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囚徒困境是什麼?

南風幾時

運用在企業管理中,我們可以用團隊協作來示例。

如果團隊協作不好,一般來說是因為出現了分歧,而這類分歧通常都會被冠以“溝通不良”或者是“利益衝突”的原因而被悄悄掩蓋。而實際上,成功的社會合作要求的不只是“減少衝突”或者是實現“利益交換”這麼簡單,並不是所有的合作問題都可以通過提高溝通效率來解決,“囚徒困境”就是一類具有代表性的難題。

20世紀50年代,Albert Tucker模擬並提出了一種場景模型: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

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說明了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在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是理解納什均衡的重要案例。在商業社會中,它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結論是: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願意合作,最後的結果是損人不利己。在耶魯大學博弈論公開課中,教授BenPolak提出,解決囚徒困境的本質是一定要改變參與者的收益,其具體提出了三種方法解決囚徒困境:1.訂立具有強制力的契約、合同;2.不固定次數的重複博弈;3.教育。


家族企業雜誌

“囚徒困境”模型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論模型。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市場中的囚徒困境

1.貸款模型,資本主導

A、B兩企業能力相當,如果兩個企業全部不貸款,依靠利潤滾動發展,則A、B企業都能無風險的健康發展,不會因市場波動產生危機。但如果A企業貸款,B企業不貸款,則A企業很容易藉助貸款,迅速擴張形成規模優勢,在戰略上合圍B企業,藉助資本將B企業擠出市場。同理,假設A企業不貸款,而B企業貸款,B企業將A企業擠出市場將是大概率事件。在這個模型作用下,AB企業必須搶著貸款,最終所有企業開始負債前行,債務的成本1.05的N次方,指數增長,最終會壓垮貸款企業群體(經濟危機)。

2.融資模型

單純從技術角度看,網約車模式只需幾百萬資金就可以逐漸使平臺走上良性運行的軌道。但是,一家企業融資,其他企業都必須緊隨其後融資,沒有融資或者融資少的企業倍淘汰的理由和技術毫無關係,根本原因是融資能力不行。資本為科技公司準備了一個直升機,爬樓梯直接出局,直升機高度不夠的同樣出局,這就產生了披著科技公司的資本怪獸。實際這些企業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才需要不斷融資以恐嚇競爭對手(別惹我,爺有錢)。但顯然資本是有重量的,風投的錢每年追求的回報率最低也在20%以上,一個科技公司融資接近200億美元,估值直接達到500億美元,其中有多少泡沫?它未來怎麼上市呢?總不能上市就超越騰訊吧!這是大量獲獎無數的獨角獸們面臨的共性問題。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3.淘寶分銷模型

你不在淘寶上投入廣告,你就沒有銷量,別人(打廣告的)就會把你的銷量搶光。當大家搶著打廣告,除了淘寶幾乎全是輸家。買流量就像吸xx,你懂的!

4.底商分銷模型

200%的商戶(潛在加入者)搶著租用100%的底商,促使實際經營的商戶承擔200%的租金。高昂的租金吞噬了利潤,並倒逼商戶向消費者轉嫁,通脹讓所有人失去安全感,進一步加劇了潛在加入者的數量。一個越虧損,越投資(小生意)的怪圈吞噬著整個社會的累積財富。每天我們看到的商戶門頭更替都意味著幾十萬已經被燒掉了。

如何破解囚徒困境?

把市場搬到線上,充分溝通,讓信息變得對稱與透明——所有原罪源自信息不對稱。

如何把市場搬到線上?

1、一個線上平臺。註冊人,註冊企業,註冊商戶,註冊創新項目都可以獲得一定數量該平臺股權獎勵——全民控股。

2.股權抵押獲得提貨權(儲值)。1.全民用提貨權預付選擇創新項目,讓創新項目獲得充分資金,拜託過度依賴資本的囚徒困境。作為回報,所有創新項目50%的股權注入全民控股平臺,使全民控股平臺的股權價值/抵押能力不斷提升,使傳統項目分享創新項目的成長空間。2.傳統企業以獲贈股權為抵押,獲得提貨權,拜託對銀行貸款的依賴。

3.在一個沒有貸款和利息的金融系統,會很自然的消除經濟危機,走出囚徒困境。

4.新人機關係

債務軟件欠股東服務的金額=股東群體獲得提貨權的金額

一個軟件負債100萬億,誰敢壟斷它(佔據中心)?

一個軟件負債100萬億,股東群體(全民,企業,商戶)獲得100萬億的提貨權。提貨權不是人民幣,但其含金量卻高於人民幣(囚徒困境貨幣)。因軟件服務壽命大於10000年,且永續不違約(無囚徒困境)。

5.信任的勇氣

你信任其他中國人嗎?

你信任公信機構嗎?

你信任科學嗎?

信任是溝通、妥協、包容的基礎。

一個由不信任外界的個體組成的群體是不可能拜託囚徒困境的。

推薦《智能社會》,中信出版社出版

用數據告訴你為什麼你可以信任,如何信任,如何在信任基礎上自下而上的進行群體開放式創新。


高金波

這個故事很多人講過,但要關注這個故事後面想傳達的幾個核心觀點。

囚徒困境,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Merrill Flood和Melvin 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大量文獻成果顯示出這個貌似已經成為公理的模型:在個體私利前面,建立合作是十分困難的。

原因是什麼呢?博弈論分析工具的建立基於這個重要觀點,即人們的決策結果不僅取決於他們如何在不同備選項之間進行選擇,而且取決於跟他們互動的其他人所做的選擇。

而在囚徒困境案例裡,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個人收益是每個參與人評估博弈結果的唯一指標。”

所以,當警察抓到兩個嫌疑犯,並且他們之間無法交流時,警察為了篩選出罪犯,給兩個人提出的條件是:如果A坦白B抵賴,則A馬上釋放B判刑三年。如果AB都坦白,則分別判刑2年。如果AB都不坦白,則根據手上的證據,每個人判刑一年。

從上述結論倒推可知,既然每個個體策略的選擇都是為了達到自身收益最大化,比如我們站在A的角度看。

A會想:

如果B選坦白,那麼A如果抵賴,判三年。如果A坦白,判兩年。

如果B選抵賴,那麼A如果坦白,釋放,如果A抵賴,判一年。

那麼對A來說,不管B做出什麼決定,A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

B也是這樣想。

所以第二天,警察收到了兩份坦白。

但如果A和B不從個人利益最大的焦慮考慮,誓死抵賴的話,其實可以每人只判一年。

但在理性行為的博弈中,理性參與人,只會得出一個比較差的結果。

當然,這裡面沒有反映出來更多的感情因素,如果有的話,博弈結果會更加複雜。


程蟬

經濟學的囚徙困境是人自己本身,這與各人自己的認知水平差異以及共同的價值觀有關,人本身很奇妙,有人因天天吃豆腐炒青菜覺得不好吃而鬧意見,但當有人提出豆腐炒青菜和青菜炒豆腐換著吃就心滿意足了,還有一部分人聽到後馬上罵上了,這兩個菜就是同一個菜,是騙人,這就是人與人的認知不同造成的差異,而這個差異就會造成囚徒困境,


龍一歐

囚徒困境其實在選擇中經常用到。為了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選擇,雙方都有兩個選擇,只有雙方選擇都不承認錯誤,才能達到最大利益。但是他們有可能為了自己的最大化利益選擇都不利於對方的選擇。所以只有有這個選擇意識,才能達到所謂囚徒困境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