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花未全開月未圓,萬物無限接近飽和狀態,是謂“小滿”。這是人生最好的狀態,也是文藝創作永恆的追求。花開則謝、月盈則虧,潑墨留白的分寸感,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演員趙立新的身上,我們常看到“小滿”的狀態。他驕傲,卻有分寸、留餘地,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舊有知識分子的風骨, 有時安之若素,偶爾特立獨行。經由他所創作的角色,從沈一石、陳其乾、張儀、曹操、史為民……到如今的“陸先生”,常給觀眾留足遐想和回味,讓人意猶未盡,是位懂得“留白”的高手。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1

“陸先生”不完美,卻恰到好處

《遠大前程》塵埃落定。

有多少人在為它倉皇的大結局“錘頭頓足”,便有多少人要為“陸昱晟”搖旗吶喊。在微博上,趙立新化用徐志摩的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月笙不勝小冬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以告別角色,才華橫溢、蔓延如香,不止於字裡行間。

這部集結半個影視圈實力派飆戲的演技大賞,讓觀眾過足“眼癮”的同時也常常疑惑究竟該pick三大亨中的誰?在永鑫男子天團中,大哥霍天洪不怒自威、二哥張萬霖狠辣張狂、三弟陸昱晟千呼萬喚始出來,卻始終不輕易顯山露水,穩如“定海神針”。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眾所周知,“陸先生”的人物原型是民國梟雄、黑白通吃的杜月笙:地痞流氓出身的他,殺人越貨無數,壞到了骨子裡,卻常年青衫長褂,逢人說話彬彬有禮,廣泛結交讀書人、救濟窮人,正所謂“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劇中的陸昱晟同樣不能用“好壞”二字定性,生逢亂世,只能說他是一個“有良知”的壞人。他愛惜人命,重視底層工人的利益,只有他看到了“洪三元”身上的潛質,他欣賞“洪三元”聰明機警、重情重義,有心培養他成為這上海灘未來的王,是男主角的“伯樂”,當然,人物的功能還不止於此。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不得不說,趙立新雖在長相上與杜月笙那“大扇風耳、高顴骨、小平頭”相去甚遠,但穿上長袍馬褂時,他的自帶的“書生意氣”非常吻合杜月笙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氣質。

這位老戲骨憑藉自身的實力,精準地把握住了角色的內核——杜月笙出了名的聰穎、雙商極高,人情世故信手拈來、廣交好友不亦說乎,趙立新拿捏住了他的“筋骨”,用“骨相”的神似完成了對“皮相”的引領,是一種比“演誰是誰”更高的境界。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他對細節的較真也在屏幕中得以彰顯,堪比“處女座”。歷史上,外號“萊陽梨”的杜月笙是水果小販出身,連街上的乞丐都叫他“水果月笙”,他的削梨技術麻溜,梨皮跟著刀走而且不斷,經他手削出來的梨圓溜溜亮晶晶尤為漂亮。

為角色做大量準備工作的趙立新,也展現了獨樹一幟的削皮技能。當霍天洪意欲“白帝城託孤”時,他悉心為大哥削蘋果,手裡“有活”,臉上“有戲”,聽著兄長的諄諄教導,情到深處那句“兄弟情大於天”將戲劇引向煽情高潮。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事實上,“陸先生”不完美,他身上也有瑕疵,人物並非高大全但卻有血有肉,比如,在小錢小利面前,他堅持情義至上;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心中也有一杆秤,選擇沒有對錯,只較得失。

在洪三元與陸先生決裂真正上演時,同樣是二人對峙,只是時間變了、空間移位、立場不同,趙立新眼角眉梢全是戲,從細節之處將人物的情緒變化和盤托出。“贏,不一定贏在當下,但輸一定輸在未來。”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2

表演不是定義,他始終留有餘地

一部電視劇完結,人物是否“立”住,是觀眾最關注的。趙立新做到了全方位、立體化展現“陸先生”,他有一套做人與行事的哲學體系,值得回味。

金句頻出,可以說是民國版的“教父”,他說:“下流社會拼拳頭、中流社會比銀錢、上流社會爭面子。”;說“在哪裡丟掉的東西,在哪裡拿回來。”;說“人生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情面、場面。” ……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觀眾為何會對“陸先生”的哲學語錄感同身受?因為“陸先生”曾真正身陷洪流之中,“未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他的一生,早已經過了歲月的錘鍊與打磨,任爾東西南北風。

就是這個不強給大道理、不一味灌雞湯的“陸先生”,以“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真實而細膩地還原了大時代中匆匆而過的“一代梟雄”。

同樣的表達,在《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也有,他看似風光無限、腰纏萬貫,依附於皇室之中,往來於官宦之間,背後卻被各種勢力所裹挾,身不由己,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無法保全,這樣的無奈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烘托了特定時代裡整個群體的悲哀。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在趙立新的詮釋下,“精明商人”與“清高文人”的兩件外套在人物身上相得益彰,雖披著溫文爾雅的皮囊,卻步步為營如履薄冰,最後“別院”之火,將一切燒歸沉寂,“我之後,君復傷。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沈一石”一記眼神,便是一生,是非曲直,待他人言說。

此外,《中國式關係》裡的沈運,他既渴望光明、又害怕光亮,無數次鼓足勇氣,卻還是“唯唯諾諾”躲在角落。行走在黑暗中,他那疲憊不堪的眼角堆積著憂傷,他嚮往清晨,卻連這種“嚮往”都只能卑微若塵埃隱隱作祟,但鋼針也不止閃著寒光,是趙立新的表演賦予了角色一腔孤勇、一抹柔情。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我記得你去年秋天的模樣,灰色的貝雷帽,平靜的心,晚霞的火焰在你的眼裡爭鬥,樹葉紛紛墜落你靈魂的水面……”當他在深夜對著自己的愛人深情地念出聶魯達的詩時,人們突然理解了“劉俐俐”為何愛“沈運”愛得深沉,千瘡百孔、一地雞毛,也曾孕育過黎明。

《三國演義》中的鮑國安和電影《關雲長》中的姜文都演出了“曹操”的梟雄霸氣,《新三國》中的陳建斌和電影《赤壁》中的張豐毅演出了更為世俗化的曹操,而趙立新的“曹操”更像“卡里斯瑪”般的人物:堅硬的自尊隱藏著脆弱的自卑、多情的溫柔交織著權謀的鐵血、絕世的才情透露出帝王的野心。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03

人生不設限,是怎樣的體驗?

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聲音、或是影像,趙立新總能以不同的媒介,向觀眾傳遞思想與力量。

人們對他的認知,始於角色,陷於才華:考入中戲後進入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蘇聯專家舉辦的實驗班,因為成績優異被送到俄羅斯學習戲劇,是第一個考入瑞典國家大劇院的中國人,並在瑞典藝術的殿堂裡浸潤了十載春秋,歸國於中戲任教,並教學相長參與創作了《走向共和》《中國往事》《永不消失的電波》等作品。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迷於聲音,精通四國外語,演繹十多種方言,趙立新在展現“聲音演技”的《身臨其境》中身懷絕技,從容又灑脫的驚鴻一瞥,便將那“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展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為《聞香識女人》中的“弗蘭克中校”配音時,他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將密集臺詞下的激盪情緒展露無遺,不僅展現了驚人的語言天賦,更將人物的靈魂代入本我,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表演的精髓和門道可謂“萬變不離其宗”,都從“聲臺形表”這四字真經裡來。痴迷於話劇舞臺的趙立新,自導自演了話劇《父親》,這是一部經常在他心裡纏鬥了22年的戲。這部原本晦澀陰暗的現代戲劇里程碑,在趙立新和金星的聯袂演繹之下,引發了強烈的共鳴,對現實生活有關照意義。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在話劇舞臺上,觀眾被緊緊裹進恐懼、緊張、矛盾撕裂的危機暗湧中,趙立新“講故事”的高明之處再次得以驗證。這此之前,他在《大先生》中塑造了“白襯衫+牛仔褲”版魯迅,堪稱經典。

他是圈裡少有的“全能型人才”。有時候像本深奧的哲學著作;有時候像本輕鬆的生活隨筆;有時候像內容豐富的長篇,一人千面,等待每位觀眾的,是“開卷有益”。除了演員、編劇、導演等身份,還在《機器人》爭霸中擔綱主持人,以及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擔任開幕式主持人,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多,他究竟還有多少技能沒有被觀眾解鎖?我們拭目以待。

趙立新:人生“小滿”角色“留白”,亦如日月盈仄

什麼樣的演員配談“工匠精神”?應該有趙立新。一直以來,他對演繹事業獨到的見地、追求職業榮譽感,都極具感染力。每次“嚐鮮”,他都將心思用在鑽研本身,付諸熱情及恆心。他所呈現的,是“小滿”的人生、“留白”的角色,這已然帶給觀眾超越角色本身的意義,“授人以漁”遠比“授人以魚”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