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无私奉献,不能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无私是美德,自私是罪恶”的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无私地对待他人反而有时会让我们深受其累

或许,你也曾努力地践行着“无私”的美德。为了避免被他人指责为“自私”,你与冒犯自己的人为邻;你从事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工作;为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你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为了避免显得无情,你维持一段自己无法接受的关系;为了维持和睦,你接受密友的唠叨或支配;常常把他人当作自己的责任,而那个人完全可以照顾自己……

可是你发现,你的这些无私付出只是让你觉得身心俱疲,并没有让你感到快乐。相反,有时适当的自私却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只是因为恐惧“自私”,因为害怕释放出自己的天性,害怕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于是你向自己妥协,向爱妥协,向生活妥协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你出于好心帮助你的亲朋好友,可是他们不仅不懂得感恩,反而得寸进尺,要求你给予更多的帮助。你并不愿意,可是你害怕被人指责“自私自利”,因此只好委屈自己。

事实上,最大的一种自私就是,为那些怯懦的亲友提供援助,让他们在家里进进出出,使他们过上寄生虫一样的生活,自己私下从中获得自满。有些时候,“没教养的人”被喂饱了,但是家里人的营养不良却愈发严重了。而这些事情,都打着美德的旗号

我们应该重塑我们关于亲友问题的看法,并对其进行改善。就目前来看,它就是一种致命的可怕传统,只会给我们造成痛苦、艰难甚至死亡。

你要明白,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你应该做什么。当你不再惧怕外界的指责时,你便意识到这一点。

任何事情都不会仅仅因为他人的说法而变成你的责任。因此,要想问心无愧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只有一种方式:弄清楚这个请求与你生活的关系

。如果你接受请求的唯一目的是取悦请求的人,那么久不要接受了;你也必须同样坚决地拒绝那些可能使你感到为难的请求,除非你认为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生活被我家那些争吵不休的亲戚搅得一团糟。他们花我家的钱,浪费我的力气,还糟蹋我的时间。我妈妈跟我说,照顾亲戚是我的责任。可是他们就像是一群懒惰的废物,难道我也应该养着他们吗?”

对于这样的疑问,答案应该是:不需要,你应该远离他们。你根本不需要养着他们,只不过你自己认为你应该而已。如果你开始用钱来保证他们的生活,并且背负起这份压力,那么等着你的绝对是崩溃。

这个世界多的是希望不劳而获的人。如果你也赞同人应该独立自主,那么你也应该让他人享有这一权利。每当你承担起他人的责任时,事实上你已经在使他变弱了。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责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你关于某事的一种信念,就如同人们曾经认为肉体是一种罪恶一样。随着你理解能力的增长,责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才是固定的。

艺术家惠斯勒就曾说过,懂得留白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成功的生活有赖于知道不该做什么。懂得何时该说“不”并能够友好而不带尴尬地说出来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对于你无法承担的责任,绝多不要试着承担;当你拒绝的时候,坚决一点,这样可以为所有人省去麻烦。危机如果无法避免,最好是发生在开头而不是结尾。

就算你许下了诺言,也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果你应允了某项愚蠢的事,不要刻板地认为你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它。你有权改变主意。

关于做好事,有一个非常好的原则,那就是,除非你能付出所需要的一切并且不求回报——即便是足够的谢意,否则你最好还是不要做。

有些事情关乎付出与收获,然而善行不是。它关乎的是你付出,他人收获。所以,要么让他们拥有你所贡献出的时间和精力,要么承认你不够大方来承受这种检验。

最令人失望的事情莫过于期待善行能得到回报。当你对别人的感激抱有期待时,这种期待总会以某种方式表露出来,然后使祝福沦为交易。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除了亲情和友情之外,在爱情和婚姻中也要保持适度的“自私”

在谈及婚姻和爱情时,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经典难题,究竟是应该和“你爱的人”结婚还是和“爱你的人”结婚。很多人会选择后者,因为觉得这样更有安全感。但是,这样的选择对你来说未必就是最好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他们觉得自己陷入爱河时,他们只不过是受到了占有欲的迷惑。似乎被爱就可以确保他们在爱人的眼中具有人格魅力,无私而且道德高尚。于是他们屈服然后结婚,故事的结局你应该也能想象到了。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不要仅仅因为对方爱你而步入婚姻,因为被爱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并且有时候还很糟糕。如果他只是占有欲强,并且嫉妒心旺盛,那么他并不是真的爱你,而只是想占有你。他需要通过拥有你来满足他的虚荣,将你视为奴隶能让他感受到力量。如果你喂饱了他的贪婪,你将后悔终生。

只有当你也爱对方时,才应该与对方结婚。与对方缔结婚姻,是因为你爱他,而不是因为你愿意为他牺牲,或者想占有对方。当自我否定和占有这两种罪恶入侵一段人际关系时,那么邪恶将会随之而来,而爱则会夺门而出。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结婚,因为这是对爱情的玷污;与其在这样的婚姻中苦苦维持,还不如早点离婚。伴侣之间内心深处的最真实本能要求总有一天会在某个地方出现,使一段委曲求全的关系沦为痛苦的挣扎。不要让他人的命运阻碍你的爱,否则对于这个你为之牺牲的人,你不仅会暗自憎恨,甚至还会毁了他/她。

当爱降临时,与他人分享它带给你的一切,无论是父母,是儿女,还是丈夫或妻子。勇敢地去爱,去拥有爱。但是绝对不要敷衍,要等你自己与你的生活都已做好准备。任何事情,如果无法坚持到底,那么最好不要开始

最重要的是,即便失去婚姻的保护,也不要与婚后大变样的人,抑或是你不愿与他在一起的那种人结婚。男人在婚后总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危险无可避免。但是如果他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那么他终将失去这段关系。

在爱中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永远做自己。”

从开始便坚持做自己,这是对自己唯一的保护。对于与你全然不同的人,你无须去赢得他的心,因为那样只会给你造成烦恼。不喜欢你真实样子的人,当发现你原本的样子时,会在内心深处讨厌你。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简单来说,我们所提倡的“自私”并非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损人利己”式的自私,而是指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自我保护、学会拒绝别人、不当“滥好人”、抛弃讨好型人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自己好一点”。

这也是心理学家大卫·西伯里在其著作《找回你自己》一书中想告诉读者的主要观点。这本书的英文名叫做 The Art of Selfishness,直译成汉语就是“自私的艺术”。这本书并不是在宣扬自私自利、漠视法律道德这类错误的价值观,而是在教大家如何反抗道德绑架、勇敢地做自己、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或许,当你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够掌握“自私的艺术”,突破各种无形的束缚,找回真正的自我。

自私这门“艺术”,有时真的很实用

《找回你自己》

作 者:(美) 大卫·西伯里 著

50个打开你心灵枷锁的故事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正视自我”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找回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