值得敬畏,而她却并没有意识到。浅薄对深沉,永远是最合理的选择。



凯蒂这个人物又十分可怜,她的家庭教育和环境,让她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心里充满幻想,不愿意深刻剖析和认知事物,一旦她认识到和理解了一些事的本质以后,她又能很快将过错揽回自己身上,说明她内在中存在“本真”。我喜欢这个矛盾复杂的人物,她不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西那样自私冷酷,她的“愚蠢无知”在那个社会现实里也可以被理解和原谅。



一尔丁

在中国南方的青山绿水间,一对儿外国年轻夫妇,正艰难行进在狭窄的小路上。下雨了,两个人各撑着一把伞坐在行李箱上,女的百无聊赖,用时髦的牛津鞋踩水玩儿,男的则一手撑伞,一手捧着一本书,正襟危坐。在等待挑夫们到来的这段时间里,两个人各做各的事儿,连眼神都没有交流过一次。附近山中干活的中国苦力,麻木的面庞上,此时却显出惊愕和不解的神情。显然他们对于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年轻外国人,充满了好奇。

这是电影《面纱》的开头,那个男的叫瓦尔特,女的叫凯蒂,他们是结婚不到两年的夫妻。而此时,这个山清水秀的中国小城,却是一个霍乱横行、充满了死亡的危险之地。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在这个贫穷且充满瘟疫的中国小城,这两个年轻的外国人会有怎样的结局?这就是作者毛姆为我们讲的故事。

毛姆是英国人,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在做牧师的伯父家长大。他上过教会学校,后来却取得了医生的资格。但是真正让毛姆名扬天下的则是他的写作才华。他写各种文体的作品,小说,散文,戏剧等等,在当时都广受好评。他的小说作品更是在一百多年后仍然在全世界流行,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是《月亮与六便士》,《人生的枷锁》,《刀锋》等,这部《面纱》,如果不是因为跟中国有关,可能中国的读者不会太多。

毛姆的作品一般都没有特别宏大的主题,但是读者们都喜欢他写的故事。所以,他被称作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而他自己则自嘲为“二流作家中的高手”。

《面纱》这个故事很简单,两个原本就三观不同的男女,因为偶然的机缘,也因为各自的需要,闪婚。婚后,女方出轨。在毛姆的其他小说中,有很多以男人为主,比如《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人生的枷锁》里的医生,《寻欢作乐》里的作家,都是男性。而且这几个男人,都不是什么完美的男人。毛姆用笔让他们在读者面前,赤身相见。

但是《面纱》里的主角,却是这个叫凯蒂的女人。不知道凯蒂是不是毛姆欣赏的那种女人,起码她被写得有血有肉,有经历有成长,虽然曾经爱慕虚荣,但也敢于担当。凯蒂是个漂亮女孩,为此一直被母亲寄予厚望,希望能钓到一个金龟婿。但熟悉了社交套路的凯蒂,没成想最后却成了个剩女。一抓到瓦尔特这根救命稻草,哪还顾得着细加思量,赶紧离开家才是正事。

电影的改编到后来已经偏离了原著的意图。看着爱德华·诺顿,我想着瓦尔特就该是这个样子。一个温文尔雅的理工男,富有爱心但绝不外露。面对出轨的妻子,他的做法其实很残酷。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依然认为,最后那句“死的却是狗”,就是在说他自己。他想报复凯蒂,把她带到瘟疫横行的地方。就像毛姆最先听到的那个《炼狱》的故事一样。

但也有人说,瓦尔特是无法放过自己,于是让自己陷入死亡的境地。但是原著小说中那句“死的却是狗”,确凿无疑是沃尔特在人世说的最后一句话。毛姆有时候很残酷,绝不像电影中那么温暖,凯蒂最后会爱上了瓦尔特。这样两个人,也许可以相互理解,但却不会有爱情。

原著中凯蒂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男人。在电影里完全把给他忽略了。这是个有点窝囊的男人,在家中一直扮演隐形人的角色,只为家人提供生活费用,却得不到任何尊重。因为,他一直无法满足妻子对他事业上的期待。

最后毛姆让这个男人得到了解脱。强势却无理的老婆死了,自己也得到了一直期待的事业岗位。这对凯蒂的母亲绝对是个绝大的讽刺。但是,每一代的女人都会不一样,凯蒂跟她的母亲不一样,凯蒂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更加不同。她要让女儿走和自己不一样的道路。说到这儿,突然明白了,毛姆说的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成长,而是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独立和觉醒。

幸福的面纱都有漂亮的纹路,饱和度很高的色彩。远远望去,光彩照人,光鲜亮丽。但托尔斯泰紧接着就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才是一个好故事的完整开头。相似的幸福有什么好说的。只有揭开面纱,露出形态各异的不幸,才会吸引读者的兴趣。因为那才是真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