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第27话 《荒城纪》:荒城,荒芜的不单单是一座城

在《荒城纪》还没上映的时候,就被电影的宣传海报吸引了,一个被绑在行刑架上的女人。上一次看到这样的画面,还是在《满清十大酷刑》里。所以,这样的画面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故事是这个样子的。

新文化与旧制度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文化运动”,提倡学文字,习礼仪,懂廉耻。在山西的一个偏远村庄,村里的保长为了趋炎附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儿子,并从女儿口中辗转得知了一条旱涝保收的消息:在村里建个“李忆莲祠堂”, 就可以获得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观众要问了,“李忆莲祠堂”是什么鬼?李忆莲又是谁?她拯救了世界么?为什么要给她立个祠堂?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口误闹出的笑话,无知又不识字的村民,把“礼义廉耻堂”听成了“李忆莲祠堂”。巧的是,村里刚好搬过来一个寡妇,就叫做李忆莲。建祠堂要看风水,风水的位置又好巧不巧的是寡妇老相好住的位置。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寡妇与强拆,听上去就是个好故事。

就这样,在那个年代,本就敏感的身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一出荒诞幽默的黑色喜剧呈现在观众眼前。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荒诞但不荒唐,这是整部剧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所有的悲剧一样,一定会是喜剧的开头。从欢笑到沉默,到最后李硭的一声枪响,让所有人从沉思中惊醒。

剧中的保长,看上去是为了村民的利益,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傻儿子,以获得政府的救济粮,实则也只是在为自己考虑。从政府领取的每人30升救济粮,到村民手里只有2升。每次发放救济粮都是保长媳妇外出的日子,这样村里稍有姿色的妇女就可以从保长的炕头多领一些粮食。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无论是“礼义廉耻堂”还是“李忆莲祠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都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披上的虚伪外衣。

可正如导演所说的,这部电影中没有坏人。即使是贪财的保长和族长,也不能称得上所谓的坏人,他们只不过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在大环境中谋求一丝生存的人。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坦白讲,这些人都是不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全都是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无论是李寡妇,保长还是族长。就像是电影《一九四二》中描述的一样,没有善恶,没有对错,只是时代让人不得不这样去做。

林硭算是整个村里最邋遢的人,全身上下都是补丁,蓬乱的头发。几乎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都是黑色,一点美感都没有。就连与林忆莲“办事”的时候,也是简单粗暴,没有情欲,只是发泄。但林硭说话掷地有声,不仅男欢女爱,还有情感存在。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这就让林硭与整个李庄的荒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无意批判人性,影片中的村民都是丢失了自己灵魂的“傀儡”,而背后的人依然过的很好,没有负罪感,残暴不仁的人性显而易见。而村民,即使良心尚在,也很快被淹没。

人性?

《荒城纪》从另一种角度去剖析了人性,又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让人性的每一面都有了充足的理由去展现。讨论对错的人,实在猜错了导演的用意。就像是那句话,不要轻易试探人性。电影亦是如此,人性的每一面,最终只会回归到一点,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走上那条不被道德所承认的路。

于现实层面来讲,《荒城纪》虽说故事荒诞了些,可荒诞又合乎历史。

而历史又总是反复向前,即使在这个文明的社会,生活在阳光下的你我,也依然存在与这些荒诞之事中。网络暴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缘由的指责,没有缘由的让舆论导向最有话语权的那一方,你说证据,好像作为看客,没人会去管证据,只会凑热闹。在这样的暴力下,有多少人像李忆莲一样,无辜牺牲。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站在围墙下的你我,与村民,没有任何区别。

美工:木木

《荒城纪》:我们始终没有逃离那个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