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學歷史對你而言,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

如果無用,為什麼我們從小就要學歷史?

如果有用,請明確地說出來,用處是什麼?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為什麼對於學歷史有沒有用,過去和現在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難道是古人實在太笨,誤把沒有用的東西當成是有用?還是現代人的智能忽然有了數十上百倍的增長,比古人要有智能得太多?事實上,歷史學還是歷史學,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

其實,學習歷史,可以讓人明做人、明做事。不管是大到軍國的方針,還是小到坐臥起居的禮儀,都有著歷史的影子,多少人也津津樂道地讀著野史,聽著傳說,以此來瞭解歷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熟讀這種殘局,我們就能下棋了;熟讀歷史,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唯有讀史,可以獲得觀古今、知人心的睿智。中國人讀史,必讀《史記》。

《史記》是文學的鉅作,更是史學的大成。所以在孩子8到14歲,從小學到初中,它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文史科目,成為他們文化教育最離不開的土壤。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像小學課文《將相和》《西門豹》;初中學的《鴻門宴》《陳涉世家》;高中的《報任安書》;更有歷史課上的政治史、文化史……

難怪很多老師說,學生越早接觸《史記》,就能越早獲得學好文科的金鑰匙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史記》不僅是一部為後世呈現

中華歷史之美文學之美的文史經典,更是一部關於中華傳統精神中華道德風骨的長篇史詩。

它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中國“史學雙璧”。魯迅曾給予它的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據說曾國藩曾多次研讀過《史記》,對之愛不釋手,他曾經評價說:“竊以為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史記》。” 能這樣評價,是因為這部書不光講道理,還通權變,即“窮物之理、執聖之權”。

《史記》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的寫法類似今天的小說,如《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列傳》《荊軻列傳》《淮陰侯列傳》等等,它們都是詳細地敘述故事、生動地描寫情節場面、繪聲繪色地為作品人物設計個性化的語言。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2、富貴不歸鄉里,如衣繡夜行,誰人知者?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3、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死者死人之事。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4、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5、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6、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7、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出自《史記·儒林列傳》

8、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出自《史記·李斯列傳》

9、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難近。非人情,難親。

——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10、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

——出自《史記·蘇秦列傳》

為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司馬遷,一定要完成《史記》?影響至今!

我們細讀一下項羽失敗後的東城之戰與垓下自刎;讀讀李廣失敗被俘後的匹馬逃回,憑著這些細節,我們稱項羽為“戰神”,稱李廣為“飛將軍”,誰能說不合適?這就是司馬遷如椽大筆的描寫工夫,是《史記》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功。

青少年多閱讀這樣千古傳誦的作品,不僅會對歷史進行深刻的瞭解,也在不斷地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作文及閱讀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