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能生錢?就是這樣,你沒看錯

我們可能在生活中最不願意做得一件事,就是欠別人的錢了,也就是欠下債務,但你可能不知道,有的時候“債”是一種資源,善用債務工具,可以“債中生錢”,為理財大業加分。

銀行不會隨意提供給我們房貸。為了控制銀行自身的風險,銀行會有針對性地選擇放貸對象。越是有能力的人,銀行越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銀行知道,能力代表了實力,代表了還款的保障。

比如說信用卡,長期來看只要在每個月免息期內還款就可以從銀行免息借到一筆錢。如果我們的能力足夠強,銀行甚至可以給我們幾萬以上的額度。比如白金卡,透支額度是6萬元,等於沒有任何成本,每個月就有了6萬元資金可供週轉。

“債”能生錢?就是這樣,你沒看錯

假設房子的價格是100萬元,我們辛辛苦苦積攢了100萬元。我們是用這100萬元全款買一套房,還是每套首付20萬元買5套房子更好?在房價上揚的時代,怎樣算都是後者更加有利。

所以說,選擇消費借款,實際上就是學會利用個人信用,利用負債更快地獲得財務自由。國外有一個理念:從銀行借到的錢越多,一個人的財務自由度就越高,同時還意味著這個人越有本事。

1, 普通人財富積累的一般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取工資—消費—儲蓄。窮人拼命掙錢,但總是將掙到的錢放在銀行裡面,讓錢靜靜地躺在那裡。

2, 聰明人的財富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錢收入—更多的是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輕鬆致富。富人總是想著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負債可以讓很多人變得更富有?

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借錢,讓我們看看“負債”到底會帶來哪些好處吧!借錢,其實有4個效應,適當的平衡負債,可以讓資金在“利滾利”這樣一種狀態下盤活。

“債”能生錢?就是這樣,你沒看錯

1, 財富聚集財富(馬太效應)

一個銷售經理,穿38元的襯衣,坐了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到客戶公司推銷價值10萬元的產品。

同樣一個銷售經理,衣著得體,開著體面的小車(借款買的),到同一個客戶公司賣價值10萬元的同一款產品。

如果在銷售員的銷售技能沒有太大的差別情況下,我們可以想象後者成功的機會大很多。

因為成功吸引成功,財富聚集財富,儘早讓自己擁有財富會加快財富積累的速度。

2, 借錢生錢

馬雲,王健林,雷軍,喬布斯這些富翁(也是“負翁”)的例子大家覺得比較遠。

就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借錢+借款買房的房哥、房姐、房親戚吧。存錢的朋友們,辛辛苦苦攢下的工資錢趕得上房價飆升的速度嗎?

人的收入有多種:勞動型收入,投資型收入,資產型收入。中國69.7%的勞動人民只有勞動型收入,不懂投資和理財。不一定要買房,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年化20%以上收益的投資機會。如果我們有機會用好我們的信用,借錢生錢,那會是我們財富自由的快車道。

“債”能生錢?就是這樣,你沒看錯

3, 信用增值

人們常常關心個人的有形資產:房、錢、車…… 卻很容易忽視更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信用。因為他們不知道信用其實有價值的。

銀行的錢借的次數越多,信用評分越高,未來借款額度越高,利息越底,這就是信用的資產。

4, 適當的負債是成長的最佳動力

這句話尤其是年輕人將的。憑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兒和勇氣,年輕人迫切需要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們需要成長,需要試錯,需要機會,需要人脈…… 而這些無一不需要錢。

很多人如果沒有負債的壓力,估計也會大多數人一樣平平庸庸、碌碌無為地走向平凡之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管怎麼樣,債務始終是要還清的,只有正視債務,定出明確的時間進度表,嚴格執行,才能管理好債務,不至於出問題。福利區 + weixingongzhonghao 小盾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