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之后的元宵节上,贾政早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

元春省亲之后的元宵节上,贾政早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曹公擅长在大喜中埋伏大悲,仔细阅读会发现,红楼梦里的盛大节日,都隐藏着巨大的悲,而元宵节又是红楼梦里被写到最多的一个节日,自然也不例外。

且说元春省亲回宫后,从宫里传出了一个灯谜,贾母见元春高兴,就让他姊妹们也都作灯谜,重新又过起了元宵,贾政也想在贾母跟前奉承,也来承欢取乐。席间,就猜起了他姊妹们做的灯谜。

这一回各本都不全,脂批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不少版本回末仅存四春和宝钗制的灯谜,并无贾政悲谶语的情节,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从戚序本补上的,但从灯谜隐喻开看,似乎是曹公原笔。

贾政猜完四春的灯谜后,有一段非常详细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们且看原文: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元春省亲之后的元宵节上,贾政早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

贾政心理活动描写的这段话,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元迎探惜四春作的灯谜谜面,全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暗示,毫无半点节日喜庆之意。这一点,贾政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所以他心里愈加烦闷。

我们来看四春的灯谜,元春的是炮竹,虽然很响,但很短暂,是一哄而散,这跟王熙凤说的聋子放炮仗的笑话对应,暗示元春虽然是贵妃,但天不假年,去世早。迎春的是算盘,无论如何盘算,都无法逃脱既定的命运。探春的是风筝,暗示她的远嫁。惜春的是佛前海灯,暗示她最终出家为尼。

贾政看了这些寓意不详的灯谜,且一个比一个悲,他心中自然会有所感,即便他无法参透四春的命运结局,至少他已经有某种不好的预感了。

第二,看完四春的灯谜,贾政来不及多想,又继续看下去,由此可知,后面应该有宝钗、黛玉和宝玉的灯谜,但目前许多版本仅保留了宝钗灯谜,不见黛玉和宝玉灯谜,也是一大憾事。

看完宝钗灯谜后,又有一段贾政的心理活动描写,再次表达了他对四春及钗黛等姊妹命运的担忧。我们且看原文: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元春省亲之后的元宵节上,贾政早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

贾政本来是要趁着元宵佳节,在贾母跟前承欢取乐,一家人共度佳节的,没想到看了他姊妹们的灯谜后,先后两次心里生出无限悲哀来,替这些女孩的命运担忧,因为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回目说“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按理来说,元宵佳节,一家人一起猜谜取乐,猜出了灯谜,应该都是很开心的,不仅有彩头可领,还能逗贾母开心,本来是件好事,但贾政却因这些灯谜的悲剧性暗示,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

仔细看这些灯谜,就是各人命运的判词,暗示着这些女孩最终都不是“永远福寿之辈”,都是不详的,贾政当然高兴不起来,甚至悲戚不已,愈加烦闷。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明知道这群女孩可能都是薄命人,但自己却无力去改变什么。

我们看不到宝玉和黛玉的灯谜了,如果能够看到,也许贾政会更加悲戚,当贾政亲眼看到这群孩子的命运轨迹,跟灯谜中说的出奇地一致时,他会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痛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