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我國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窮再貧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荊釵陶簪,也得買上幾支,清晨起來,綰起頭髮,對著朦朧不清的銅鏡,靈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頭飾,指戴在頭上的飾物。與其它部位的首飾相比,裝飾性最強,古代婦女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古代頭飾可分為七大類:笄,簪,釵,華勝,花鈿,步搖,梳篦。古代女子頭飾大多華麗精巧也是美髮的重要部分,梳好的髮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 寶鈿花釵裡包括髮簪,華盛,步搖,髮釵和發鈿。

下面帶大家一起欣賞學習一下古人的飾品。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袁枚也有首小詩,用女子的梳妝來形容自己的作品尚未完成,還不能給大家看。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

簪,可用金,玉,牙,玳瑁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簪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簪的材料以骨為主,漢代開始出現象牙簪,玉簪,還在簪頭上鑲嵌綠松石。唐宋元時期的簪則大量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製作。銀簪的製作工藝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盤花是用細銀絲編結而成。

簪分兩種類型。一類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髮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髮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在民間,一般來說是富家多用玉質銀質,貧家則用骨質。普通人家嫁閨女,銀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來的較為貴重物品,女人們都非常珍視,有的用一輩子也不丟不壞。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

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髮簪作成一股,而髮釵一般作成兩股。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臺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溼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華勝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

《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步搖

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步搖的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

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複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鈿花

鈿花,蔽於發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鈿花,起源於南朝宋,有紅、綠、黃三種顏,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餘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注:“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為束在額前的巾飾,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為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明代是抹額的盛行時期,當時的婦女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常繫有這種飾物。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掩鬢

掩鬢,一般用在髮髻兩邊,流行於明清時期。

掩鬢,用在髮髻兩邊,對稱使用,在明清時期流行,一般質地輕巧,工藝精緻。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帶你領略古代女子經典頭飾

鳳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

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捨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複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髮。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