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历史上关于敌对或者政见不和我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帝王与大臣之间、宦官与大臣之间、文臣与武将之间,文臣之间、武将之间的争斗,其实除了这些争斗之外,若是皇帝年幼亦或是体弱多病,那么垂帘听政的太后与皇帝之间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底下的大臣要么自动站队,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偏偏在历史上有一名大臣,听闻帝后不和,不仅没有抽身世外,反而积极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他为何敢如此做呢?最后矛盾化解了么?

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话说宋朝的皇族子嗣真的不像其他朝代的皇族那么旺盛,这不皇位传承到宋仁宗时,他仅有的三个儿子,接连夭折,不得已宋仁宗将自己堂兄的儿子赵曙接到宫中交给曹皇后(后来的曹太后)抚养,但此时宋仁宗并没有立赵曙为太子,他还一直寄希望于自己还能有子嗣诞下,可惜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多年来宋仁宗就是没有皇子诞下,随着宋仁宗身体的每况愈下,立储之事渐渐的成为朝堂第一大事。(在古代储君的确立是封建王朝的重大政治问题,它涉及到国家的传承和安危。)

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这时朝中以宰相韩琦、包拯、司马光等为首的大臣开始劝说宋仁宗早日确定太子人选,可宋仁宗面对此事一直采取拖字诀,一直到宋仁宗去世的前一年,在以韩琦为首的大臣的百般劝说下,宋仁宗才下诏立养子赵曙为太子。

后来赵曙登基为帝是为宋英宗,可以说在宋英宗确认为继承人的问题上,宰相韩琦应推为首功,不过韩琦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此事,不把功劳记在自己身上,就算如此宋英宗还是从内心感激韩琦的,作为前朝老臣宰相,宋英宗继位后继续倚重韩琦,并没有将他调离宰相岗位。

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宋英宗即位之初,由于患有疾病,朝廷大事就交由曹太后垂帘听政解决。新皇登基,热血澎湃肯定想有一番作为、改变,这一点宋英宗也不例外,这时一些宦官以宋英宗不是宋仁宗亲生等缘由不断向曹太后说宋英宗的坏话,以至宋英宗和曹太后之间间隙萌生,关系变的紧张起来。

别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碍于皇家颜面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过身为宰相的韩琦明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政治危机,韩琦决定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他一边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他一般见识吧。难道您希望别人象议论天下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另一边对宋英宗说“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作的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还不清楚?您只管尽您作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了您。”

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和,为何他一出马,危机立马化解呢

在韩琦的调解之下,宋英宗和曹太后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双方关系开始的变得缓和起来,不久随着宋英宗身体的好转,曹太后撤帘还政,就这样一场政治危机被韩琦化解。

宋英宗和曹太后都能听韩琦的劝说,一方面是两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到不可化解的地步,另一方面对宋英宗而言韩琦拥立他有功,对曹太后而言,韩琦在宋仁宗时代都能凭自己的品行和能力担当宰相之职,他的建议和劝说自己也要细细考虑,再说自己并不恋权,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所以有了一个中间人给予台阶下,双方之间的矛盾自己就可以化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