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刊物叫《读者文摘》,几乎每期都看。一次在上面看到一篇文章,说一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哪个国家的忘记了。大家都满心期待能登上这座雄伟壮观的“世界屋脊”,“一览众山小”。可是还有1000多米就要实现毕生所愿的时候,有一个帅哥却悠然下山了。大家非常不理解,都劝他再坚持一下,努力拼搏这最后一程。他笑着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是我此生最好的成绩,我很满足了。”


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当时很欣赏帅哥这种富有哲学思想的人生态度。他不是不努力拼搏,而是用自己最好的状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个空白,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遗憾,给自己和别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看似不是最完美,却充满了智慧。

现在终于明白,帅哥的这种做法叫留白。

谓食薤留下藠头。白,指薤的根部,即藠头,味美。《晋书·庾亮传》:“ 亮 噉薤,因留白, 侃 问曰:‘安用此为?’ 亮 云:‘故可以种。’ 侃 於是尤相称叹云:‘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一片空白。就是不要把生活过得满满的,把事情做得满满的,把话说的满满的,那样就会给自己无形中带来很大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时间长了就会透支身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全民热衷的买房,很多人其实不具备买房条件,看到别人都买,自己也咬牙切齿,东挪西凑,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供一套,使自己沦为“房奴”,从此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不能旅游,不能交朋好友,吃吃喝喝,不能买买买,反正除了还房贷,其他一切全免。每天起五更爬半夜,累的精疲力尽。更有甚者出现“早更”,“过劳死”。

还有,在子女关系上出现了“直升机父母”,总是在孩子头上盘旋,一点不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总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爱好班,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的这根神经小弦儿绷得紧紧的。结果往往却不尽人意。

在夫妻和恋人之间也是不给对方自我活动空间。回家晚了打电话催,查看对方手机,介入对方的朋友圈子,更有甚者还悄悄的跟踪。完全忘记了“距离产生美”。生怕距离拉开了,美就没有了。可越是这样,越让双方感觉很累,喘不过气来 ,越是让人想要逃离。

有人还喜欢说大话,把话说的很满,结果做不到,使自己很难堪。到任何时候都要记得“话到嘴边留半句”。为什么非要说的那么“一步到位”?留有余地,让别人捉摸才有味道,方显你说话的艺术性。记得以前招聘的时候,面试官说:“我们对你很满意,领导们再商量商量。”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等到那个商量的结果。

记不记得小品演员郭冬临有个小品《有事您说话》,反映的就是社会上存在的说话太满的现实。

老人常说:“做人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如果这辈子你把该做的都做到位了,你的子孙还拼搏啥呢?坐享其成就行了。

人生要学会留白,学会接受不完美,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完美。留点遗憾也不是坏事。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空间和思考、选择的机会。这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高境界,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修炼。

留白,很早就已经被古人巧妙的运用到诗歌艺术创作中,最熟悉的,就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绝句: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宋代张戎这样评价他的《江雪》“字字如珠玉”。

我们来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人把景象无限放大,千山连一只鸟儿都没有,鸟迹尽绝,更别说人了,一万条道儿上都没有一个人的一个脚印子。这是多么浩瀚无垠的荒凉啊!然后逐渐调整焦距,一点点缩小,聚焦到一个点,在这“无垠的旷野中”,一孤舟,一披蓑戴笠的老头儿,一钓竿,一江雪。

我们根本看不到江,整个江面好像被漫天大雪覆盖,形容雪极大。这里的江就被留白了。整个画面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无边无际,重点渲染雪之大,可以看出天气寒冷,环境的极度恶劣。

漫天飞雪,把江给盖住了,应该暗示当朝统治者们对诗人的无情打击,诗人的心情也是灰蒙蒙的郁闷孤寂。又无比清高孤傲,不同流合污,他在这种恶劣的天气还有心情钓鱼,也能看出他不屈不挠,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南宋马远根据这首诗,创作出一幅《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寒江独钓图》创作与柳宗元这首诗有关,这就是诗意画,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可惜这幅画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日本人掠夺走了,现藏于日本艺术博物馆里。

还有留白艺术运用比较典型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小令代表作,历来被人们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那我们就来看看《天净沙·秋思》是怎样情与景交融,怎样留白,怎样留给人们无限遐想。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一个动词都没有,却让营造出一幅凄美寒凉的秋景,死气沉沉的,让人不免伤感。

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依然没有一个动词,却增强了画面的温馨灵动感,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人家,让人想家,同时更让人体会到漂泊在外游子的凄凉。

留白,为何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艺术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还是没有动词,西风多少恨?不知道。却只见古道上的一匹瘦马,在西风中孤独无助。

第四句:夕阳西下,跟首句互应,点明时间,已经是日暮黄昏,可“乡关何处”啊?虽然是“最美不过夕阳红”,可是在马致远这首秋思里,却咋也不那么唯美,咋看咋“凄凄惨惨凄凄”。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终于人物出现了,却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让思乡之情再一次升华。点明主题。

马致远这首小令里的留白也是运用到极致。整首词没有一个动词。整个画面就是夕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断肠人。却是那么灵动飘逸,让人感觉到漂泊在外游子的无比凄凉,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留白,自古就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的巧妙布局,超然的思想境界与高度智慧。

生活过满过实,就会紧张疲惫;诗写的过实过满,就会没有诗味;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我们观齐白石的虾,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才能体味到风的速度。

其实,在人生这道大考题上,要写出精彩篇章,也应当有些留白。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川端康成曾经叹息:“这世界太拥塞了。”如今这个时代太浮躁、太着急,懂得留白的人,才能游刃有余,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留白是一种处事智慧,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懂得留白,风雨不惊、宠辱偕忘。学会留白,无忧无虑、安然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