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区块链

一、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BlockChain),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中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技术,区块链目的是用于验证其信息真伪,它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本,是一个应用于开放非安全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采用密码学来保障已有数据不被篡改,采用共识算法来对新增数据达成共识。通过P2P协议将全世界所有的节点计算机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通过节点之间交易数据的同步来保证计算机节点的数据共享与一致。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TCP/IP协议,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实时更新,消灭了高成本、低效率的信息供应链。区块链类似互联网TCP/IP协议这样的底层技术,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那区块链的核心是实现了信任的去中心化。

三分钟了解区块链

区块链,第四次技术革命

三分钟了解区块链

学校老师要求家长为每个孩子推荐两本课外读物,一种方式家长各自留言老师或家委帮忙专人统计,一种方式就是大家接龙。每个家长写上编号:孩子的名字+书籍信息,在上一个留言的后面累加一个号并补充自己孩子及书籍的信息,最后形成一个能够记录全部孩子及报名书籍的一大段文字,这就是最简单的区块链。很明显这种方式,相比较一个老师专门集中式的统计家长留言效率会更高,工作量也更小。报名记录分散在各个家长手机里,大家都有存档分布式多点备份,去中心化没有一个单一用户能够控制它,这就是典型的分布式、多点备份、高冗余的共享账本。

二、区块链一些概念和术语

区块:区块链用来存放记录的文件,记录创建期间发生的所有价值交换活动,包含并确认待处理的交易。区块就类似我们传统账本的一页纸,通过页码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每页纸(区块)链接起来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账本。第一个区块叫创世区块,第二个区块开始,每个区块首先有前一区块的Hash值,然后该区块的数据有发起人的数字签名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及不可篡改性。

去中心化:没有中心化的节点和管理机构,功能的维护依赖网络中所有具有维护能力的节点完成,基于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各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一个节点或几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三分钟了解区块链

区块链去中心化

挖矿:通过计算形成新的区块,是交易的支持者利用其自身的算力为网络做数学计算进行交易确认的过程,交易支持者在机器上不断计算密码学问题来保障交易的进行,做为对服务奖励,矿工可得到他们所确认交易的手续费。

分叉:同一时间段内全网不止一个节点计算出随机数,就会有多个节点在网络广播它们各自打包好的临时区块。若某一节点收到多个针对同一前续区块的后续临时区块,就出出现分支情况。该僵局要到下一个工作量证明被打破,其中一条被证实为较长的一条,在另外分支链条工作的节点会转化过来,开始再较长的链条上工作,其他分支将会被抛弃。最长的链条才被全网公认,短块链是被淘汰的分叉区,价值交换活动将被重新加入到交易队列池中。

51%攻击: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

Merkle哈希树:一种哈希树二叉树,可以用来快速校验大规模数据的完整性,是用来校验交易真实性的技术手段。Merkle数的叶子节点Value值是其承载的数据哈希值,Merkle数非叶子节点的Value值是其下面所有叶子节点值进行组合,再进行哈希计算所得。

公有链:无官方组织及管理机构,无中心服务器,参与的节点按照系统规则自有接入网络、不受控制,节点间基于共识机制开展工作。网络节点可以任意接入,网络读写权限不受限制,任何人可以参与共识过程,比特币属于典型的公有链;

私有链:建立在企业内部,系统的运作规则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设定,操作权限限于少数节点,同时仍保留区块链的真实性和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参与节点只有用户自己,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有权限管理;

联盟链:由多个机构联合发起,介于公有链、私有链之间,兼具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三、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改变了中心化的信用模式,进而能够帮助人们从个人信任、制定信任到机器信任。区块链最重要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两个互不认识并进而信任的实体要达成共识和协作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前提下,完成交易双方的可信行为。

区块链这样的技术特性,未来一定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典型的应用场景,来改变和颠覆着我们的生活,目前探索比较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分钟了解区块链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1、数字货币,区块链无需中介参与、可信度高、过程高效,类似金融行业防止单点故障和系统性风险,需要层层审计来控制金融风险,会造成极高的运营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防篡改、高透明的方式使整个金融系统极大的降低成本。早在201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PBOC)就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探究区块链未来服务于金融行业和数字货币领域的技术创新。

2、支付清算,成立于1973年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正在推进"跨国支付新标准"区块链概念验证(PoC)项目,已有22家全球银行加入其中,试验区块链技术来尝试降低跨境支付的交易成本。

3、数字票据:票据做为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准金融资产,具有规模大、参与方多、业务场景复杂的特点,被认为是区块链有望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

4、权益证明: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结算机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几个环节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证券的交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区块链可以独立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区块链参与维护交易的每个网络节点都拥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利用区块链分布记账和集体维护的特点,可以对权益的拥有者确认权利,非常适用与土地所有权、股权交易等场景。

四、区块链的现状和未来

区块链是一门新兴技术,近年来这个领域的投资和资产价值简直是突飞猛进。但整体来看,区块链行业雷声大雨点小,资本热捧、行业高呼、峰会不断,没有改变区块链实际应用落地聊聊无几的现状。大部分区块链的机构,仍处于概念炒作和技术测试验证阶段。包括ICO做为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也是乱象横生、泡沫四溅,在政府加强监管后最终一地鸡毛。业界一致认为区块链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金融领域,形势也不容乐观,金融领域专业人士认为,实施区块链做为金融运营核心基础实施会面临不少风险,区块链技术虽具有颠覆现有金融系统的潜力,但目前来看还不成熟。区块链解决的所谓不信任问题,但其对象是局限于区块链上的数据,要与实体商业应用场景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推动实体与数据之间跨域映射关系的建立。

但从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将区块链列入国家信息化规划,确定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将其定位于未来五年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这是官方对区块链技术长远潜力的认可,未来市场空间充满着未知的机会。暂时的混沌乱象是所有技术从概念到成熟再到应用落地必须经历的过程,大家要有耐心、有信心,区块链整个行业一定有能够洗尽铅华,从浮躁中走出来的那一天,像互联网一样走进并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颠覆更多的应用场景,希望这一天不会让大家等待太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