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不说话的同学都是什么意思?

柳先生148339105

想必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几个同学群,最近的莫过于大学同学群。但是,大家都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从不冒泡,不管群里的老同学什么时间聊什么话题似乎都引发不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真的是看不上老同学不愿意再打交道了吗?其实不尽然,他们逃不过以下几种类型。

日理万机,忙着赚钱养家型

生活不易,这类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每日早出晚归,有点空闲时间恨不得跟自己的家人多相处会,哪有时间在群里闲聊。

工作生活远离电子产品型

你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并不精通手机,电脑这类产品,也并不经常上网,仿佛于这个时代脱轨,这类人也不可能在群里经常说话。

自觉道不同的陌路型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心态和境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有很多人都过上了不同的生活,对事物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再也不是当初无话不谈的好哥们了。

本就低调不善言谈的内向型

这类人在上学的时候就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很有可能他跟大多数同学也不熟,所以很难在同学群热络地聊天。

群里有前任型

每个班级都有那么一两对情侣,学生时代的爱情总是刻骨的,有的后来没走到一起的人很难再做朋友,当群里有从前的恋人,也很难随意的聊天。


决胜网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群。

当然,大家都有同学群;这个群是关系比较不错的一批同学,建群的目的一是联络感情,二是互相鼓励。

那会儿大家都刚踏入社会不久,领到手的工资连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边儿都挨不上,住着几百块钱的隔断间,吃着街边便宜的麻辣烫,挤着经常挤不上去的地铁,平日里总忍不住愁眉锁颜。

好在物价还算可以,淘宝买到的衣服也能穿,实在不行,就只能对父母开口了;于是群里诸人纷纷感慨现状难挨,纷纷表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的打卡分享自己每天行踪和正在努力做的事,以示虽然世事艰苦,但自己从未放弃。

有的每天更换群公告,提醒众人和自己,理论、鼓励与实践相结合,不信做不到,不信打不出一片天地。

还有几个,在群里从早聊到晚,半日不看群,聊天记录就上千条,从文艺复兴聊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从世界未解之谜谈到减肥计划为何会失败……嬉笑怒骂,半真半假,置身于其中,仿佛这个世界所有的热闹都在此,别的困惑与无奈都能暂时放下,好一片太平盛世。



这其中,有那么一两个人,几乎不参与群聊,只在有人询问事情时他们才会出来聊几句,说完该说的,立马进入潜水状态。

很忙碌的样子,很高冷的感觉,有同学问:喂,你们怎么那么忙啊?一点群聊时间都没有吗?出来联络联络感情啊,大家同学一场,友谊是需要维持的。

有时候能得到回应,但大部分都是自说自话,不出来聊天的照样不出来聊,于是很多同学转身嘀咕:也没见他们功成名就啊,整得比大明星还能摆谱。

不喜欢聊天的同学皮肤特别白,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小白。

小白不怎么聊天,朋友圈发得也少,为数不多的几条,都是与他工作有关的。这样,群聊的热情持续了多久,小白的高冷就扮演了多久。

直到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活动,偶遇小白,两个人笑说好久不见,便约了一起吃饭。那会儿,我才知道,他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超出我们数倍,他说,打算买车了。

席间听他侃侃而谈,我说,你本来是个挺爱聊的人,在群里怎么不说话啊。

小白笑起来说,他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冷,只是白天上班,晚上经常与客户吃饭或者研究与工作有关的资料,没什么时间聊天,确实比较忙;再说,他觉得群聊太浪费时间了。

不是有人说要沟通感情么,我记得我还问过他。


小白说,他真有什么事儿或者有机会推荐给同学的时候,都是直接打电话,群里有几个跟他关系很好啊,也经常出来聚聚什么的。

“我确实很忙啊。”小白说完,像小孩子一样伸出手指,比画他究竟在忙些什么事情:首先是工作,小白是一家私企的主管,私企不大,小白手底下也只有两三个人,但胜在时间自由,经过他们团队的努力,公司产品销售额还不错,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成可观。

想真正地培养感情,只在群里聊并没有什么用。小白说群聊不如跟女朋友约会,或者带父母出去吃吃饭,他跟不错的哥们儿想聊的时候就约个大排档或者去打球,想怎么聊怎么聊。群里的关系太虚假,有人求助他能帮一定帮,但要是整天耗在群聊上,哪有时间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儿?不久之后,就听说小白买了车,中级车型,不算太好。可在同学之中,不靠父母买车的人,寥寥无几,而且那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

其实,这样的人挺多的。一门心思地努力工作,赚钱改善生活,从来不侃侃而谈,也从来不向众人宣扬自己的目标和斗志,只在众人看不见的背后,铆足了劲儿,拼命往前冲;他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他知道要得到必须先付出,他也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儿。

那些曾在群里打卡的同学,那些曾放言要改变人生的签名,最终都黯然淡下去了,做不到的话,都变成夸夸其谈,变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因为豪言壮语是不用担任何风险的,也不必负任何责任。反正是自己的事情,旁人也不会催促你说“喂,你的计划没完成,快加把劲儿啊”,也不会有人站在你身后不遗余力地推着你前进。



提笔画签名

现在的同学群,可以说很多班级的都是这样,比如有50人,经常说话的也就10人以内,有40人平时很少发言,偶尔出来抢个红包,说声谢谢,然后又无限期潜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4点:

【1】混的特别好的,没时间

混的特别好的人,一般都比较忙,确实很少有时间聊天,当然也可能觉得不知道说啥好,怕一聊天就被各种找办事情借钱之类,索性就不说话了。

【2】混的特别差的,不好意思

毕业后,随着每个人的工作选择不同,慢慢的同学之间就拉开了差距,混的不好的人,心里产生了自卑,感觉低人一等,就不愿意和大家说话了。

自卑的人大都沉默。

【3】以前就性格内向,关系就比较淡

上学期间和大家关系就一般,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毕业后不在一起,话自然就更少了。当然,也有部分后来混的好的,后面话又多起来的。

【4】毕业后经历不同,交集变少,一发言响应的人很少,说多了怕尴尬。

毕业后,每个人的社会分工都不同,有的人考了公务员,有些人当了老师,有些做生意,有些工厂上班等,经历完全不同了,你感兴趣的他不感兴趣,群里一发言,没有几个人响应,为避免尴尬,自然就少说为好了。

不过,同学情就一次,一辈子也只能共同读书一次,那是我们的青春共有的回忆,说与不说,客观上确实没办法强求,不过还是希望大家珍惜这仅有的缘分,有机会的话多线下聚会。同学情,一辈子!


名言佳句

我的同学群现在就保留了一个大学同学群,这个群是个哑吧群,看别人也都没退群,自己也不好意思退,反正从来也没人说话,放那也无所谓。

这个群还是去年大学毕业三十周年时,全班唯一女生张罗建的群。毕业三十年了,全班才17个同学,有一个已经得道升仙了,剩下的十几个,有两个没联系上。同学们天南海北,好多从毕业就再也没见过面,大家对毕业三十周年的聚会无限向往。未见面前,群里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相互问寒问暖,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思念。

聚会在翘首期盼中结束了,大家各自散去,千言万语似乎就在那次聚会说完了,谁都不想再说话了。

偶尔,会有一个人出来冒个泡,立即感觉是自讨没趣,现在真是好,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人说话了。

高中同学群是从老家来了一个高中同学到哈尔滨,聚会过后给我拉了进去。我一直是全班学习第一名,不只是班级第一,还是学年第一,进到高中同学群,兴高采烈地跟大家打招呼,发现根本就没两个人回应,当即退群。

初中同学群呆的时间久些,时间长了,发现这个群里好多人都不认识,才知道这个初中同学群,很多人重复念了几次初中,最多的从初一到初三反复来了三回,于是,他们的同学可谓太广泛了。好多同学既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大妹妹的同班同学,还是我小妹妹的同班同学。

大家倒是都特别热情,一口一个领导地叫着,同学之间,我算个屁领导!听着感觉好别扭,后来发现,这个群,有个屁大职位的,称为领导;开个小卖店的,都称呼为某老板或某总,俨然高级沙龙。

同学,关系好的,就成了好哥们,好哥们自然不会断,成了一辈子的朋友。

关系再好的,就成了媳妇,我媳妇就是我高中同班同学。

关系一般的,早就断了,断了再联系上,也还是个断。

同学群,也就那么回事吧!


其实,我也是同学群里的一员,而且是毕业分别二十多年后才建起的同学群。有道是,同学情,三代亲。我们所有的同学对这种因同学群的建立而带来的再度相聚,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大家在群里的聊天信息每天都会在三位数以上。而且信息的内容是那么的健康,那么的纯洁,那么的充满真情实意。

在数十人的同学群里,有的聊起来多达数小时之多,少的也在早、中、晚时段,时不时来上几句。也有的长时间不吭声,保持一言不发。

我也曾想过,这些同学怎么能禁得住一言不发呢?仔细想想,可能这个同学群,对他们而言,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存在着不发言的理由与原因。

二是,同学已经分别几十年了,突然间有了联系并建起了同学群。一时间脑海里全是当年同学时期的画面,可是,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大家已是面目全非,心里有伤感、有激动、有喜悦、也有悲伤,一时半刻很难理出个头绪,想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时拿起手机又放下,几经反复,还是没能和大家说上一句话。

三是、确有少数同学,不善言谈,不善交流,在上学期间,原本与同学们就很少交流,大家在一起,他只愿意听,不愿意说,始终保持着这种缄默的性格,故此,在群里也见不到他的声音。

四是、长时间以来,有些同学出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出于岗位的不同,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很少有机会练习打字,而且智能手机只听指令,手慢、手快都容易出错,而有些错误只能靠撤销而不接受修改,这样的同学只能看着别人聊的热火朝天,自己只能在心里面干着急,所以,他们也没有好办法参与到群聊之中。

凡此种种,都是导致同学群里会出现不说话的同学。他们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没能参与到群聊。可是,他们的内心是与大家相通的、相容的,他们同大家一样热爱着这个群体,热爱着群里的每一位同学,也许,只有等到大家真的相聚在一起时,他们才会得以爆发,才会来个一吐为快!


冬日暖阳124086398

当时组建同学群,并且加入同学群的同学,目的就是通过方便的社交软件维持联系。

但是我们往往会看到,时间变得久了以后,那些最初是以方便交流为目的的群组,似乎都变成了“死群”。通常都没有人在聊天。往往只是“貌合神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来从几点来分析一下。

首先一种可能是:有人在群里发了消息,但没有得到回复。

这种情况是一种恶性循环,当一个活泼的人在群里发了消息,也许这个人在平常大家的相处中就是一个“捣蛋鬼”的存在,那么在群里得到的回复也许会多一些。但是难免,有些时候,他发布的消息得不到回复。这其间,可能会因为,大家没空在忙,或者是一些人认为这些消息很过时也没必要回复,或者是大家没有看到等等。这些原因会逐渐减低这类人群的活跃度。

第二种可能性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现在的生活,和群组里的同学没有过多的交集。

我们都知道,同学是以前的,和现在的生活往往没有很大的交集。这一现实是主要决定群组“貌合神离”现象的原因。因为交集不多,圈子不同,彼此就没有共同的话题,那么这时候就没有了聊天沟通的必要。如果在同学之间有比较多的交集,通常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私聊来完成沟通的。而大群里往往会泄露一些隐私。

第三种可能:因为怕没人回复会很尴尬,所以干脆不说话。

我朋友中就有几个属于这类人群的。他们在人群里话就不多,在网络上这种环境,话也不多。

大概就是这几个情况,造成了现在群组里不说话的情况越来越多。


柏燕谊心理咨询师


金点子369



大多数人都会加入一些同学群,像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而同学群里总有一些不说话的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因为太忙

人在职场大多比较忙,能有时间在同学群里闲聊的真不多。

2.交集不多

很多在同学时期无话不谈的朋友,毕业后天南海北,大家之间共同的话题和交集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也就越来越在群里说话的不多。



3.各自发展

毕业后,大家各自的轨迹不同,所形成的收入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共通、适合共同聊天的话题也会越来越少,大家关注的重点、拥有的资源、每个人的能量、经济条件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能在群里一起聊的话题并不多。况且有些人又是敏感,甚至不理性的,有些时候一句话激起千层浪,也可能遭遇误解或质疑,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少说微妙。


许悠然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当年那些白衣翩翩的同窗,如今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底在怕什么?顾虑什么?都不需要同学交情了吗?


曾经那般好的学生时代的友谊,终究是逃不过世俗的枷锁,只好牢牢地锁着,那样才不至于被抽离。

也许说是世俗改变了友谊的航向,不妨说是人长大了,朋友便会越来越少。当初那些陪你一起走的人,有的已经不再出现,有的已经远去,停留而下的只有彼此的回忆。

我们总会因为某些原因,迷失在森林,找不着方向,自然也就丢失了一些人。

桩桩往事如烟云,最是难忘同学情!

能够同行一段路,还能继续同行的同学,我很感谢你们!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读。也许你正在为事业奔忙、为生活所累;也许我们的社会背景各有所不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无论怎样,我们相信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唯有同学之情不能变,也不可能变,因为那一段风雨同舟的情结,已经嵌入我们每一位同学生命的年轮,那就是——至尊、至纯、至善,同学情!

同学的时光总能叫人悉心珍藏,同学的情谊总能叫人牵挂心肠,同学的聚会总能让人心中向往。其实,那些宁愿潜水憋死也绝不说话的同学,还是很关注同学群的。


熏衣草224966711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同学时代结束了,各自天涯,各奔前程,各有各的生活,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哪里还有什么共同语言。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何况一个同学群几十个人,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发言,没有共鸣,索然无趣,于是沉默。于是,一个一个都不冒泡了,只潜水,不发言。还有工作忙的人,同学群不添加通讯录里,不置顶,如果没人发言,这个群就不会显示,久而久之,越来越淡。

一是太忙碌。毕业之后,有的人,心智过于成熟,一心扑在事业上,不干出一点名堂,根本不会在乎其他的事物。同学群,同学情,在事业面前,都是次要的。有的很少看同学群,看见了也懒得发言,一切都是浮云,从眼前飘过,没有什么比当前的事业更重要。

二是太现实。聊那些无用的话,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这种人,历经生活磨砺,特别务实,更加现实,一切与工作与利益无关的事,“关我何事,关你何事”,所以,根本不看同学群。

三是太谨慎。有些同学是天生敏感谨慎,又不太会说话,一说就错,而且有敏感,知道言多必失,沉默是金。还有一些同学是职业限制,比如是公职人员,本来就有纪律要求,任何网上的说话都留下痕迹,与其留有隐患,干脆不说话,不发言,甚至不发朋友圈。

四是太自卑。毕业三四年,同窗苦读,看似平等的学子,踏入社会后,很快拉开差距。这个社会,很容易把差距拉得过大。有人有关系,早已飞黄腾达;有人有能力,赚钱发财当老板;有人有实权,在当地吆五喝六;更多的人还是草根一族,在一线挣扎。同学群里聊的都是工作、单位、待遇、收入、房子、车子、职位等话题。你让一个业务员、服务员、小职员,如何开口说话。

五是太敏感。同学群除了聊工作事业,再就是晒旅游、晒孩子、晒幸福、晒美食,归根结底,再低调再注意,还是有炫耀之意。你发一个澳洲海滩,他发一个马尔代夫;你发一个烘焙,他发一个西藏;你发一个孩子钢琴,他发一个孩子得奖。本意未必是在炫富,但别人看来就是“对比”,再看看自己窘迫的生活,一塌糊涂的事业,怎么能接上话茬呢?

六是太无聊。

同学群里还发一些鸡汤、社会新闻、国际时事,当在职场上爬模滚打几年后,谁还信那些大道理,都知道那些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与其浪费精力在群里争吵,不如做做家务、看看闲书、带带孩子来的实际一些。

综上,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只有几个混得特别好的人,有钱有闲有心情,在群里偶尔冒冒泡,其他人则是逆反,你越嘚瑟,我们越不配合,他们嘚瑟几次,感觉出力不讨好,怎么也掀不起浪花,也沉到海底当潜水员了。这是朋友圈和同学群的发展规律,人性本来如此。前些年热闹,是因为流行文化,许多东西在国内就是热闹一阵子,终究要回到原点。期待下一个新鲜“游戏玩法”出现,周而复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