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第27話 《荒城紀》:荒城,荒蕪的不單單是一座城

在《荒城紀》還沒上映的時候,就被電影的宣傳海報吸引了,一個被綁在行刑架上的女人。上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還是在《滿清十大酷刑》裡。所以,這樣的畫面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

新文化與舊制度

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開展“新生活文化運動”,提倡學文字,習禮儀,懂廉恥。在山西的一個偏遠村莊,村裡的保長為了趨炎附勢,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縣長的兒子,並從女兒口中輾轉得知了一條旱澇保收的消息:在村裡建個“李憶蓮祠堂”, 就可以獲得縣裡撥發的鉅額救濟糧和銀元。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觀眾要問了,“李憶蓮祠堂”是什麼鬼?李憶蓮又是誰?她拯救了世界麼?為什麼要給她立個祠堂?

事實上這僅僅是一個口誤鬧出的笑話,無知又不識字的村民,把“禮義廉恥堂”聽成了“李憶蓮祠堂”。巧的是,村裡剛好搬過來一個寡婦,就叫做李憶蓮。建祠堂要看風水,風水的位置又好巧不巧的是寡婦老相好住的位置。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寡婦與強拆,聽上去就是個好故事。

就這樣,在那個年代,本就敏感的身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一出荒誕幽默的黑色喜劇呈現在觀眾眼前。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荒誕但不荒唐,這是整部劇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所有的悲劇一樣,一定會是喜劇的開頭。從歡笑到沉默,到最後李硭的一聲槍響,讓所有人從沉思中驚醒。

劇中的保長,看上去是為了村民的利益,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縣長的傻兒子,以獲得政府的救濟糧,實則也只是在為自己考慮。從政府領取的每人30升救濟糧,到村民手裡只有2升。每次發放救濟糧都是保長媳婦外出的日子,這樣村裡稍有姿色的婦女就可以從保長的炕頭多領一些糧食。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無論是“禮義廉恥堂”還是“李憶蓮祠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都是為自己謀私利而披上的虛偽外衣。

可正如導演所說的,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即使是貪財的保長和族長,也不能稱得上所謂的壞人,他們只不過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在大環境中謀求一絲生存的人。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坦白講,這些人都是不具備獨立人格的人,全都是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犧牲者,無論是李寡婦,保長還是族長。就像是電影《一九四二》中描述的一樣,沒有善惡,沒有對錯,只是時代讓人不得不這樣去做。

林硭算是整個村裡最邋遢的人,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蓬亂的頭髮。幾乎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是黑色,一點美感都沒有。就連與林憶蓮“辦事”的時候,也是簡單粗暴,沒有情慾,只是發洩。但林硭說話擲地有聲,不僅男歡女愛,還有情感存在。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這就讓林硭與整個李莊的荒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影無意批判人性,影片中的村民都是丟失了自己靈魂的“傀儡”,而背後的人依然過的很好,沒有負罪感,殘暴不仁的人性顯而易見。而村民,即使良心尚在,也很快被淹沒。

人性?

《荒城紀》從另一種角度去剖析了人性,又在大的時代背景下,讓人性的每一面都有了充足的理由去展現。討論對錯的人,實在猜錯了導演的用意。就像是那句話,不要輕易試探人性。電影亦是如此,人性的每一面,最終只會迴歸到一點,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走上那條不被道德所承認的路。

於現實層面來講,《荒城紀》雖說故事荒誕了些,可荒誕又合乎歷史。

而歷史又總是反覆向前,即使在這個文明的社會,生活在陽光下的你我,也依然存在與這些荒誕之事中。網絡暴力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緣由的指責,沒有緣由的讓輿論導向最有話語權的那一方,你說證據,好像作為看客,沒人會去管證據,只會湊熱鬧。在這樣的暴力下,有多少人像李憶蓮一樣,無辜犧牲。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站在圍牆下的你我,與村民,沒有任何區別。

美工:木木

《荒城紀》:我們始終沒有逃離那個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