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苦菜秀

靡草死

麦秋至

小满,名字听起来就很文艺小清新,就如这稚嫩的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天气渐热,雨水增多,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灌浆,慢慢变得饱满起来,但还未成熟。这一时节,阳气日盛,苦菜茂盛,细草枯亡,麦子将熟。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其实,渐丰的麦粒预示着丰收,但也是最青黄不接之时。于爱茶人而言,三春已过,炎夏未满,虚怀静品,一缕茶香慰平生。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荼苦,甘如荠

在过去,小满时节,作物未完熟,无粮可食,而苦菜却葳蕤生长,穷苦百姓往往以野菜充饥。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

早在先秦,《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宋代朱熹评论说:“言荼虽甚苦,反甘如荠,以比己之见弃,其苦有甚于荼”。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字,有人解释为苦菜,亦有人认为,它的特性与茶近似,可视为为“茶”的古字。譬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此“荼”即为“茶”。入口微苦涩,却回味甘甜,这是好茶的味觉表现。这也印证了陆羽在《茶经》所说的那样:“啜苦咽甘,茶也。”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啜苦咽甘,茶也

再有,乾隆皇帝《味甘书屋口号》,其自注云:“茶之美,以苦也。”以“清苦”为美,先苦后甜,几乎是古今爱茶者的共识。

而在古人的诗文中,则也乐于把“清苦”之性拟人化、人格化,如苏轼笔下的“叶嘉先生”、杨维桢的“清苦先生”、支中夫的“茶苦居士”、皮光业的“苦口师”、孙樵的“晚甘侯”等等,这也是清高如茶的君子风范之体现。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元代杨维桢把茶拟人化为“清苦先生”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武夷山“晚甘侯”摩崖石刻

小满宜 “吃苦”

《本草纲目》引《洞天保生录》称:“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气也。”

小满时节,苦菜当令。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小满时节,苦菜是时令蔬菜

当然,除了吃苦菜,还应吃“苦”茶。《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本草纲目》中亦云:“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神农本草经》

但凡茶,或多或少都有苦味存在。在云南茶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中,譬如布朗山老曼娥寨的苦茶,由于奇苦,因而充当了加工普洱茶的“味精”,一些茶商在生产加工普洱茶饼时,往往加入老曼峨的茶拼配,以丰富茶饼的口感和滋味。

小满茶单

绿茶春茶

当下由春入夏,火气褪而茶重生,宜饮春季绿茶,重温春天的韵味,不早不晚,正正好。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老白茶

白茶有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皆产自福建。白茶,其性清凉,清热降火,消暑解毒同时还可消除一些炎症。女性特别适合饮用白茶,可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红茶

说起红茶,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暖胃,适合在冬天喝。其实红茶也很适宜在初夏饮用。饮红茶,不仅能止渴消暑,提神消疲更可去除湿气。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隔年岩茶

这个时节,武夷岩茶的新茶刚刚做完,有的还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此时饮用,未免火气太大,饮隔年的岩茶正正好。小满节气,雨水逐渐增多,人体也容易出汗。

根据这一季节特点,饮隔年岩茶具有良好祛湿功效。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岩茶火气已经褪去。一般来说,在南方,岩茶至少要放置一年以上才可以退火气,在北方则要3-5年,才能醇厚温润。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小满|盛夏未满,虚怀静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