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今天是元宵节,在唐代,元宵佳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官署也都停止办公: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让都市中的居民尽情的张灯结彩,观灯游乐,即便是拥近宫城,金吾卫禁军也不得干涉,后世水浒传中宋江第一次进京城面圣就是靠着元宵节不实行宵禁的时机完成的。所以唐宋时期的元宵节热闹异常。

大唐立国三百年,盛极而衰,但是不管是歌舞太平的盛世,还是兵荒马乱时节,都阻挡不住人们对节日的庆祝。

元宵节又称灯节,现在各地也会在正月十五前后举办元宵灯会,比如苏州胥门灯会,南京夫子庙灯会等等,都是以展示各色各式的彩灯为主要活动内容。

说起大唐的观灯盛景,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这些盛况吸引着满城的士子居民前来观灯,长安城的元宵佳节已然成了花灯烟火的世界,放眼看去,处处是火树银花,明月空照处,涌动的人群摩肩接踵。

这种盛况可是不会再诗人的笔下错过。张祜用“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的夸张手法描述出上元灯夜万人空巷的盛景,开启了大唐灯会晚会的盛宴。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

描述了花灯的庞大和明亮。接着张说开始对花灯造型进行了描绘:

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真是龙凤呈祥的寓意啊,怪不得崔液在诗中感叹: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这么好玩好看的时候,要是宅在家里,可是真是无趣极了!

在这欢乐的时刻,连皇帝也会出来欣赏民间的灯火,甚至不仅仅在当时的帝都长安,也会到东都洛阳,元稹未能亲眼见到唐明皇时代的东都,但也会听人说起当时的盛状: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看灯可不是人们出来的唯一目的,还有各种节目可以观看,还有轻歌曼舞,灯谜游园,这些歌舞大多由官府组织的官妓表演。衣着艳丽的歌姬,随着古乐丝竹或起舞弄影,或清展歌喉。伴随着节日的高潮,这些舞者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譬如顾况在沧州的时候在诗中回忆当年的长安上元节:

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用白居易在杭州的时候也写下了关于杭州元夜的盛况: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诗人都快有点乐不思蜀的味道了。

元宵节,在唐诗中寻找诗情画意

即便是官署放假,普天同庆,也照样有无法观灯赏舞的人,如图现在,有在边疆巡逻的士兵,有坚守岗位的特殊部门,在信息不畅的时代,可没有什么直播。那怎么向他们来表述这些美好呢?王諲在诗中感叹: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把这好歌好舞全部记载下来,以待来日向那些未能亲眼看到的人来述说此等良辰况景。而晚唐时节的李商隐在听说长安城的元宵灯节即将举办,自己却无法动身前往,失落之意满溢诗篇: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满满的遗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