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花未全开月未圆,万物无限接近饱和状态,是谓“小满”。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也是文艺创作永恒的追求。花开则谢、月盈则亏,泼墨留白的分寸感,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演员赵立新的身上,我们常看到“小满”的状态。他骄傲,却有分寸、留余地,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旧有知识分子的风骨, 有时安之若素,偶尔特立独行。经由他所创作的角色,从沈一石、陈其乾、张仪、曹操、史为民……到如今的“陆先生”,常给观众留足遐想和回味,让人意犹未尽,是位懂得“留白”的高手。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1

“陆先生”不完美,却恰到好处

《远大前程》尘埃落定。

有多少人在为它仓皇的大结局“锤头顿足”,便有多少人要为“陆昱晟”摇旗呐喊。在微博上,赵立新化用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月笙不胜小冬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以告别角色,才华横溢、蔓延如香,不止于字里行间。

这部集结半个影视圈实力派飙戏的演技大赏,让观众过足“眼瘾”的同时也常常疑惑究竟该pick三大亨中的谁?在永鑫男子天团中,大哥霍天洪不怒自威、二哥张万霖狠辣张狂、三弟陆昱晟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始终不轻易显山露水,稳如“定海神针”。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众所周知,“陆先生”的人物原型是民国枭雄、黑白通吃的杜月笙:地痞流氓出身的他,杀人越货无数,坏到了骨子里,却常年青衫长褂,逢人说话彬彬有礼,广泛结交读书人、救济穷人,正所谓“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剧中的陆昱晟同样不能用“好坏”二字定性,生逢乱世,只能说他是一个“有良知”的坏人。他爱惜人命,重视底层工人的利益,只有他看到了“洪三元”身上的潜质,他欣赏“洪三元”聪明机警、重情重义,有心培养他成为这上海滩未来的王,是男主角的“伯乐”,当然,人物的功能还不止于此。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不得不说,赵立新虽在长相上与杜月笙那“大扇风耳、高颧骨、小平头”相去甚远,但穿上长袍马褂时,他的自带的“书生意气”非常吻合杜月笙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气质。

这位老戏骨凭借自身的实力,精准地把握住了角色的内核——杜月笙出了名的聪颖、双商极高,人情世故信手拈来、广交好友不亦说乎,赵立新拿捏住了他的“筋骨”,用“骨相”的神似完成了对“皮相”的引领,是一种比“演谁是谁”更高的境界。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他对细节的较真也在屏幕中得以彰显,堪比“处女座”。历史上,外号“莱阳梨”的杜月笙是水果小贩出身,连街上的乞丐都叫他“水果月笙”,他的削梨技术麻溜,梨皮跟着刀走而且不断,经他手削出来的梨圆溜溜亮晶晶尤为漂亮。

为角色做大量准备工作的赵立新,也展现了独树一帜的削皮技能。当霍天洪意欲“白帝城托孤”时,他悉心为大哥削苹果,手里“有活”,脸上“有戏”,听着兄长的谆谆教导,情到深处那句“兄弟情大于天”将戏剧引向煽情高潮。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事实上,“陆先生”不完美,他身上也有瑕疵,人物并非高大全但却有血有肉,比如,在小钱小利面前,他坚持情义至上;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心中也有一杆秤,选择没有对错,只较得失。

在洪三元与陆先生决裂真正上演时,同样是二人对峙,只是时间变了、空间移位、立场不同,赵立新眼角眉梢全是戏,从细节之处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盘托出。“赢,不一定赢在当下,但输一定输在未来。”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2

表演不是定义,他始终留有余地

一部电视剧完结,人物是否“立”住,是观众最关注的。赵立新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化展现“陆先生”,他有一套做人与行事的哲学体系,值得回味。

金句频出,可以说是民国版的“教父”,他说:“下流社会拼拳头、中流社会比银钱、上流社会争面子。”;说“在哪里丢掉的东西,在哪里拿回来。”;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 ……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观众为何会对“陆先生”的哲学语录感同身受?因为“陆先生”曾真正身陷洪流之中,“未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他的一生,早已经过了岁月的锤炼与打磨,任尔东西南北风。

就是这个不强给大道理、不一味灌鸡汤的“陆先生”,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真实而细腻地还原了大时代中匆匆而过的“一代枭雄”。

同样的表达,在《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也有,他看似风光无限、腰缠万贯,依附于皇室之中,往来于官宦之间,背后却被各种势力所裹挟,身不由己,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无法保全,这样的无奈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烘托了特定时代里整个群体的悲哀。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在赵立新的诠释下,“精明商人”与“清高文人”的两件外套在人物身上相得益彰,虽披着温文尔雅的皮囊,却步步为营如履薄冰,最后“别院”之火,将一切烧归沉寂,“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沈一石”一记眼神,便是一生,是非曲直,待他人言说。

此外,《中国式关系》里的沈运,他既渴望光明、又害怕光亮,无数次鼓足勇气,却还是“唯唯诺诺”躲在角落。行走在黑暗中,他那疲惫不堪的眼角堆积着忧伤,他向往清晨,却连这种“向往”都只能卑微若尘埃隐隐作祟,但钢针也不止闪着寒光,是赵立新的表演赋予了角色一腔孤勇、一抹柔情。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我记得你去年秋天的模样,灰色的贝雷帽,平静的心,晚霞的火焰在你的眼里争斗,树叶纷纷坠落你灵魂的水面……”当他在深夜对着自己的爱人深情地念出聂鲁达的诗时,人们突然理解了“刘俐俐”为何爱“沈运”爱得深沉,千疮百孔、一地鸡毛,也曾孕育过黎明。

《三国演义》中的鲍国安和电影《关云长》中的姜文都演出了“曹操”的枭雄霸气,《新三国》中的陈建斌和电影《赤壁》中的张丰毅演出了更为世俗化的曹操,而赵立新的“曹操”更像“卡里斯玛”般的人物:坚硬的自尊隐藏着脆弱的自卑、多情的温柔交织着权谋的铁血、绝世的才情透露出帝王的野心。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3

人生不设限,是怎样的体验?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声音、或是影像,赵立新总能以不同的媒介,向观众传递思想与力量。

人们对他的认知,始于角色,陷于才华:考入中戏后进入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苏联专家举办的实验班,因为成绩优异被送到俄罗斯学习戏剧,是第一个考入瑞典国家大剧院的中国人,并在瑞典艺术的殿堂里浸润了十载春秋,归国于中戏任教,并教学相长参与创作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永不消失的电波》等作品。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迷于声音,精通四国外语,演绎十多种方言,赵立新在展现“声音演技”的《身临其境》中身怀绝技,从容又洒脱的惊鸿一瞥,便将那“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为《闻香识女人》中的“弗兰克中校”配音时,他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将密集台词下的激荡情绪展露无遗,不仅展现了惊人的语言天赋,更将人物的灵魂代入本我,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表演的精髓和门道可谓“万变不离其宗”,都从“声台形表”这四字真经里来。痴迷于话剧舞台的赵立新,自导自演了话剧《父亲》,这是一部经常在他心里缠斗了22年的戏。这部原本晦涩阴暗的现代戏剧里程碑,在赵立新和金星的联袂演绎之下,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对现实生活有关照意义。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在话剧舞台上,观众被紧紧裹进恐惧、紧张、矛盾撕裂的危机暗涌中,赵立新“讲故事”的高明之处再次得以验证。这此之前,他在《大先生》中塑造了“白衬衫+牛仔裤”版鲁迅,堪称经典。

他是圈里少有的“全能型人才”。有时候像本深奥的哲学著作;有时候像本轻松的生活随笔;有时候像内容丰富的长篇,一人千面,等待每位观众的,是“开卷有益”。除了演员、编剧、导演等身份,还在《机器人》争霸中担纲主持人,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担任开幕式主持人,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他究竟还有多少技能没有被观众解锁?我们拭目以待。

赵立新:人生“小满”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什么样的演员配谈“工匠精神”?应该有赵立新。一直以来,他对演绎事业独到的见地、追求职业荣誉感,都极具感染力。每次“尝鲜”,他都将心思用在钻研本身,付诸热情及恒心。他所呈现的,是“小满”的人生、“留白”的角色,这已然带给观众超越角色本身的意义,“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以鱼”更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